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打了我孩子?」這個媽媽的做法帥呆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盧璐

轉自:媽媽研習會(ID:mama_blog)

幾個朋友一起去吃飯,那種帶兒童樂園的餐廳。

孩子們吃完了,就自己跑去玩,我看著她們兩個靈巧得像是小鹿一樣的身影,欣慰無比。

孩子們終於大了,不需要我陪著去遊樂場,不用擔心有人打她們、推她們、從她們手裡生搶手裡的玩具!

可是南希不行,她兒子豬豬剛剛兩歲,她扔下盤子陪著兒子去了。

我們幾個人繼續聊天,聊了一會兒,她又氣沖沖地抱著豬豬回來了,兒子在哭,鼻涕眼淚一起流!

原來遊樂場裡有個木頭做的小汽車,本來豬豬在玩,跑來一個熊孩子,劈手就搶,豬豬不鬆手,還沒有等南希反應過來,熊孩子拿起旁邊地上的積木,朝著豬豬頭上就砸了一下。

受到攻擊豬豬手鬆了,開始哭,熊孩子抓著小汽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走了。

這一定不是熊孩子第一次幹這個事兒,整個過程不到三秒種,快到南希沒來及出手阻止。

熊孩子的媽媽全程在旁邊圍觀,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寶寶打人可不好」。

然後就跟著兒子走了,完全把南希當空氣!

南希氣得直哆嗦,可是積木是塑料的,熊孩子看樣子也就三歲,打一下也不會出現什麼後果,去找他們萬一再當著孩子面吵起,更是得不償失!

兒童遊樂場基本上就是一面照妖鏡,狗熊精,螃蟹精到了遊樂場就現形!所有陪玩兒的媽媽,都有過氣到要發潑的經歷,可是又能怎辦呢?

根據孩子的生長規律,基本幼兒園大班,五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從一個原始的小動物,被進化成了一個有了社會屬性的小人,他們已經明白公開打人是不對的,要打一定避開成人的眼睛!

所以在公眾場所公開打人、推人、用蠻力搶玩具的熊孩子,基本都是五歲以下的小孩子,而被欺負的是同齡或者更小的孩子。

這個年紀的熊孩子本身並沒有特別大的力氣,基本上不會打出特別惡劣的後果。

熊孩子總是有不自覺的熊父母,熊奶奶,熊外婆,既然吃虧的不是自家的孩子,態度好的,會輕描淡寫地說:「他還是個孩子,他不懂事。

」;更多人連句話都不說,轉頭帶著孩子就走了。

每個孩子都是爹娘的心頭肉,作為那個孩子被打方的成人,眼看著自己家孩子被欺負,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有人說,遇到這種情況,一定鼓勵孩子打回去,讓孩子明白,我們不能被欺負!

讓孩子自己打回去,這是一個聽起來非常解氣的方式。

可是事實是,如果我們的孩子能打回去,遭到攻擊,他就已經立刻反擊,根本不需要父母的鼓勵!

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一般來說熊孩子們選擇「獵物」的時候,都不會去主動攻擊從個體上明顯比他大的孩子!

讓一個身型弱小,並且剛剛已經受到攻擊,沒有體力也沒有氣場正在哭泣不止的孩子,把自己的委屈打回去,可能嗎?

不可能!

那,我們打回去呢?這更是不可能的啊!

孩子打孩子,搶玩具,誰吃虧誰占便宜,都是孩子之見的問題!就算是別的孩子先打了我們的孩子,可是我們作為成人,替自己的孩子打回去,這就變成了大人欺負孩子,本來是我們占理,變成了對方占理!

而且,熊孩子的背後都有個熊家長,再和對方的熊家長拉扯起來,我們基本上不能有熊家長的戰鬥力!而且當著孩子面跟別人吵架,對孩子來說,這是比被打還惡劣的傷害,非常不明智。

忍氣吞聲生悶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領著孩子躲開?

說實話,我亦不贊同這種選擇!

被推一個屁股墩,打一拳頭,甚至咬一口,疼痛是時效的,然後過去就不再疼。

可是對於孩子,尤其是這麼小的孩子來說,他卻會從此就會記得:原來這個世界很危險,有很多更有力氣的人,而我是弱小的,無力的,受欺負的,只能逃避。

這實在不是應該給孩子的教育!

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摸爬滾打了六年之後,我發現了一個百試不爽的法子。

我會走到熊孩子面前,根據他的身高或俯下身子,或蹲下,一定讓我的臉和熊孩子平齊,用我的眼睛盯著他的眼睛,用像是給成人講話的態度,用嚴肅嚴厲,但是平和中肯的語氣告訴熊孩子:

「你打她/搶她的玩具,是不對的。

我是她的媽媽,我會一直站在這裡,會看著你,要是你再犯,你小心!」

對於個別行為特別惡劣的熊孩子,我會在講話的時候,用食指指著他,這會大大的加重講話的語氣!但是,在這期間,我不會和熊孩子有任何身體接觸。

如果熊孩子想逃,我會比他還快地擋在他的面前,講一句話也頂多也就兩秒鐘而已,說完之後,我會站起身來,用和藹的目光送他遠離!

這是一個非常管用的法子,熊孩子被破了氣焰,接下來就會就自動規避。

對於熊家長來說,其實誰打誰,誰有理,大人都知道。

因為沒有任何接觸,那個熊家長也不會有太大反應,因為他們理虧!

當然我也曾經遇到過特別惡劣的熊家長,會說:「他是孩子,你這麼大的人,怎麼和他一般計較。

這時候呢,我就按照當日心情,或者直接藐視她,因為反正他家的熊孩子氣焰已經沒了,見了我們都繞著走,爭論下去沒有意義。

要是當日牙痒痒,我就正色說:「您可能沒看見,但是大家都看見了,你家孩子先動的手。

可能沒人給他說過打人是不對的。

人人都討厭有攻擊性的熊孩子,人人不會開口管閒事兒,但是看到有人出言教育,人人都在心中拍手叫好。

在從眾心理的作用下,熊家長也無能為力。

東方和西方在社會準則中有個非常不同的行為標準,生在東方的我們,做事遵循的是輩份排序。

我是和熊家長,熊孩子和我家孩子一輩子,不要夸著輩份和家庭,去和別人的孩子講話,他可能聽不懂,他可能不回應,而我有失身份。

事實上,每個人哪怕是一個只有幾歲的小人,也是一個獨立的人。

如果我們衝破輩份觀念,用對待個人的方式對待他,我們給了他尊重,但是我們也給了他責任。

在東方我們總以為孩子小,他不懂,事實上,他們只是不會說,他們什麼都懂!

對我來說,這是我找到的最好方式,保護我的孩子,並且讓我的孩子明白,對待暴力的方法,並不是還以暴力,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做:「正義的氣勢」,不怒自威,我們可以用更文明的態度保護自己!

作者:盧璐 有兩個女兒的留法服裝碩士。

行走在東西方文化差異裂痕中間的,優雅女性自媒體。

個人微信公眾號「媽媽研習會」,ID:mama_blog

圖/攝圖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被欺負?打回去嗎?父母看完沉默了……

「爸爸,今天,某某又打我了!」「啊,怎麼又打你了?!那她為什麼打你呢?」「我玩積木,她也要玩,我不給她,她就打我。」「誰先拿到積木的?」「我先拿到的。我已經拿在手上玩了,她來搶,我不給她,她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