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怒懟爸爸火了 如何應對孩子的原地「爆炸」|詹老師哄寶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近日,一段記錄外國萌寶發脾氣的視頻火遍了朋友圈 。
事情的起因是寶寶亂翻廚房的垃圾桶,爸爸見屢教不改便打了他的小屁屁。
於是,寶寶生氣了,強烈要求爸爸道歉。
一開始爸爸不予理睬,寶寶便追著他要個說法,最後爸爸要求親親抱抱舉高高,父子和解,暖心ending。
大家紛紛被這娃逗樂了。
首先,他年紀好小,看著不超過兩歲,穿著睡衣、揣著玩具,嘚吧嘚吧在屋子裡轉圈,路還走不穩、話也說不清楚(幸好有字幕),生起氣來萌萌噠,別提多可愛了。
其次,雖然年紀小,但他的表達能力和成人差不多,驚為天人。
看看他說的話,簡直就是美劇台詞典範——
我們還能從中感受到中外的文化差異。
歐美國家重視自主性,但中國的家長則大多希望孩子溫順、聽話。
試想,我們國內的孩子挨打之後會有什麼反應?最常見的可能就是哭泣。
因為我們從小習慣於服從權威,就算覺得大人打人不公平,但也無理可講、無計可施。
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親罵是愛」的家長們不在少數,有些甚至覺得打罵是挫折教育,能促進孩子的「逆商」。
在這樣的理念之下,哭泣或許是孩子唯一的情感表達方式。
而這個外國寶寶,他在生氣的時候,本能使用的就是語言,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從他的言行,我們不難推測出其家庭氛圍是比較民主的。
如果不是因為父母平時很少打罵他,他也不至於在爸爸打了一下小屁屁後情緒就如此激動;如果父母平時在他面前不是用語言來表達憤怒,那麼孩子也不可能鸚鵡學舌,懂得如何跟家長辯論,甚至教育爸爸手掌不是用來打人的。
他提出的道歉要求,表面是為了討說法,背後則是為了被尊重。
人小鬼大,說的不就是這個敢和大人爭高低的孩子嗎?
都說兩歲是Terrible Two,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
孩子動不動就會說「不不不」,一不小心就會原地「爆炸」,讓爸爸媽媽們如臨大敵。
之前有一位家長的留言很具有代表性:
「我兒子2周歲了,稍不滿足就大哭!跟小朋友玩會下意識打人或者破壞別人的玩具,讓他道歉他會吐口水或者發出怪聲音表示抗議!我很頭痛!」
那面對這樣的熊孩子,我們有什麼解決之道嗎?其實並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家庭環境也各不相同,所以答案也不是唯一的。
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去理解孩子:
1、自我覺知的發展
情緒發展的一個基礎是自我覺知。
1歲左右的幼兒自從學會了獨立爬行、獨立行走後,便意識到自己可以脫離媽媽單獨行動了,於是出現了「我」和「我的」感覺,也使得他們對其他人產生了新意識。
2歲左右,他們喜歡什麼事情都自己來,不喜歡讓大人幫忙,喜歡錶達自己的意見,通常都是跟家長相反的意見,目的就是為了刷自我的存在感。
正因為自我覺知的發展,2歲大的寶寶會在瞬間開始發脾氣、大哭大鬧,給家長們帶來諸多挑戰。
然而雖然「不好管」,我們卻應該為孩子的獨立意志感到高興——他們正在做自己呢。
誰不希望孩子長大後,知道自己要什麼,懂得表達自己,為自己發聲?
家長該怎麼做:
孩子有自我覺知是好事,關鍵是家長要引導孩子用可接受的方式來表達,比如用語言。
家長要不遺餘力的重複示範如何說,如何表達情緒和感受;語言能力不足的話,可以加上肢體語言。
前文提到的視頻是個不錯的範例。
2、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
2歲左右的幼兒是沒有是非觀,也沒有自律能力的。
這一階段的孩子,其控制能力取決於外在的因素,即父母的愛以及父母對其行為的贊同與否。
如果一個2歲的孩子,不在乎父母是否贊同其行為,他就沒有動機控制自己的行為,而只會做自己高興做的事情。
所以,要想讓熊孩子「聽話」,親子關係先行。
若孩子重視父母對自己的愛,重視父母對自己行為的肯定,那麼家長的指令自然能夠奏效。
行為修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家長若好幾個月在孩子耳邊重複說明同一個規則,就算當時顯效很慢,甚至看不出效果,但是仔細觀察,也能注意到孩子在重複自己的攻擊行為時慢慢流露出猶豫,當受到責備時,臉上開始顯現出內疚和自責。
有了這樣的心理基礎,孩子隨後便會發展出對自己的衝動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因為獲得父母讚許的願望大過了「幹壞事」的願望。
家長該怎麼做:
2歲的寶寶探索慾望強烈而自控力差,這就需要更加快速及時的管教,以及更多堅定的撫慰和擁抱。
所以爸爸媽媽要看緊孩子,在孩子出現攻擊行為前就限制他,而不是事後的指責。
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失去控制時,會有人阻止自己,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安全感。
平時,家長可用正向的語言告訴孩子如何做才是被讚許的行為,多肯定和鼓勵孩子的進步。
比如孩子在社交場合一激動就會打人,可能並不是敵意的,只不過是想打招呼,那麼平時就可以跟他示範:「手是用來撫摸的,喜歡他就輕輕的摸」,而不是簡單粗暴的說「不能打人」。
3、物權概念的發展
2歲左右的孩子,物權概念開始萌發。
進入社交場合的時候,他們常常因為物權不清晰而發生混亂。
物權概念的意思,直白點說,就是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你的東西、你的身體,處置權和決定權在你,我必須尊重你;我的東西、我的身體,處置權和決定權在我,你必須尊重我;人與人之間,是有界限的。
家長可以在平時不厭其煩的把這個道理講給孩子聽。
一旦明白了規則,孩子在攻擊他人、爭搶玩具方面的問題就會大幅減少。
可是很多時候,家長也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他們想當然的把孩子的東西當成自己的東西,逼著孩子在社交場合分享自己的玩具。
這樣一來,孩子就不能在內心設立清晰的界限。
其實學會分享是有個過程的,家長們應該靜待花開。
孩子只有通過自己做主如何支配自己的東西,才能真正明白了「你的」和「我的」的區別,從而理解分享的意義、收穫分享的樂趣。
家長該怎麼做:
除了尊重孩子的物權,不逼迫分享、不強求分享以外,家長還可以記住三個重要的社交工具:交換、輪流、一起玩。
讓孩子隨身帶個自己喜歡的玩具出門,如果看到別人手裡的東西很好玩,告訴他可以張嘴去問別人:「可以借我玩嗎,一分鐘?」如果別人不肯,就問問能不能交換,或者輪流玩,再或者一起玩。
4、情緒管理能力的發展
2歲左右的孩子,情感發育也日趨完善。
他們內心的感受越來越細膩,生氣、悲傷、害怕、羞愧等等都常常讓他們不知所措。
在群體中具有攻擊性的寶寶,很可能內心並不好受,因為他會感知到自己的父母以及受害者的父母都不喜歡他或者他的行為。
備受指責或內疚的煎熬,使得孩子大腦內的杏仁核爆發,情緒激動、不知反省,把內心的壓力和攻擊性向外釋放。
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那位家長說「讓他道歉,他會吐口水或者發出怪聲音表示抗議」。
教育不在當下。
如果在平時,家長能給予孩子更多心靈上的關注,幫助孩子了解各種情緒產生的原因和結果、學會分辨自己的情緒,和孩子商討出一個可被接納的釋放情緒的方法,那麼孩子就能很好的面對自己的內心、管理自己的情緒。
這對於孩子的社交發展將是非常有益的嘗試。
家長該怎麼做:
孩子有情緒問題,就要培養其情緒管理能力。
情緒管理,不是壓抑情緒或發泄情緒,核心原則是接納情緒,而非接納要求。
接納情緒之前,我們應該讓孩子了解情緒到底是什麼回事,怎麼發生的,用什麼方式可以應對。
在此,我推薦一套法國專業兒童心理教育親子讀物——《寶寶心理成長繪本》。
作者用生動的畫面和文字,形象闡述了十幾種情緒的秘密。
以《生氣》一書舉例,開篇這樣寫道:「當我們生氣的時候,會覺得像是有什麼東西壓在心裡,很痛很難受。
大人會認為我們很任性,但生氣的我們其實也非常不舒服。
」
它的視角是從孩子出發的客觀描述,而不是大人的主觀說教。
而後書中又提到生氣的時候,孩子會像大猩猩或者大老虎一樣蠻不講理。
如果要想儘快把它們趕走,就需要一個人靜靜,或者求助大人,請爸媽傾聽孩子。
這也解釋了前文的視頻中,為什麼那個萌寶非常生氣,一開始他自己去裡屋冷靜,後來無法遏制憤怒,就走出來對著爸媽抱怨。
他不止一次的提到,爸爸根本不聽他說話,這讓他很生氣。
而當他爸爸最終蹲下來聽他說話後,他立刻同意擁抱親吻他,也不再生氣了。
這本書曾給我很大的幫助:
我家大寶兩三歲時,也非常容易發脾氣,我們一起閱讀此書無數遍。
由於孩子非常喜歡裡面關於大猩猩的描述,所以我們一起商討了一個應對「大猩猩」的辦法——跳起來、跺跺腳、假裝把大猩猩踩扁、再把它扔到窗外去。
有了這樣一個遊戲法門,每次他一發飆,我就提醒他說:看,你的大猩猩跑出來了,我們快來把它踩扁。
於是他就高興的和我跳啊、鬧啊,負面情緒很快就消失了。
另外還有一本很不錯的繪本:《蘇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When Sophie Gets Angry——Really ReallyAngry)。
這本書的寓意很深:
除了描繪發脾氣就像噴火,更多的是引導孩子思考發完脾氣以後如何重歸心靈的寧靜,以及家人如何接納孩子的回歸。
我喜歡在讀完這本書後,與孩子一同探討他在看書過程中的感受。
每次看到用色最清新的那頁,他就會長舒一口氣,看到蘇菲再次回到家人的懷抱,他就展露了笑容。
很明顯,孩子不喜歡發脾氣後心裡頭的那種壓力,他最重視的是發完脾氣後還能不能被父母接納,爸爸媽媽的愛還在不在。
除了用繪本了解情緒,父母更要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如何去表達情緒、疏解情緒。
家長切勿在生氣的時候大吼大叫。
假如孩子已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成人可以教他自己表達情緒,為情緒找到出口。
鼓勵孩子用完整、清晰、正確的語言,而不是用大哭或打人的行為來表示。
如果孩子開口晚,口頭語言能力不足,可以加上肢體語言。
同時,成人要耐心傾聽孩子、共情孩子,幫助他們梳理溝通的內容。
比如孩子非常生氣、亂發脾氣,家長可以說:我看到你做了什麼(描述客觀事實),你看起來很生氣(解釋情緒),而我理解你的感受(表明立場)。
若孩子情緒太過激動,成人可以帶孩子轉移場地,避免更多的直接刺激,然後再共情孩子。
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有情緒,而把自己的情緒帶溝里去。
希望本文對2-3歲的家長有所幫助,讓孩子的Terrible Two(可怕的兩歲)變成Terrific Two(超棒的兩歲)!
孩子生氣會打我怎麼教育
孩子和家長玩遊戲時,孩子只能贏,不能輸。孩子喜歡什麼,家長就想方設法送到他們的身邊。漸漸地孩子從小在家中養成了「唯我獨尊」的習慣,變得自私慾膨脹,絲毫不懂得感恩;再加上現在網路遊戲、宣揚暴力的圖...
寶寶學會打人了,你怎麼辦?教你3招改變暴力寶寶!
豆豆剛滿三歲,可是厲害的不得了,稍有不順心的事他就一巴掌給別人打去,媽媽苦口婆心的說了好多次,就是改不過來。昨天,就把鄰居家的浩浩打了一下,媽媽立刻大聲呵斥,然而並沒有什麼用,豆豆依然我行我素。
一歲孩子生氣就打人怎麼回事
孩子打人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他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如果他本能地覺得受到了侵犯,語言能力又沒有發展到可以有效地跟別人溝通,那就只好用拳頭「說話」了;二是他不過是想跟別的寶寶交朋友,但又不知道怎麼...
孩子哭鬧時,除了大吼大叫的打罵,還能做點什麼?
關注微信「大白媽媽訂閱號」(ID:dbmmdyh),更多精彩文章搶鮮看,更有福利享不停。而線上問診功能,也能讓你第一時間找到高端私立醫生、三甲醫院醫院,諮詢任何關於養育的問題。昨天有位媽媽問我:...
一言不合就上手,寶寶太暴力?孩子打人,家長怎麼管才是關鍵
恩恩媽媽:我家女兒剛剛還好好的,突然就抓我一下,然後就下手了;涵涵媽媽:我家兒子每次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只要不順他的心,就打人;米粒奶奶:我家孫子一歲多,他也有打人的情況,但是一般都是在護食...
3歲前寶寶打人,大人會不會管是關鍵
歡迎來到 媽咪OKOK媽 媽咪OK范潔瓊 媽咪OKOK一直比較靦腆文氣,從來不會主動攻擊別的小朋友,但幾個月前的某一天,因為我阻止他去拿桌上的瓶瓶罐罐,他居然衝過來,「啪」地朝我腿上打來,嘴裡還...
成長路上的小煩惱 為何小小年紀愛打人?
兩三歲寶寶愛打人為什麼小小年紀就喜歡打人呢?這個問題困擾了許多爸爸媽媽,有的寶寶生氣了打人,高興了還打人,不僅打人還抓、擰、踢、咬各種手段,不僅打其他小朋友還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真為寶寶的這種...
沒有壞脾氣的寶寶,只有不懂他的爸媽! 我們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
2016-01-03 媽咪OK港大教育學博士主創的微信公眾號「媽咪OK」提供育兒實用原創文章和高質量的講座關於寶寶情緒的問題,後台總是有很多麻麻留言問,我們回答了一遍又一遍,大家的問題還是使勁砸...
正確應對寶寶「可怕的兩歲」,正在經歷這個階段的媽媽必讀!
"萌萌小朋友快3歲了,讓媽媽頭疼的是,近來,她突然出現了一些壞毛病,比如說什麼都不肯穿衣服,經常大聲的尖叫,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大哭大鬧,經常會說不要,不行,不這樣....."讓萌萌媽媽頭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