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關於寶寶的教育,你絕對要重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歲左右的寶寶,一舉一動都嬌憨可愛,因為此時的寶寶還不會自己獨立行走,還不大會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情緒,最多就是哭鬧。
而當寶寶漸漸長大,「小可愛」就漸漸變成「大麻煩」,愛打人、咬人,不肯吃飯、任性、壞脾氣...讓家長苦惱不已。
那麼在0~3歲這個關鍵時期,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寶寶有規矩、懂道理地成長呢?
父母為孩子做好榜樣
孩子的作息習慣與父母的作息相關,時間觀念跟父母的工作形態有關。
所以,父母要為寶寶做好榜樣,讓寶寶有足夠的睡眠時間。
最好9點左右就寢,等到寶寶熟睡了,爸媽再起來做自己的事。
健康飲食好胃口
飲食習慣的好壞,不僅關係到孩子的身體健康,而且關係到孩子行為品德,父母要重視培養寶寶健康飲食的好習慣。
飯前做好準備。
飯前首先停止活動,安靜下來,洗凈雙手,幫助父母準備碗筷,做好用餐準備。
做到飯前不吃零食。
不偏食、不挑食。
不快食、不暴食。
食物進嘴後要充分咀嚼才能咽下,不可狼吞虎咽,以免加重消化道的負擔,出現腸胃不適。
不玩食、不走食。
不要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聽故事,甚至跑來跑去,這樣會影響消化,提不起食慾。
不剩飯。
每次給寶寶盛飯不要太滿,寧願少盛再添,也不要吃不了剩下
情緒表達合理化
寶寶也有喜怒哀樂,也要有發泄情緒的渠道和方式。
但寶寶掌握的詞彙很有限,不足以幫助他們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要求。
有的寶寶生氣時打自己的頭,用頭撞牆撞門,揪父母的衣服或者咬人、打別人等等,都是在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
這是這個年齡段的特點。
如果寶寶個性很強,動作不恰當,不是傷害自己就是傷害別人,任其發展下去,還會給寶寶的身體造成危害。
在教育過程中,很多大人往往不許寶寶這樣或那樣,卻不告訴寶寶可以怎樣,結果孩子很茫然、無所適從。
父母必須教給寶寶一些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選擇合適的替代物。
生氣了,可以打枕頭之類的軟東西,買些小氣球讓寶寶去踩也是不錯的方式。
訓練語言表達。
隨著年齡的增大,寶寶語言功能也逐漸完善,訓練寶寶通過言語來表達己的感受和需求,告訴寶寶有什麼要求和情緒說出來,媽媽和他共同解決。
父母做好表率。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不能動手打寶寶,或是打別人。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許多行為很可能就是從周圍人那裡學來的。
當看到寶寶的不好行為時,就要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媽媽不喜歡這種行為。
以上育兒心得,供大家參考與討論,互相學習。
如果覺得文章可以,請各位親們隨手點個「關注」哦!
孩子生氣順手就打人要怎麼管教
有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小孩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一言不合就打人,這該怎麼辦?孩子生氣順手就打人要怎麼管教?下面一起看看吧。1、小孩打人時父母要改變孩子的目標父母是很難讓一個正在打人的孩子停止他...
孩子飛踹媽媽,脾氣大的娃到底應該怎麼管?
近日,一則「男孩飛踹媽媽五腳,只因不讓玩手機」的新聞刷爆朋友圈,眾多家長紛紛而至,「這樣的孩子怎麼要」、「肯定從小沒管好」、「就是欠揍」等評論開始占領各大新聞的頂部。總之,說來說去家長討論的問題...
寶寶愛打人,媽媽不用緊張,你的態度是關鍵
捲毛1歲半的時候開始打人了,我可愛的捲毛怎麼會是個「小暴君」呢?發現她這一問題時,哀家內心是痛苦的。事情還得從春節說起。好不容易盼到過年了,一家人終於可以團團圓圓的,我腦海里也開始幻想妹妹的兒子...
家長究竟犯了什麼錯?會讓3歲前的壞習慣影響寶寶的一生!
「不滿足要求就大哭、打人、沒有禮貌、愛吃零食不吃飯、注意力不集中……」這些行為,有的家長可能還未遇到,有的家長或許正在「煎熬」中。想必很多家長在此之前,一直覺得中彩票才是最難的事,自從有了娃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