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育兒手記:請別這樣逗我的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母親大學導讀:寶媽媽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帶著寶寶外出或者家裡有客人來訪,總是會有人來逗寶寶,他人本意應該是希望通過逗孩子來表明對孩子的喜愛或重視,以促進彼此關係的熟悉程度。

可是受傳統習俗、教養方法等的多重影響,這種「逗孩子」極有可能對寶寶的成長造成無法逆轉的傷害,而大多數媽媽或因缺乏意識而忽略寶這種傷害,或礙於情面而無法開口拒絕對方對孩子的挑逗。

以下是一位媽媽對「逗孩子」所作的一篇分析文章,令人深思。

親友逗孩子是家長們常常遇到的事情,親友們往往是出於喜愛孩子才逗孩子,但逗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負面影響,有的家長意識到這一點,有的家長可能暫時未意識到。

那麼,逗孩子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在遭遇這樣的尷尬事的時候家長如何應對呢?本文將一一探討。

寫本文前:

我查詢了一下百度詞典,「逗」基本字義:

1、停留:~留。

~號。

2. 引,惹弄:~哏。

~引。

~人。

~笑兒。

「逗孩子」適用於第二條「引,惹弄」。

可組詞為「逗弄」孩子,即「招惹;戲弄」孩子。

所以,本文所探討的「逗」孩子指「戲弄」孩子,非和孩子的互動、遊戲之類,請媽媽們仔細區分。

經常看到大人逗孩子,那種「逗」實際是一種戲弄。

他們把孩子逗得出錯,或者驚慌、害怕甚至哭泣,大人們便笑了。

逗孩子的那些成人並沒有惡意,甚至還是出於對孩子的喜愛,但對孩子來說這真是一種殘忍的行為,因為孩子不懂大人們的玩笑,他們會當真,成人的「逗」往往會讓他們感到憤怒、驚恐、不安、被欺騙、不被尊重,讓他們的心靈受到傷害。

場景再現:

一次在餐館吃飯,我看到一群大人逗孩子,那一幕看得我難受極了。

首先是孩子的爸爸指著他的朋友(大約30多歲)笑著對孩子說:兒子,叫哥哥!

爸爸的朋友則笑著對孩子說:不能叫哥哥,叫伯伯!

孩子爸爸繼續逗孩子:叫哥哥!

在這一聲聲「叫哥哥」、「叫伯伯」中,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爸爸的朋友掏出一個紅包在孩子眼前晃了晃說:叫聲伯伯,這個紅包便給你。

孩子不知道到底該叫眼前這個男人「伯伯」還是「哥哥」,猶疑著不吭聲,也不伸手接紅包。

爸爸的朋友作勢要把紅包收起來:不叫伯伯啊,那這個紅包不給你了。

孩子不吭聲。

旁邊一位阿姨笑著說:這孩子膽子可真小,一直不說話,哈哈。

我在旁邊看著,為這個孩子感到難過。

由於大人們之間的玩笑,他不確定到底該叫那位男士「伯伯」還是「哥哥」,由於怕叫錯,索性他不開口叫人,卻被貼上了「膽小」的標籤!孩子此刻一定覺得自己不夠好,膽子不夠大,這是多麼糟糕的事!

男士們喝酒去了。

過了一會,一位女士接過了接力棒。

她走到男孩身邊,蹲下來問道:xx,你是男孩還是女孩?我猜你是女孩。

本來情緒緩和了一點的孩子不高興了,沉默。

孩子明明是男孩,這位女士卻故意說他是女孩,孩子感受到了女士提問的虛假,所以他不回答。

女士繼續逗,你不說啊,那你就是女孩啦!

孩子有點著急,趴到媽媽腿上,仍然不說話。

顯然他心裡既著急又憤怒,憤怒的是明明自己不是女孩,那個阿姨卻亂說自己是女孩;著急的是,他不知道如何辯解。

對於孩子而言,每一位大人都是一個巨人,孩子要反抗陌生的「巨人」需要一定的勇氣,尤其對於那些內心力量弱小的孩子而言,他們往往沒有勇氣去反抗、拒絕和辯解,他們只能默默忍受「巨人」對他們的捉弄,內心卻感到無比害怕和憤怒。

這時,孩子的爸爸笑著說,再這樣下去他一會兒會哭的。

孩子的媽媽只是笑著,並不阻止那位女士逗孩子的行為。

女士並沒放過孩子,對孩子說,來,阿姨抱抱你,行不行?

孩子縮到媽媽懷裡,不說話。

前面的捉弄讓孩子對女士毫無好感,怎麼可能讓她抱呢?

女士笑著說,你不說話啊,那我就強行抱你啦!邊說邊伸手假裝要抱孩子。

孩子終於「哇」的一聲,嚇哭了,一桌子大人全笑了…

以這個案例為例,我用圖表的形式來分析「逗」孩子的實質、孩子的感受及可能造成的後果:

逗孩子案例的圖表分析

逗孩子的話 實質 孩子的感受 可能造成的後果
兒子,叫哥哥! 欺騙愚弄 疑惑 不信任比人
叫聲伯伯,這個紅包便給你 引誘 猶豫 有的孩子可能不叫,有的孩子則可能微微的叫(分裂)
這孩子膽子可真小 評判 受挫 低自我價值感
你是男孩還是女孩?我猜是女孩 愚弄 不被尊重 傷孩子自尊心
你不說話啊,那我就強行抱你啦 嚇唬 害怕 不敢跟別人交往

我難受的不是別人怎樣逗孩子,周周從小到大遇到過多次這樣的經歷,我難受的是孩子的父母全然未能意識到孩子的內心變化,未能給孩子提供保護和支持。

這個過程中大人們是得到了快樂,但這種快樂建立在孩子的痛苦的基礎上。

孩子得到了什麼呢?他被大人們欺騙、引誘、愚弄和嚇唬,他小小的心感到疑惑、受挫、不被尊重和害怕,這讓他感到不安,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傷害,不敢相信別人,對他今後的人際交往可能造成障礙。

母親大學提醒您::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過程,一切都不可能推倒重建。

當我們的孩子正在遭遇不好的對待,雖然這種對待表面上看起來充滿善意,媽媽也應該立即做出反應,讓對方知道這種行為會對你的孩子造成困擾,同時需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和安撫。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得意識到這種做法不妥。

-------------------------------------------------------------------------------------------------

母親大學微信公眾號:muqindaxue(長按可複製)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母親大學網上學院(http://www.muqindaxue.cn)。

母親大學網上學院是匯聚國內知名育兒心理學專家的家長在線互動學習平台,知識體系以心理學為核心總結歸納。

囊括海量家庭教育視頻,國內外權威專家講解,24小時專家在線答疑,讓您坐在家裡也能做智慧父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當有人這樣"逗」孩子時,爸媽一定要說"NO"!

經常看到大人逗孩子,這種「逗」實際是一種戲弄。他們把孩子逗得出錯或者驚慌、害怕甚至哭泣,大人們便笑了。逗孩子的那些成人並沒有惡意,甚至還是出於對孩子的喜愛,但對孩子來說,這真是一種殘忍的行為,因...

別再這樣逗我家孩子!

經常看到大人逗孩子,那種「逗」實際是一種戲弄。他們把孩子逗得出錯,或者驚慌、害怕甚至哭泣,大人們便笑了。逗孩子的那些成人並沒有惡意,甚至還是出於對孩子的喜愛,但對孩子來說這真是一種殘忍的行為,因...

拒絕別人這樣「逗」孩子(一)

經常看到大人逗孩子,那種「逗」實際是一種戲弄。他們把孩子逗得出錯,或者驚慌、害怕甚至哭泣,大人們便笑了。逗孩子的那些成人並沒有惡意,甚至還是出於對孩子的喜愛,但對孩子來說這真是一種殘忍的行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