「一致性溝通到底怎麼實現?」告別煩躁,看這位媽媽怎麼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親子溝通就是父母多聽聽孩子的心聲,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和孩子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溝通。

良好的親子溝通可以幫助孩子順利、快樂地成長。

所以說親子溝通在孩子的成長中很重要。

那麼,你知道怎樣和孩子有效溝通才能營造良好的親子關係嗎?你知道和孩子溝通用哪種語氣最好嗎?你又知道更有效地和孩子溝通有哪些技巧麼?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個親子溝通案例。

在這個案例里,我們既可以看到一致性溝通是如何在生活中使用的,也可以看到如何有效利用一對一時間。

單獨開車帶娃出門,絕對是絕佳的P.E.T.操練時刻,封閉的時間,兩個人一對一,沒有其他人干預,可以盡情發揮。

這不,機會來了。

出門之前,提前告知孩子:嘟嘟啊,一會兒媽媽要帶你去跟兩個阿姨玩兒,果果弟弟也會來。

媽媽要開車,你在後排坐安全座椅。

(預防性我信息,把可預見到的也許會引發衝突的事情提前告知,讓對方有一個心理預期,不至於難以接受,是避免衝突的一大良方。

嘟嘟愉快地答應了,我們開始收拾東西。

因為考慮到他需要自己坐在後排,時間一長會比較無聊,所以我給他帶了小零食、水和玩具汽車。

一切就緒,準備出發!

(這部分可以歸結為調整環境,給孩子準備他喜歡的貼身物品,可以避免他在無聊的時候要求父母陪伴而發生衝突,是防患於未然,避免衝突的另一個好辦法。

路程有點兒遠,還有點兒堵車,兩年沒開車的女司機,開的還是手動擋,第一次帶娃出門的心情是忐忑的。

上車前給嘟嘟一包零食,把他放進安全座椅,我自己坐好,把車內的後視鏡做了調整,保證既能看到後面的來車,又能觀察到他的狀態,終於出發了。

走了一半,零食吃得差不多了,他覺得無聊了,說:媽媽,把我抱下來吧!

我:坐著沒意思了。

(當孩子有需求的時候,可以使用傾聽的方式回應,不否定,幫助孩子的情緒流淌。

嘟嘟:嗯,媽媽抱抱!

我:嗯,想要媽媽抱抱,可是媽媽在開車,現在沒辦法抱你……

(不能接受孩子的要求時,使用面質性我信息,來表達事實、影響及感受,不責備批判對方。

嘟嘟情緒明顯上揚,開始一邊踢腿一邊喊:我要媽媽抱抱!抱抱!

我:就是想要媽媽抱了,自己坐後面不好玩兒了。

(一看孩子情緒越來越高漲,趕緊換擋傾聽,繼續給他情緒流淌的機會。

把我抱到前面去吧!

(孩子的情緒被關注到,就開始下降,自己想辦法。

我:你覺得要是媽媽能把你放在前面,能挨著媽媽坐,就好了。

(先傾聽一句,讓孩子知道,媽媽聽到了他說的話。

我:但是媽媽覺得,小朋友坐在前排太不安全了,要坐在後排的小座椅上才安全。

(表白性我信息,傳遞自己的價值觀。

嘟嘟:我要喝水。

(孩子發現自己的辦法沒有被採納,又開始想下一個辦法了。

我:哦,想喝水了,但是媽媽在開車,沒辦法給你拿水,一會兒給你好嗎?

(口頭第三法,一起想辦法,滿足雙方的需求。

孩子的需求:不無聊;我的需求:安全。

嘟嘟:好。

等紅燈的時候,我趕緊把水杯遞給他,他開心地喝起來。

我們繼續前行,水喝完了,孩子又覺得沒意思了。

我在下一個紅燈的時候給他拿了小汽車,他又開心地玩了一段時間。

但是因為堵車,雖然距離目的地很近了,車總是提不起速,小朋友又煩躁起來。

嘟嘟:媽媽!抱抱!

我:又沒意思了。

嘟嘟:抱,抱。

我:我們馬上就要到了,很近嘍。

嘟嘟:馬上就到了(重複無數遍……)

終於到了,停好車,把他抱下來地那一刻,他高興得緊緊的抱著我,想了一路媽媽的懷抱,終於得到了,非常滿足。

我也為我們第一次單獨出行且順利到達目的地而感到開心。

吃完飯,開車回家,再次發預防性我信息:「一會兒我們還得開車回去,還是媽媽在前面開車,你在後面坐小座椅。

嘟嘟:媽媽抱抱……

我:嗯,還是喜歡媽媽抱,可是媽媽要開車,不開車我們就回不去了,回到家媽媽就抱。

嘟嘟:好。

回家的路上,他安靜地坐在後面,看著窗外。

我從後視鏡看著他,說:「嘟嘟坐在後面自己看窗外,媽媽可以放心地開車,這種感覺太好啦!」

(肯定性我信息,當對方的行為給我們帶來愉悅的感受時,可以對此表達我們的心情。

嘟嘟開心地沖我笑了笑,繼續看著窗外。

我們安全回到了家,單獨開車出行首戰告捷,感謝我的小搭檔。

P.E.T.就是這麼奇妙,它可以適用於生活中的任何一個場景,它沒有標準答案,不是我今天這樣說話,明天你就必須一字一句完全模仿,而是在每個當下劃分問題歸屬,選擇那個時候可以使用的溝通方式。

這一次出行過程中,我幾乎用到了P.E.T.的全部技巧:傾聽、面質、表白、預防、肯定、第三法、價值觀。

技巧的使用可能並不完美,卻順利地解決了我們遇到的每一個問題。

我們活在當下,不去預設,全然關注孩子和自己,一切就變得簡單和美好,沒有指責,沒有妥協,每個人都很開心,這就是P.E.T.良性循環的溝通模式。

以上案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當我們能夠熟練使用P.E.T.溝通技巧時,一致性溝通是可以做到的。

人與人的相處變得簡單,我們不用再當煩躁的媽媽,而是通過溝通來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狀態,做到遊刃有餘。

選自:安心《在遠遠的背後帶領》

我們說所謂良好的親子溝通,更多的是聆聽孩子的心聲,讓他談出自己的感受和所遭遇的問題,再給予指導和幫助。

這是一個順延的過程,不能跳過任何一個環節。

溝通小貼士:

親子溝通的重點:

1、不用「怒氣」溝通;

2、讓孩子把話說完;

3、就事論事,不質疑孩子品性;

4、弄明白孩子想表達的重點;

5、理解孩子的情感;

6、肯定孩子的情感;

7、非關道德、品質、健康的想法,尊重寶寶;

8、溝通的重點是「求同存異」;

9、父母的作用是「監護」而不是提前「干涉」。

與孩子溝通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與孩子溝通時,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

與孩子的溝通應該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

如果你講的話,孩子無法理解,那麼溝通就不是有效的。

有些父母經常會一廂情願地喋喋不休,根本不考慮孩子有沒有興趣聽、能不能理解自己所講的話。

久而久之,孩子就學會了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

這就是因為,父母沒有注意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溝通。

二、與孩子溝通時,要用孩子喜歡的溝通方式

在與孩子溝通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孩子能夠理解,而且最好採用孩子喜歡的溝通方式。

一味地用說教、命令、強迫等方式讓孩子聽你的話,孩子必然產生反感。

孩子喜歡的方式可以是聊天。

父母在聊天的過程中把要教育的道理融進去。

可以是講故事。

通過講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領悟道理,這比簡單說教要好得多。

可以是在遊戲過程中溝通。

因為孩子處於比較興奮的狀態,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三、與孩子溝通時,要用孩子願意接受的語言

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注意用語。

比如,當你要求孩子放學後不要在外面玩耍,要按時回家時,你應該說:「放學後你不按時回家,媽媽會擔心的!」這樣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的關心,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見。

如果你說:「放學後不准在外面玩,給我立即回家!」孩子則會感覺到你在限制他,必然產生逆反心理。

四、與孩子溝通時,要注意孩子的感受

當然,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應該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注意孩子的信息反饋。

你可以從孩子的語言中得到這種信息反饋。

比如,當你交代孩子一件事情,孩子爽快地回答:「行!」大部分的父母還是會追加一句:「千萬別忘記了!」於是,孩子不是吐吐舌頭,就是皺皺眉頭來表示自己的厭煩。

再比如,當孩子說:「唔,我知道了,媽媽你別再說了。

」這說明孩子已經有點反感了,如果父母再繼續這個話題,孩子也聽不進去了,明智的父母就應該停止教育,把話題轉到其他方面去。

五、與孩子溝通時,要注意孩子的非語言反應

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父母不要自顧自地說,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反應,尤其是孩子的非語言反應。

比如孩子開始出現左顧右盼,注意力不集中,父母就應該停止溝通或者轉換話題了。

對於年幼的孩子,這種非語言反應更加重要。

許多孩子還不會用語言來拒絕父母,只會下意識地用行動來表示。

如果父母不了解這一點,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父母說父母的,我做我的」的習慣。

於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也就失去了。

六、父母要學會做孩子的朋友

一般來說,孩子的成長過程可以分為保護、指導和自立幾個階段。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父母更重要的是保護他健康成長。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的角色應該從一個保護者,轉變為一個指導者和教練,千萬不要再拿家長的權威來干涉孩子,一定要與孩子交朋友,耐心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樂於與你交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