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這4種錯誤行為示範,將給孩子成長埋下禍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在告誡我們,做父母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說過:「人的全面發展取決於母親和父親在兒童面前是怎樣的人,取決於兒童從父母的榜樣中怎樣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社會環境。
」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他們尚未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父母在他們的心目中就是一個權威。
在他們看來,父母的一切言行都應該是正確的,是自己可以去模仿的範本。
只需要父母示範一次,會讓孩子快速形成認知,進而模仿。
而且這些行為一旦重複下去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即使後來孩子意識到這是錯誤的,形成的習慣在短時間內也很難改掉。
然而,並不是所有家長都能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
事實證明,生活中仍然有非常多的家長,不懂得反思自己言行是否妥當,在給孩子做著錯誤的行為示範。
尤其是這4個方面,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十分不利。
1
當孩子面吵架動粗
加拿大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曾做過一個著名實驗——兒童攻擊性行為習得實驗。
實驗中,72名幼兒園兒童分組觀看兩個成人榜樣:一個對充氣玩偶拳打腳踢,另一個安靜地玩玩具,對旁邊的充氣玩偶置之不理。
之後,讓兒童玩這個玩偶。
結果十分明顯,觀察過暴力榜樣的兒童模仿了攻擊行為,他們不僅像「榜樣」一樣對玩偶施以暴力,而且發明了新的攻擊玩偶行為,譬如用玩具槍向玩偶射擊。
看過、也親眼見證過很多因為兩個孩子之間的小摩擦,雙方家長大打出手的案例,又或者,爸爸媽媽當著孩子面吵架動粗。
這些行為示範,在孩子眼裡並不是勇敢正義,而是毫無克制,暴力相向。
孩子受到影響,也會學著用暴力解決問題,阻礙良好的人際交往。
父母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緒,不在孩子面前與人衝突,才算是邁出了合格示範的第一步。
2
當著孩子面抱怨、隨意發脾氣
現代生活給大家都帶來了很大壓力,於是很多家長宣洩情緒的出口變成了抱怨,抱怨身材上的不滿意、工作上的不如意、生活上的不開心······也不管孩子是否在場。
孩子年齡小,對於一切事物的認知最直接的來源就是父母。
而這些消極、頹廢的詞彙會直接傳導給孩子滿滿的「負能量」,讓孩子心理產生不安全感,甚至對現實、對生活產生質疑,充滿了不自信。
曾經一位朋友和我分享了她的經歷:其實她小時候家境尚可,但是她有一位非常喜歡抱怨的母親,每天給她傳遞的信息就是,我們家如何如何窮、爸媽如何如何不容易。
於是她從小就種上了自卑的種子,活得謹慎而敏感,「後來長大了去大一點的商店都會發怵,我變成了一個對自己十分吝嗇的葛朗台,永遠過度地克制自己,永遠壓制快樂,永遠心懷罪惡感。
」
電影《美麗人生》中,那位父親永遠保持客觀、積極的人生態度讓人動容。
在集中營的悲慘世界裡,他用無數個善意的謊言,為兒子營造了一幕美好的幻想,他告訴兒子,所有的殘酷只不過是一場遊戲,遊戲的獎勵是一輛嶄新的坦克。
於是,他的兒子便有了足夠的勇氣,熬過那段艱難的歲月。
生活固然會有灰暗、沮喪的時刻,但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應該是把積極樂觀、直面困難的一面展示給孩子,而不是做無謂的抱怨,或是因為自己的情緒而隨意對別人發脾氣。
因為你面對低落、挫敗時的表現會潛移默化中影響他的思維方式,只有幫助他建立積極、正向的人生態度,才會讓他受益無窮。
3
當孩子面破壞規則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小,當著他的面做什麼事他不會懂得背後的含義。
於是很多家長一面在教孩子遵守規則,一面卻在破壞規則。
殊不知,家長隨意踐踏花草、橫穿馬路、隨地吐痰、破壞公共設施、公共場合大聲喧鬧等不文明行為,很快就會被孩子學走。
而學走的不文明行為只是表面現象,久而久之,孩子也容易變得漠視規則,只顧及自身的狹隘利益,不顧他人和公共利益,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長。
去年,一位媽媽帶著女兒,為了等遲到的爸爸一起坐上車,不惜用身體堵高鐵門、用腳攔門,導致高鐵無法正常發車。
其實,那位媽媽大可以通過爸爸沒把握好時間,錯過了車次,來教育孩子要有時間觀念,卻偏偏用這樣漠視公共規則的方式出盡了洋相,給孩子做出了十分錯誤的行為示範。
當孩子見證了父母破壞規則的行為,不僅會損害家長在孩子心中的權威,教育力度也會大打折扣。
因此,想讓孩子遵守公共規則,遵守家中的規矩,家長首先應該做好表率,不能為了投機取巧,抱著僥倖心理去打破規則。
4
當孩子面說別人壞話
背後議論別人不僅是缺乏自信的表現,也是一種道德缺陷。
很多家長喜歡背後對別人的長相或行為說長道短,這會讓孩子以為背後說別人壞話的行為是可以的。
有話直說是孩子的天性,誠實、坦率,是一個人最美好的品德。
但在家長的錯誤示範下,孩子很容易學會客套與虛偽,這會對孩子的人際交往及道德品質修養產生長遠的負面影響。
孩子將過早學會察言觀色、言不由衷。
潛移默化下,孩子也可能做出挑撥同伴間關係、編假話「哄騙」老師和父母的行為。
還有的父母喜歡隨意評價孩子身邊的夥伴,「不要跟xx玩,他不是個乖孩子」、「看他那樣子就不愛學習,別被帶壞了」······
家長想引導孩子和品質或成績優秀的孩子交往,這一點無可厚非,可以給孩子樹立一些繪本、書籍、電影動畫中的良好榜樣,但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對身邊的人作負面評價。
即便是真要議論,也要儘量避開孩子,以免孩子對父母產生信任危機,過早學會成人的交際。
身為家長,我們不要只會給孩子提高要求,也要對自己提高要求。
學習改變錯誤的觀念以及不良的行為舉止,不斷提升自己,不讓自己錯誤的行為示範影響孩子的成長。
來源 | 錢志亮工作室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台,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眾號:shifenmama8
孩子深受動畫片的毒害 父母應該怎麼做?
《成都4歲小孩看動畫片 張口閉口「去死吧」》,當塞卡看到這個新聞的第一反應是動畫片害得我們的孩子不淺啊。新聞中說,市民趙女士最近發現4歲的兒子多多(化名)滿嘴髒話,如「見鬼」「臭狗熊」「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