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父母怎麼辦?聽心理醫生支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孫楊今天贏了,小編好激動,我們的運動健兒們加油哦!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健康樂的心理醫生房愛華的講座,一起看看吧!
提起「親子溝通」大家都不陌生,但如何做好親子溝通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有人會問,我的寶寶還不會說話如何進行溝通呢?
首先嬰兒與較大的孩子和成年人一樣,有各種各樣的需求,在滿足這些需求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他們會覺得寒冷、飢餓、潮濕、疲倦、口渴、沮喪、不舒服等。
嬰兒和幼兒極度依賴於父母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他們的內在資源和能力確實是有限的。
他們不會使用語言來分享問題和需求,面對幼小的嬰兒,父母必須學會準確的解碼嬰兒的非語言信息,才能弄清是什麼在困擾著寶寶,比如:父母收到一個信息孩子在「啼哭」他們必須對此解碼,才能弄清楚孩子的想法,媽媽先給孩子加上了一件衣服,以為孩子冷了,孩子還在哭,又把孩子抱起來搖一搖孩子還是在哭,媽媽急忙給孩子餵奶,孩子不哭了,原來是孩子「餓」了。
還有孩子肚子疼、患上了中耳炎,孩子也只會用哭聲告訴媽媽。
比如有一次,一個孩子不時的苦鬧,媽媽不能解碼孩子的需求,當發現孩子耳朵流出了黃色液體才到醫院檢查,原來寶寶患上了中耳炎。
做為父母只有認真觀察孩子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還有哭聲,才能了解孩子哪裡出現了問題。
有太多的父母經常懶得使用積極傾聽,去檢查他們的解碼過程是否正確,他們沒有弄懂真正困擾孩子的是什麼,就跳過了這個過程直接採取行動來幫助孩子,不能完成整個溝通過程,這樣就會在將來導致親子關係的惡化,也會危及孩子的情緒健康。
使孩子沒有安全感,不相信別人,長大後有的孩子人際交往不良,比如恐懼、害怕、糾結等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其實0到1.5歲應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
這種通過身體動作、體態、語氣語調、空間距離等方式交流信息、進行溝通的過程就是非語言溝通。
有的家長會問:我們的孩子會說話,但我們就是與他溝通不了。
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
你是否經常用下面的語言與孩子溝通呢?
「不許那樣和媽媽說話!」
「不能哭!」
「如果那樣做,你會後悔的。
」
「再說一句你就給我滾出去!」
「你不應該那樣,你應該這樣。
」
「我建議你跟老師談談這件事。
」……
家長們可以想一想這些語言是否含有:
1、命令、指揮、控制。
2、警告、訓誡、威脅。
3、規勸、說教、。
4、建議給出解決方案。
那你可以想一下,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是否出現上述問題呢?
比如,孩子在班級里是文藝委員,要舉行一次文藝演出,孩子做了一個演出計劃稿,興致沖沖的讓你幫忙看一下計劃稿是否合適。
如果家長給出的回答是「我覺得你還沒有想清楚」、「你應該可以做的更成熟一些」、或者「我想你有能力把它做好」。
再比如,當小朋友路過玩具店的時候,就會耍賴、撒潑、不走,想要父母給買新的玩具,家長雖然最終答應了給孩子買新玩具,但可能會說「你真是一個被寵壞的小鬼」……
其實我們可以感受一下,在我們跟孩子說出這些語言時,孩子的感受如何呢?我們的這些「貶損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會帶來什麼後果呢?
第一,當孩子被評論、或被責備時,常常會感到內疚和懊悔和無力感。
第二,孩子感到父母不公平-我什麼也沒做錯,或我的本意並不是存心搗亂。
第三,孩子常常感覺父母不愛自己,遭到拒絕,她不喜歡我,因為我做錯了事。
第四,當孩子經常遭受這樣「貶損性」的評價,會把一些負面的情緒積壓在心裡,時間久了,就會產生更強烈的反應,比如說直接與父母對抗,或者不願意跟父母溝通,這就是我們跟孩子不當的溝通造成的一些比較嚴重的後果。
孩子常常對這樣的信息,做出非常激烈的反抗行為——他們會固執己見。
有時候,我們在某種情景下安慰同情、安撫、支持孩子,但我們說的話是這樣的:明天你就不會那樣想了。
有時候我們是用調查、質問、審問的語氣,如:你為什麼覺得自己討厭學校。
還有時我們會用分散注意力、開玩笑轉移話題,跟孩子說:其實也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厲害啦,你忘掉它吧。
以上的回應方式是孩子不願接受的,也正是專業治療學家和諮詢師再與孩子溝通時有意避免的。
就是我們運用了這些比較強硬的方式或者是看似溫柔的方式,卻阻礙了我們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形成了溝通交流障礙。
在溝通過程中,信息發送者的情緒、傾向、個人感受、表達能力、判斷力等都會影響信息的完整傳遞。
那我們如何打開溝通大門呢?
其實我們回應孩子的感覺或是困擾的時候,最有效、最有建設性的方式之一是使用「邀請對方多說一點」的觀點來溝通。
邀請孩子說話,最簡單的不帶任何意見的回答,比如:「我明白了」「哦,你還真別說」「***怎麼樣?」「有意思」「真的呀?」「嗯,我覺得你這個想法還不錯」「我很想知道你的看法」「我們來討論一下」……
用這些方法和孩子溝通,孩子會感覺受到鼓勵,與父母更加親密,願意敞開心扉,並傾訴他們的情緒和想法。
同時我們也傳達了對孩子的接納和尊重。
我們如何能做到積極傾聽孩子的問題呢?
有時候積極傾聽就是僅僅是幫助一個孩子接納一個她知道自己無法改變的情況,有時候積極傾聽幫助孩子表達她對於某種情況所產生的情緒,把這些情緒釋放出去,並使他感到有人可以接納她的這些情緒。
譬如小寧與媽媽的對話。
小寧:我討厭我的新英語老師。
媽媽:你這學期真的碰上了一位不好的老師,恩。
小寧:是的。
他站在那濤濤不絕的講述他自己的事情,我真的很煩受不了。
媽媽:聽起來,你真的對他很生氣呢。
小寧:是的,其他人也一樣,沒有一個人喜歡他。
媽媽:你想過這樣差勁的人怎麼當老師。
小寧:是的,但是他已經當老師了,我想他應該是有他優點的吧。
這位媽媽沒有做出任何事情去改變他對老師印象,然而孩子卻能夠得到允許表達情緒,並使這種情緒得到接納和理解。
積極傾聽不是必須等到發生嚴重問題時才用,而是你的孩子每天都會向你發出信息,告訴你他們正經歷令人煩惱的情緒,他們快樂的、開心的、煩惱的、氣氛的,所有事情。
如何說孩子才肯聽呢? 我們應該讓我們的信息更加有效,但如何讓我們的信息發揮積極的作用呢? 如果父母傳遞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信息,孩子就有可能改變。
第一,對不可接納行為,只做一個真實性的陳述;
第二,說出父母的感受;
第三,這個行為對父母造成的實際且具體的影響。
比如:對孩子說,當你離開學校,沒有按時回家,也沒有打電話說你晚回來時,我會很擔心,而且無法專心工作。
比如:帶著孩子去商場給孩子買新衣服,孩子不願意試穿新衣服,你可以這麼說「如果你不想試穿這些新衣服,我就不敢買它們,因為如果你穿不合適,我就不得不再跑到商城去換」。
當你把這些信息全部傳遞給他時,我們的目的其實在於對孩子施加影響,要讓孩子改變他當下的行為,那通過這種積極的描述,不僅把事實陳述出來,也表達了我們的情緒感受。
事實的描述和父母自身的感受還不夠,我們還需要讓孩子知道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就比如,如果你不試穿衣服,我會覺得很生氣,我為什麼生氣呢?就是因為你不試穿,萬一我買的不合適,還需要再跑到商場重新換,如果換的不合適,還需要再換……所以,我也會有心煩、生氣、沮喪等負面情緒。
在今天的溝通和交流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在溝通的過程中採用了哪些方法,使得我們的溝通是有效的;也學習了一些新的方法讓我們能夠有效地和孩子溝通。
感謝大家的傾聽。
--------------------------------------------------------------------------------------------------------------------------------
更多專家名醫講座盡在健康樂公益微課堂——微信關注「小樂說健康」回復「聽課」,即可進群收聽講座。
孩子越哄越哭,原因竟然這麼簡單
凱叔說kaishushuo在很多父母眼裡,哭是孩子膽小、軟弱的表現,甚至還有可能是孩子的要挾。然而,哭只是孩子的一種情緒表達,孩子認識和掌控自己的情緒需要一個過程,這本身就是一種收穫和體驗。如果...
孩子哭鬧時,除了大吼大叫的打罵,還能做點什麼?
關注微信「大白媽媽訂閱號」(ID:dbmmdyh),更多精彩文章搶鮮看,更有福利享不停。而線上問診功能,也能讓你第一時間找到高端私立醫生、三甲醫院醫院,諮詢任何關於養育的問題。昨天有位媽媽問我:...
孩子不聽話?錯的可能不是孩子,是你!
路路媽最近特別發愁兒子不聽話:△ 不好好吃飯,大人批評一兩句,兒子直接把碗筷往地上扔;△ 馬上到去幼兒園的時間了,非要在家玩積木,怎麼說都不走;△ 說了很多遍不要在公共場所大呼小叫,可孩子好幾次...
從來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這樣做,孩子才會對你敞開心扉
「我的孩子什麼都不願意跟我說,我從來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我看到孩子不開心,剛問了兩句,孩子就不說話了,我們之間出什麼問題了?」身為父母的你是否也曾有過同樣的疑惑,尤其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一些...
到底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
我們經常把「孩子不聽話」掛在嘴邊,那麼孩子不愛聽什麼樣的話呢?到底怎麼說,孩子才願意聽呢?孩子最討厭什麼樣的話指責「你怎麼這麼粗心,又把水弄得滿地都是,想累死媽媽嗎?」「你看,都是因為你早上太磨...
這些年,我最喜歡的育兒書!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做家長真的很難!難的原因就是「沒知識、沒文化」,沒有關於如何做家長的知識和文化。讀了作者推薦的這十本書,離摘掉「沒文化」的帽子就不遠啦!作者:Karen自從當了媽,育兒...
做好與孩子的溝通 你家孩子也可以變成別人嘴裡「別人家的孩子」
每一個家庭里,父母每一天都在跟孩子溝通,我們多麼希望通過溝通能夠讓孩子聽話,能夠讓孩子熱愛學習,能夠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可實際生活中又是怎樣的呢?筆者特整理親子溝通的一些方法供廣大家長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