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孩子不禮貌的原因有哪些?要怎麼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專業育兒知識經驗分享,讓您和孩子共同成長。

歡迎關注,謝謝!】

造成孩子不禮貌的原因:

原因一:與環境有關。

原因二:家長管教不嚴。

原因三:家長沒做好引導。

原因四:社會的責任

孩子沒有禮貌的表現以及教育方法

1. 遇見長輩不打招呼。

教育方法:年紀越小的孩子,遇見不太熟悉的人,第一反應往往是警戒與退縮,這是自我保護的自然反應。

這時,父母可以通過「寶貝,這是住在隔壁的李媽媽」等介紹開始,將孩子自然地拉入大人的社交圈,千萬不要動不動就用「怎麼不叫人?沒禮貌!」這種口氣來責備孩子。

平時在路上碰到熟人時,可以多提醒孩子:「你看那是誰?」孩子可能就會主動跑去打招呼。

台北市金華國中校長黃景生還提醒,打招呼不見得都得說「叔叔阿姨好」,碰上天性害羞的孩子,一個微笑、點頭或招手,都是禮貌的回應。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可能會因為不喜歡一個人而不願主動打招呼,尤其是沖孩子發過火、表情嚴厲的人。

這時父母應多與孩子溝通,消除他們的恐懼感。

2. 與人交談不直視對方。

教育方法:不要期待害羞的孩子轉性成為外向活潑的人,學習一些技巧能夠幫助他們降低人際焦慮感。

如果孩子害羞,可以用這樣的話來引導他:「你低頭不看阿姨,阿姨不知道你在跟她說話。

」當孩子有所改變時,父母要立刻做出回應:「你剛剛說話時看著阿姨,很棒!」很可能你提醒十次只能成功一次,但要有耐心,看見孩子進步,就要立刻給他鼓勵。

另外,父母跟孩子說話時,可以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慢慢培養,就會形成習慣。

3. 接電話沒禮貌,或者打擾別人打電話。

教育方法:父母可以通過遊戲,教孩子基本的電話用語:「請問你找誰?」「謝謝,再見!」「你等等,我去叫媽媽」……建議7歲以下的孩子接電話時,大人最好在場,因為他們可能無法正確傳遞信息。

當孩子大一點了,可以在電話旁放好紙筆,讓他們自己記錄來電者的信息。

4. 吃飯「搗亂」。

教育方法:帶小孩子參加宴請,特別是好動的孩子,父母應該多想想創意,讓孩子心甘情願坐下來好好吃飯。

比如,孩子喜歡玩餐桌的轉盤,父母可以在上菜前和他們一起旋轉,並告訴他:「有人夾菜時不能轉。

」自己夾菜時,請孩子幫忙轉,分配任務給他,以提升他在用餐過程中的成就感。

對喜歡霸占食物的小朋友,可以採取「一次只夾一勺菜」的方法,因為孩子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的食量,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明白自己能吃多少。

還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數數飯桌上共有多少人,算算每個人能吃多少,以培養他們不浪費、考慮他人感受的品德。

5. 愛插嘴。

教育方法:插嘴看似小事,卻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

當孩子想插嘴時,可以跟他說:「我知道你想說話,但必須等我們說完了你再說。

」然後儘快結束你和朋友之間的話題。

如果他等你們說完了之後接著說,要記得鼓勵他:「謝謝你願意等。

」等待是一種能力,需要培養。

從一分鐘開始,慢慢拉長等待時間。

如果幾個孩子在一起七嘴八舌,就要制訂規則:一人說一次,一次三分鐘,讓孩子獨享一段不會被打斷的發言。

6. 說髒話。

教育方法:有時孩子罵人為的是能得到大人的注意,當他罵人時,你可以裝作沒聽見,而當他使用了文明語言時,哪怕只有一個字,你一定要表揚他。

如果孩子說髒話成習慣,要告訴他這樣做會讓別人討厭,沒有人喜歡他,沒有朋友,他會慢慢改變。

作為父母,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別說髒話,為孩子創造乾淨的語言環境。

7. 頂嘴。

教育方法:父母最好少嘮叨,以行動取代,比如孩子玩電腦時間到了,不要只在一旁嘮叨不停,可以直接去關掉電腦;善用客觀的資訊,孩子聽到的聲音不能只來自父母,他需要通過其他信息綜合判斷;幫助孩子分析行為後果。

當你已經盡力成為一個不嘮叨的父母后,孩子依然頂嘴,那就找個時間和孩子聊聊,找到癥結,但談話時不要翻舊帳,不要否定孩子,不要對孩子說類似於「你翅膀硬了,不需要爸媽了!」之類的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頂嘴家長怎麼有效處理

據研究和長時間的觀察發現,孩子頂嘴往往與以下因素有關。我們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這些細節。 孩子愛頂嘴大多由不良的家庭氛圍所致。如果父母缺乏修養,舉止粗俗,彼此間缺乏尊重,動輒髒話滿嘴,互相說些...

家長以為是在教育孩子優秀,殊不知是害了他們

今天在電梯裡,遇見老師和她閨女,見了面給老師打了聲招呼。老師便讓她女兒喊『阿姨好』,小姑娘一看就怕生,低著頭白著眼看我,愣是不說話。老師一看不說話,就打了她女兒一下,說:你沒聽見嗎,怎麼不給阿...

孩子為什麼沒有禮貌,你到現在還不知道嗎?

禮貌,是人們交往最基本的禮儀,也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礎,如果小時候家長對孩子的禮貌教育不重視,沒有教育好,對孩子的未來就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禮貌教育,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有關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