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有奇招,在公共場合如何巧妙應對熊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閒肉好文推薦

相信很多家長都遭遇過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影響他人的事。

有的人認為這種熊孩子需要嚴加管教,嚴厲的制止才行,有的人認為這是孩子的天性,他們還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可以理解。

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既有效管教又不傷害孩子呢?下面這個案例也許會給你啟發。

公共場所該如何教導?

耐心解釋

溫柔堅定

春運期間,火車上擠滿了人,對於天性好動的孩子,免不了打鬧、尖叫、東搞西搞,面對好奇的孩子,這位媽媽的做法讓我有所收穫。

高鐵車廂門在準備關閉的時候,突然一個男人衝進了車門,險些被夾到。

一旁的乘務員也被嚇到了,大聲地斥責道:「車門都要關上了,這個時候衝上了命都不要了。

」坐在1B座位上的四五歲的小女孩怯怯地和旁邊的媽媽說:「阿姨(乘務員)好兇啊,叔叔好可憐。

小女孩的媽媽溫和地說道:「你記不記得《弟子規》裡面說過『事勿忙,忙多錯』,就是說太匆忙的時候準備的時間不夠容易出錯。

你看我們早早地來到車上,沒有遲到,阿姨也沒有罵我們。

但是叔叔遲到了,車快要關門的時候衝上來,可能會被門夾到而受傷,高鐵也可能會這件事不能開動,阿姨是擔心這個才會著急生氣。

」小女孩點點頭,沒有再問。

孩子對乘務員態度的不理解,媽媽並沒有立即反駁或者敷衍回答,而是對比分析了自身和遲到乘客的行為,還聯繫起孩子學過的弟子規,讓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理解他人的立場。

高鐵開動後,小女孩發現了車廂兩側的應急錘,便對媽媽說:「這個是什麼?」媽媽回答說:「這個是應急錘。

」小女孩接著問:「那我能玩一下這個錘子嗎?」「這個錘子亂拿來玩是要罰款的,如果錘子錘壞了窗戶或者門,這個火車可能就會停下來,我們就回不到廣州了。

媽媽並沒有告訴孩子錘子的用法,而是告訴她不能玩的原因和後果,讓孩子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以免孩子因為好奇偷偷拿下來玩,這種做法非常睿智。

看小女孩開始無聊了,媽媽就拿出繪本給她念書中的內容,等到站了,媽媽整理好衣物和行李,將小桌子上的東西清理好以後折了起來。

這大概是我在公共場所見過的最安靜、文明的一對母女了。

反觀大多數車廂里的家長,都是靠零食、手機「管教」孩子,那些放任不理或者乾脆大發脾氣來威脅孩子的家長更是比比皆是。

爸爸媽媽都怎麼說

言傳身教

及時引導

對於公共場合該如何管教孩子的問題,網上的家長也討論頗多。

麥兜的媽: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我覺得大部分的成年人都可以理解。

而我們應該關注的是,他們第一次大喊大叫時,家長該怎麼處理?是不管不顧,還是試圖講道理引導他?不論聽懂與否,家長的態度很重要。

辛子:還得看什麼場合,超市、廣場比較開放性的場合,大喊大叫還可以接受。

若是音樂會、電影院這樣比較封閉,需要觀眾安靜的場合,就不能接受了。

沒有自控能力的寶寶家長就不應該帶進場。

無論怎樣,家長平時都應引導孩子在公共場合不要大叫。

荊棘鳥:低齡寶寶的所有「惡行」無非是為了探索世界或者追求獨立,這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功課。

你看來大喊大叫沒家教,其實他們根本分不清對錯。

家長應該通過一些溫柔的、持之以恆的教育,告訴寶寶哪些行為需要受限制。

匆匆:無論是高興還是難過、憤怒,孩子總喜歡發出很尖利的叫聲,即便是成年人,若自己的想法或情緒不被他人所理解或關注,都會不自覺的提高自己聲音的分貝數,更何況語言能力不強的小孩子。

冰冰: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有「熊家長」的縱容和撐腰!家長如果沒有公共文明行為的自覺,那很難教育出文明的孩子!在台灣的地鐵公交等公共場所,幾乎看不到小朋友在大吵,甚至小朋友說話都是輕聲細語的,還相互提醒不要影響他人……讓人很感動。

他們的家庭教育非常棒!

葆昱:如果七歲之前改不過來,那可能他一輩子就是這個性格,幾乎很難再變了。

家長可以試著和他講道理,但是語氣要溫和,或者是在看動畫片時候遇到合適的場景提醒教育。

夢晗欣之:現在小孩要好好教育,不然太過於溺愛,會影響他一生的。

現在小還好管,長大一點更難管了,管不住容易走上歪道。

試著跟他講道理,言傳身教。

fund626:我家兒子也有類似的問題,我現在的解決辦法就是冷處理,吼他打他容易強化這些問題。

總之,要耐心、冷靜,家長如果首先不耐心冷靜,孩子也會感受到家長的態度,反而不利於事情的解決。

過路人:家長要弄清楚孩子大喊大叫的原因。

不要覺得丟人而對孩子發火。

蹲下來,抱抱孩子。

告訴他,知道你很生氣,但是你這樣也解決不了問題。

咱們好好說話,有問題媽媽幫你一起解決好嗎?

XL:如果是我,我肯定是不理他,但是孩子安靜下來後我會問他原因,想辦法跟他溝通。

大家都誤解了釋放天性

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有的家長會一臉無辜的解釋:「孩子天性不就是活潑嗎?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這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我很同意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壓制人性的事情,但是,壓制的是人性中惡的一面。

這年頭常見有人把孩子的大聲尖叫、粗魯沒禮貌、搶人東西、隨地大小便這種沒教養的行為,當作孩子天性。

更自戀的父母,還會把這當成孩子真性情。

中國對於天性的解釋是什麼呢,即天生具有的性情,從娘胎裡帶出來的東西,天生就有。

國外對於天性的解釋又是什麼呢?翻譯成英文是instinct,大家可能對這個詞不是很感冒,還有一個詞是對天性的標準翻譯,即nature。

天性即nature,自然之意,而決定天性的是後天環境中學到的經驗,即教養。

在這裡,教養指的是在公共場合遵守基本底線。

既然是這個社會的一員,就必須遵守社會準則。

一味的放縱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自由永遠是和規則伴隨的。

當然,教養不光是恪守公共底線,往高層次說,還是發自內心的溫暖、坦蕩,是替人著想,是予人予己最大的善意。

孩子有權利活潑,周圍人也有權利享受安靜、舒適和不被打擾的環境。

一個把天性凌駕在社會規則上的熊孩子,父母首先該醒醒了。

只圖孩子釋放天性,那叫任性,不給周圍的社會人添麻煩,才叫為人父母的責任。

家長課堂:如何在公共場合優雅地管教熊孩子

出門在外,如何管教孩子?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個方法。

1. 父母自己要保持冷靜

小孩子行為幼稚是可以理解的,若是孩子哭鬧,父母一定要鎮定,耐心聽孩子解釋,不要急於解決問題。

2. 照顧好孩子的基本需要

別帶著又累又餓的小孩出門。

就算你是要出門吃飯,也必須考慮到孩子可能在上餐之前就餓了,因此得先準備好點心。

如果你在超市購物,先買些讓小孩吃的食物。

3. 時時關心孩子,讓他有參與感

孩子有時哭鬧時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出門在外也要時常與孩子互動,關注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有安全感和參與感。

4. 疏導孩子的精力

孩子總是精力無限,閒不下來,找點事情轉移或者分散他的注意力是個好方法。

比如前面提到的媽媽給小女孩念繪本。

如果家裡有熊孩子,首先該反思的應該是家長。

愛孩子也要講究方法、分寸,想想你是否告訴過他公共場合的禮儀、拜訪做客人家的禮儀?你又是否以身作則地言傳身教於他?

——寶媽專屬的閒置交易平台——

從懷孕開始,大多數父母就開始為孩子購置各種衣物、玩具、書籍等物品,而隨著孩子的成長,許多物品也會逐漸被閒置,如何處理它們便成了家長們的一大煩惱。

特別在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進入了「二孩時代」,這個問題體現的越來越明顯,如何解決寶媽們的煩惱,就讓「小閒肉」來幫你。

小閒肉官方Q群:534195551

官方微信公眾號:小閒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