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哭鬧,爸媽該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任性是幼兒普遍存在的問題。

如果我們放任幼兒的任性,將會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因為任性的幼兒很難與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協商,他們往往隨心所欲,很難作出利他(如關心、謙讓、助人、同情等)的行為。

寶寶任性的表現

有的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一刻不停地在屋裡又蹦又跳,一會兒竄到沙發上,一會兒又爬到床上,屋裡被弄得凌亂不堪,他自己也渾身大汗,滿臉通紅;有的孩子看電視時,總愛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裡人簡直無法談話、學習和休息,誰要說他幾句,他就大吵大鬧,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發「人來瘋」,客人來了,喜歡拿著東西亂扔,一會兒投個布娃娃,一會兒又拋個小枕頭,甚至能把一隻拖鞋踢進一盆香噴噴的雞湯里。

放任寶寶任性的危害

任性是幼兒普遍存在的問題。

如果我們放任幼兒的任性,將會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因為任性的幼兒很難與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協商,他們往往隨心所欲,很難作出利他(如關心、謙讓、助人、同情等)的行為。

幼兒任性還會影響成人、同伴對他們的評價,並由此影響他們自我意識的發展。

任性的孩子通常藉助在地上打滾、不停地哭鬧、亂扔東西等行為來表現他們的情緒、要求與脾氣。

如果這些消極行為經常發生,就會強化他們的不良個性品質。

同時,幼兒任性時通常會伴隨著煩躁、忿怒的情緒。

一次情緒失控對身心影響不大,經常性的情緒失控,就會對健康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了。

孩子總是哭鬧其實是沒得到滿足

其實,大哭大鬧是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表現,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正常反應。

因為孩子都有這樣的特點,即不是用表現美好的方式來得到自己慾望的滿足,而是用表現得不美好而得到慾望的滿足。

我們知道,很小的孩子餓了、睏了,都喜歡用哭來表達。

假如孩子餓了,對父母笑,父母會給奶吃嗎?顯然不會。

所以,孩子一定是表現出痛苦、反映出自己的不舒服來得到大人的關注,得到自己慾望的滿足。

哭,是孩子表達需要的一種方式,是他們從小就養成的習慣。

因為,他們「知道」,對人笑不會有奶吃、不會有衣服換,哭反而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孩子從小到大都有一個模型:我只要表達出自己的不美好,我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

如果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孩子就會繼續表達自己的「不美好」,繼續的哭鬧,就像案例中的瓜崽一樣,其實,這是孩子在「釋放信號」。

有許多父母喜歡將孩子的這種哭鬧當做是「不乖」、「不聽話」的表現,顯然,這些父母並不「懂」孩子。

哭鬧是孩子有需要,可他們無法像成人那樣表達。

一直哭鬧是因為他的需要一直都沒有得到滿足,他覺得很不開心、很憤怒,便一直用這種方式向父母索取。

如何應對2歲孩子的哭鬧?

2歲的孩子突然「不聽話」。

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慢慢的會走會說,雖然還不成熟,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新奇感,開始有了一些想法,並試圖去做,因而會有比之前更多的需求去滿足。

此時,父母應該多去關注和了解孩子,到底孩子是為什麼哭鬧,是想要買玩具?想出去外面玩?還是其他原因?你要不停的去嘗試,看看有哪些方法能讓孩子不哭不鬧,當然,決不能用恐嚇、懲罰、威脅等不健康的方式!

專家說,沒有無緣無故的哭鬧!而是孩子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家長需要明白這點。

孩子的表現絕對是有原因的,到底這是什麼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的表現,不同的孩子不一樣,這需要家長用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去發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任性怎麼辦?

  孩子任性的表現 有的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一刻不停地在屋裡又蹦又跳,一會兒竄到沙發上,一會兒又爬到床上,屋裡被弄得凌亂不堪,他自己也渾身大汗,滿臉通紅;有的孩子看電視時,總愛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

教你育兒:可怕的兩歲

問:我有個剛滿兩歲的女兒,她有些壞習慣真讓我很頭疼。不知道是不是被我們寵壞了,她很愛撒嬌,常常要人抱。我現在懷了第二胎,常覺得累拒絕抱她,她就哭,一直到我投降為止。她喝奶又慢又少,現在開始餵飯階...

育兒小竅門:幼兒容易發脾氣怎麼辦?

孩子都是我們為人父母的心頭肉,作為父母的我們寵他愛他,孩子在成長中的每一個舉動在為人父母看來都是如此可愛。漸漸的孩子長大了,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寶貝不僅身體和智力長大了,就連他的「小脾氣」也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