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寶寶說話,家長要避免說「兒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坐車,看到一位女士抱著2歲左右的女孩,和寶寶這樣對話:寶寶,你喜歡喝「奶奶」嗎,奶奶這裡有好喝的「奶奶」,小女兒很困惑地看著她的奶奶,這位女士從提包里拿出一袋鮮奶,遞給孩子,說:你坐在奶奶的腿腿上,好好喝「奶奶」。

哇,這簡直是一種繞口令似的語言。

聽得我有點想笑,但職業習慣使我不得不 在微博上對家長提醒:這種看似好玩的「兒語」,對寶寶的語言發育是極為不利的,是應該杜絕,起碼是少說為好。

我們經常發現,許多父母對嬰兒說話時使用的是「兒語」,如「寶寶吃飯飯沒有?」、「寶寶該睡覺覺了」等。

因為寶寶說話時,主要的表達方式是重疊的單音或短語,他們擔心正規的語言嬰幼兒不能理解。

嬰幼兒所以說兒語是因為發音機能尚未發育完善,要剛剛學說話的孩子說出正確的詞彙很困難,但為了長遠的利益著想,就應從嬰幼兒期便學習正確的語言。

嬰幼兒通常是毫無選擇的接受各種信息,特別是語言信息。

孩子是從周圍的大人與自己交談的語言中學習說話的。

因此,要讓孩子學習正確的發音,大人就必須用正確的語言來說話。

不要強化孩子的疊音詞,如教「貓」,而不教「咪咪」,教「筷子」,而不教「筷筷」,應教會孩子說多音字和短語。

如一直用兒語對孩子說話,則兒語可能成為孩子的固定語言。

如果聽到的是標準的、字正腔圓的發音,將來孩子使用的也會是正確的語言。

將「狗」說成「汪汪」,將「貓」說成「咪咪」,雖然非常生動有趣,符合孩子形象思維的開發,但容易忽略抽象思維的培養與發展。

對於孩子來說,記住「狗」和「汪汪」所花的時間相差無幾,而前者是遲早要學的語言,後者卻是不久就要拋棄的語言。

如同上面提到的祖母對小孫女的對話,孩子對奶奶 和「奶奶」(牛奶)發出同樣的語音,孩子會對這個詞句造成很大的困惑,在詞句的理解和使用上就會造成障礙。

因此,為了使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全面的開發,家長在教孩子學說話時,應該使用正常的詞彙,傳遞給孩子良好的語言信息。

經常用「兒化語」和幼兒交往,幼兒還會從中發現成人和自己說話是與成人之間說話不一樣的,幼兒無形中感知到自己是個小孩,這樣不僅會抑制幼兒的智力發展,而且會使他們失去相應的上進、創造的意識,以致產生自卑、怯懦等不良性格特徵,影響心理的健康發展。

要為嬰幼兒選擇最好的信息刺激大腦神經的發育,同時要儘量避免那些不良信息印入孩子的大腦網絡。

避免使用兒語,可以使寶寶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少走彎路,使其對語言的理解力更強,語言發展更迅速。

大人要用規範的語言對孩子說話,教孩子規範的語言避免了在孩子頭腦中堆積廢物,能更有效地促進孩子理解能力的發展。

大人最好指著各種物品用清晰緩慢的語言對孩子說「這是什麼?」,「那是什麼?」,要像對已經懂事會說話的孩子那樣給他講各種各樣的事情,讓他感覺、讓他看、讓他聽。

不僅要多給孩子說話,還要多給他念童謠、講故事。

儘可能選擇較為簡單的語詞,溫馨的話語,輕柔的搖籃曲,使這種良好的語言信息深植於嬰幼兒的腦海中。

來源:via育兒專家-王玉瑋

(原標題:避免對寶寶使用「兒語」)

(更多訊息請關注健康寶貝網官方微信:www_jkbaby_cn;媽淘網微信:mataoclub)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媽媽們常犯的5個錯誤,導致寶寶學說話更慢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很多方面的能力都是在學習和模仿中獲得的。特別是學習說話,常常會受到家長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如何讓寶寶學得又快又好?我們在和寶寶交流的時候是需要要注意避開一些錯誤方法的,否則可能...

寶寶學說話,小編有話說

寶寶一天一天長大,每天都在學習,第天都在成長,說話這件事是影響寶寶們一生的大事,我們應怎麼培養寶寶們說話?下面小編就來分析和說一說怎麼培養寶寶們的說話:寶寶開始學說話的時間:許多寶寶張口說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