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哪些「乖孩子」,長大了往往都不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一個幸福快樂的媽媽

都在「中西家庭教育」找到了力量

轉載授權請回復「轉載

不聽話的孩子,更有出息。

你身邊有這樣懂事聽話的「別人家的孩子」麼?

他們永遠以父母的指示為最高指示。

學習牛逼,懂得節約用錢,永遠老實,給父母長面子,戀愛結婚以父母想法為主……

看似乖巧懂事,這樣的孩子其實從小就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長大後,有些會變得感情淡漠、自私,也會存在患得患失的焦慮情緒,甚至會存在暴力傾向。

在這個追逐自我價值實現的社會,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是獨立思考。

從這個角度來看,越乖的孩子,長大就越讓人操心。

1

所謂的乖孩子什麼樣?

如果真的完全按大家的想法,塑造出一個十全十美的乖孩子,應該是什麼樣?

生下來不哭不鬧、讓吃奶就吃奶、讓睡覺就睡覺,一口氣睡到天亮;早睡早起,自己穿好衣服準備好書包,準點出門去上學校。

給什麼玩什麼,從來不向父母提要求買東西;玩的時候特別穩重有條理,愛護玩具輕拿輕放。

給什麼吃什麼,酸甜苦辣只管往嘴裡塞,沒有任何喜好表現;吃完父母按照營養標準準備的所有的蔬果肉蛋,還會幫父母收拾飯桌。

讓幹什麼就幹什麼,令行禁止,嚴格執行父母每一個說出口的要求,細心體諒父母每一個沒說出口的想法,從不反抗和違逆,只會做得比你想得更好。

從來不哭不鬧,笑臉迎人,接人待物彬彬有禮舉止得當,愛學習愛勞動,守紀律品德高……

一個無知無覺、無痛無愛、無淚無笑的人偶。

誰會真的想要這樣一個孩子?

這樣的「乖孩子」,不是太可憐,就是太可怕

2

作家午媽講過自家孩子的一件事,午媽因為工作忙,總希望孩子能夠聽話,少鬧騰一點。

於是不斷給他灌輸「聽媽媽的話」的意識,有一次幼兒園的老師打電話過來,說孩子尿褲子了。

午媽很奇怪:「我孩子都這麼大了,怎麼還會尿褲子呢?」

晚上回家一看,果然,兩條褲腿濕了一半。

午媽問孩子:「寶貝,怎麼尿褲子了?」

孩子:「中午吃飯的時候,老師給我們盛飯,我想尿尿,憋不住了就尿褲子了。

午媽:「想尿尿了,為什麼不告訴老師啊?」

孩子:「可是老師說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不能亂下座位,要不飯就該灑桌子上了,灑桌子上就浪費糧食!媽媽你不是說過麼,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的。

孩子一臉虔誠,午媽一時愣住了,針刺一般,讓孩子聽話,結果孩子要撒尿了也憋著,午媽無論如何都沒想到會這樣。

過分的聽話教育,你養大的不是孩子,而是那個複製你思想執行你指令的木頭人。

3

太乖的孩子易有心理問題

「乖孩子」這個稱號,在大多數大人的眼裡,是對於孩子最高的讚譽,一些敏感,早熟的孩子,為了努力做出乖模樣來討大人喜歡,甘願把自己真實的感受壓抑到一邊。

多數乖孩子長大以後,便成了一個不懂拒絕別人、疲憊不堪的「爛好人」。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後普遍心理問題較多,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舊唐書》里有一句話說:「父有諍子不敗家。

」諍,敢言直諫也。

一個敢於表達內心真實想法的孩子,是可貴的;而一個努力給予孩子自由表述空間的父母,是可敬的。

誠如龍應台所說,我們需要的是給孩子一雙飛翔的翅膀,而我們是大地上默默注視她們的眼睛。

太乖的孩子難自立

對父母言聽計從,從來不去想「為什麼」「自己喜歡不喜歡」在孩子小的時候,孩子聽話好教育,但是這樣的孩子進了社會之後,社會上的人事和物遠遠複雜的多,如果孩子遇事沒有自己的想法,猶豫不決,會在生活中難以獨立,工作中也會難以施展拳腳。

孩子不乖,反而是正常的表現

其實,大哭大鬧是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表現,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正常反應。

因為孩子都有這樣的特點,即不是用表現美好的方式來得到自己慾望的滿足,而是用表現得不美好而得到慾望的滿足。

我們知道,很小的孩子餓了、睏了,都喜歡用哭來表達。

假如孩子餓了,對父母笑,父母會給奶吃嗎?顯然不會。

所以,孩子一定是表現出痛苦、反映出自己的不舒服來得到大人的關注,得到自己慾望的滿足。

哭,是孩子表達需要的一種方式,是他們從小就養成的習慣。

因為,他們「知道」,對人笑不會有奶吃、不會有衣服換,哭反而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孩子從小到大都有一個模型:我只要表達出自己的不美好,我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

如果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孩子就會繼續表達自己的「不美好」,繼續的哭鬧,就像案例中的瓜崽一樣,其實,這是孩子在「釋放信號」。

有許多父母喜歡將孩子的這種哭鬧當做是「不乖」、「不聽話」的表現,顯然,這些父母並不「懂」孩子。

哭鬧是孩子有需要,可他們無法像成人那樣表達。

一直哭鬧是因為他的需要一直都沒有得到滿足,他覺得很不開心、很憤怒,便一直用這種方式向父母索取。

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最好的方式就是給孩子支持,當然,這個支持是有限度、有引導性的。

和以前的孩子相比,現在孩子的生長環境更加優越,比如玩遊戲、上網等可玩可接觸的事物也更為豐富,因而孩子的慾望、心智都比以前的孩子更強烈,所以,家長應該儘量支持孩子的自主探索,給孩子更多的探索機會,而不是一味的遏制、控制,當然,在支持孩子的時候也要有「度」,儘量往良性方面發展。

4

放開手,讓孩子學會獨立

長期被「乖」的概念嚴加管教的孩子,他們的青春,沉穩得可怕。

龍應台說:「中國父母育兒存在一大問題,那就是干預太多、問詢太多、包辦代替太多,而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太少。

這樣長大的孩子,即使生理上長成為大人,但他時刻都需要一根可以攙扶依靠的「拐杖」。

父母的支持,應該是溫和的,而非所有的都包辦,更不是將你認為的不好的、不對的東西通通扼殺。

培養孩子正確的是非善惡觀,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讓孩子沉溺在他人的期待里,不攀比,不勢利,讓孩子成為能夠獨立思考、獨立生活的人。

這樣的支持,才算真正地把靈魂賦予進了孩子的生命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和孩子還在溝通基本靠吼,成敗只能靠打嗎?

同同媽媽又洋洋得意的告訴我:「我那個小霸王今天又弄砸了,我居然沒打沒吼他就把他搞定了哦✌️」端地想起了每次孩子淘氣都會忍不住一頓打罵。自己過後也很後悔,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今天因為寶寶把書撕壞...

孩子,為什麼我不希望你做「乖小孩」?

幾乎每個人小的時候,身邊總會有個「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別人家的孩子既「聽話」、又「懂事「,在大人眼裡是個完美的好孩子。而這些詞,好像是評價一個孩子的最高讚賞,粑粑麻麻來學校接孩子的時候也會問:今...

這類孩子都很聽話,但一定有「出息」嗎?

身邊總有那麼幾個孩子,乖巧得讓人羨慕,。我們總是羨慕「別人家小孩」。「別人家小孩」又聽話又乖,那乖乖的孩子真的完美嗎?表面上的乖孩子有些孩子表現看起來很乖,在人前很有禮貌很懂事,但人後卻背著大人...

這類「招人喜歡」的孩子,長大往往沒出息!

生活中我們總能見到一些孩子,特別的乖巧可愛,父母讓做什麼就做什麼,非常省心。再看一些孩子調皮搗蛋,一會看不住就不定捅個什麼簍子,讓父母操碎了心。於是就會特別喜歡那些乖巧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

孩子總是哭鬧,爸媽該怎麼辦?

任性是幼兒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果我們放任幼兒的任性,將會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因為任性的幼兒很難與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協商,他們往往隨心所欲,很難作出利他(如關心、謙讓、助人、同情等)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