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任性?試試這六招幫你緩解孩子任性行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孩子太任性了,應該怎麼辦呢?說起孩子任性,好多爸爸媽媽都是一肚子苦水。
3歲以後的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主張。
很多時候脾氣說來就來,稍不如意就和你對著幹,要什麼就得有什麼,不順著他的意,就會發脾氣,無論你怎麼哄,他還是會大哭大鬧。
這樣的吵鬧會持續到得到他想要的東西為止。
孩子的這種任性,極不利於他的成長。
那怎麼才能讓孩子不那麼任性呢?以下六招幫你緩解孩子任性行為。
1、安靜緩和法
這是對正在任性發脾氣的孩子使用的一種方法。
孩子發脾氣時,情緒興奮、激動,有時甚至大哭大鬧、大嚷大叫。
如果成人耐著性子採取親和、撫愛、哄勸的方法,反而會使孩子更加哭鬧不休;如果大人態度粗暴,急躁地打罵孩子,仍然難以阻止孩子的任性。
安靜緩和法要求大人此時應持平靜的態度,要求孩子停止哭鬧,讓他安靜下來,此時沒有必要說服孩子立即承認自己的任性是不對的,待孩子平靜以後,再用平緩的口吻對他進行批評教育。
比如,當遇到孩子發脾氣、哭鬧不休時,父母不必理他,讓他發泄一會,然後給他喝些開水,讓他喘口氣,幫助他平靜一些,條件允許的可讓孩子一人留在屋內,父母離開一會;如果屋裡人多,可讓他在別的空屋,把門關上。
但不要鎖上,告訴他等他平靜了可自己出來。
注意語調要堅決,但不可用責備口吻。
把孩子隔開,只是讓孩子明白髮脾氣會影響別人的學習和休息,而不是懲罰他,待孩子平靜下來後給他冼臉,安靜睡—覺,過一會或明天和他再好好談談。
2、通俗講解法
對孩子講道理要深入淺出,可以舉一些孩子身邊的事情做例子,使道理容易為他們理解和接受。
每當孩子和家長出現「頂牛」的現象時,家長可用講故事、講笑話的方法來緩和矛盾,並藉故事去觸及孩子的心靈。
童話是對兒童進行說理教育的有效方法,要有選擇、有針對性地給孩子講童話故事,並叫他們聽完後談談體會,「對號入座」,改正不良習慣。
3、不予理睬法
對孩子的嘀嘀咕咕、糾纏不休等行為,家長可以故意不加注意,裝作沒有聽見或者暫時離去。
這是一種避免孩子可能出現鬧事行為的有效方法。
比如當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時,一時難以說服他,這時可採用不予理睬法,也就是平時說的「冷處理」。
採用這種方法要收到好的效果,家庭中所有成人必須一致,同時採用不予理睬法。
當孩子平靜以後,對他也不能遷就讓步,應當像沒有發生事情那樣,不予理睬。
4、攻心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堅定的心理狀態。
不要認為拒絕孩子會造成傷害,相反,這恰恰是對他最好的教育。
要想培養一個棒孩子,那麼面對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堅決地說「不」,不能有絲毫心軟。
5、預先申明
任何孩子的行為都可以找到一些基本的規律,多數異常情況都發生在有特殊需求時。
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規律後,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
如孩子上街總是哭鬧著讓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與孩子說好:「今天上街不要媽媽抱,你自己走,實在累了,可以休息一會兒再走,不然就不再帶你出去了。
」再有就是想父母給他買各種玩具或食物,一般先說好買什麼東西,而不是孩子要什麼就隨便買什麼,最好根據實際和需要根據孩子的願望買合適的東西,而不是完全滿足其慾望,要讓孩子懂得克制自己。
6、「戰後」要善後
父母對孩子說「不」之後,要耐心向孩子解釋拒絕的理由,讓他明白「不行」的道理。
拒絕孩子而不給他被拒絕的理由,會讓他覺得受了委屈,甚至產生焦慮、恐懼、煩躁不安和悲憤絕望的心理。
雖然這種解釋孩子不一定聽得懂,但是至少能讓他明白:父母拒絕他是有理由的。
看完這些你知道該如何應對了嗎,歡迎留下您的見解。
切忌莫要對任性孩子妥協
所有任性的孩子大多是在這樣一個教育模式中成長起來的:對媽媽提出要求—媽媽拒絕—繼續要求—媽媽拒絕—哭、鬧、叫—媽媽妥協。最初孩子學會對媽媽提出要求的時候,總是以試探的方式堅持自己的要求,只要媽媽...
六招,輕鬆約束過度任性的寶寶!
任性並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是爸媽們過分放縱得出來的。但是,孩子的任性如果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爸媽就要必須行動起來,加以糾正,不能讓孩子無止境的任性。下面的六個方法對治理任性寶寶可有用呢!
教你5個辦法,讓你從容面對愛哭鬧的小孩
孩子總愛哭鬧怎麼辦?在商場或大街上,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孩子坐在地上哭鬧打滾,家長在一旁大聲斥責或者抱著哄都無濟於事,只能一臉無奈地站著。有些孩子因為父母不給買心儀的東西,便開始哭鬧威脅...
怎麼教育被家長寵壞的熊孩子
經常聽家長們在一起抱怨家裡的熊孩子被寵壞了,不但不聽話有時候還無理取鬧,面對這樣的熊孩子家長們束手無策,如果有教育得當的話,熊孩子就不熊了,但是要把這些被寵壞的熊孩子教育好還真有一定的難度,唯有...
如果不能打小孩子,那要如何在無理鬧事時管教?答案全在這裡!
孩子犯錯了不少家長脾氣上來了,一言不合就開打,揍孩子,可能有的孩子確實在父母的恐嚇打罵下稍微收斂了一點,但這真的是最有效的方法嗎?治標不治本,還傷害孩子,孩子的習慣並不是一日之功,靠打也不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