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混淆想像與現實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混淆想像與現實怎麼辦?

案例

媛媛5歲,是個非常聰明女孩。

媛媛父母注意孩子的智力開發,常常給她講童話故事。

媛媛總是把從爸爸媽媽那裡聽來的故事講給小夥伴聽。

一天,媛媛從鄉下奶奶家回來,小朋友們隨後跟來,打聽媛媛的趣事。

媛媛興高采烈地說:「我在奶奶家看見許多小動物,小狗、小豬、小牛,還有米老鼠和唐老鴨,他們可好玩了。

你摸摸它們,毛茸茸的,跟我家的抱抱熊一樣舒服。

有一次,我們在做遊戲,一隻大黑熊發脾氣,在小朋友背上打了一下,那個小朋友可慘了,身上有一個大大的趾印,可疼了。

後來,大家把大黑熊趕跑了……」媛媛生動的講述,小朋友聽得津津有味,在旁聽的父母都驚呆了:「女兒什麼時候學會說謊了?」父母對媛媛開始擔心了。

解析

孩子最初認識世界,不能夠將現實和幻想分清楚。

混淆想像與現實有積極的一面,如增加想像力,活躍思維,增加好奇心,提高創造力。

非要孩子認清這類「說謊」是錯誤,一味地批評處罰,就會束縛孩子的思維,挫傷積極性和創造力,還有可能損傷智力。

解決方法一、幫助孩子提高思維能力

父母在保護孩子積極性的前提下,幫助孩子提高思維能力,提醒孩子說話注意真實與想像的不同。

案例中的媛媛說了很多她想像中的事情,家長可以耐心地問孩子:「你動物園去看見大灰黑熊了嗎?為什麼大黑熊被關在熊山,有很高的圍牆,因為大黑熊力氣很大,他們會傷人的,我們生活中不會有大黑熊和我們在一起的。

那天你給小朋友講的故事,是自己編的吧?下次再給小朋友講故事的時候,告訴他們你講的是故事,好嗎?」孩子聽了家長的話,不會覺得自己受到批評,卻知道下次給小夥伴講故事的時候要說明講的是事實還是在編故事,同時,也沒有損害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家長這樣的提醒多了,孩子就會越來越能夠區分什麼是幻想,什麼是真實了。

對孩子這種習慣,家長也不要簡單的認可,否則會使孩子養成說話隨意的不良習慣。

注意: 孩子在某一個階段,對您的提醒並不重視,持續這樣說下去,家長不要太在意,只要繼續用各種方法提示孩子,過一段時間他就會明白了。

解決方法二、鼓勵推理法

媛媛把大黑熊的故事講完,父母在認真傾聽後,首先對孩子故事講述生動進行肯定和表揚。

第二步,向孩子提問:「大黑熊生活在什麼地方呢?會出現在小朋友身邊嗎?」「如果大黑熊在小朋友身邊,還能夠做遊戲嗎?」「如果能夠做遊戲,大黑熊有很大的力氣,小朋友被它拍一下會變成什麼樣呢?」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孩子一步一步推理,自己得出正確的答案,從而分清想像與現實的區別,也不妨礙孩子發揮想像力。

注意:

1、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思維還不夠成熟,在與孩子交流時,要從孩子身邊的事談起,否則孩子跟不明白。

對孩子態度儘可能和藹,不要發脾氣,否則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父母的態度上,對真正的問題倒不知如何了。

2、有些家長平時與孩子接觸時,覺得孩子很好玩,經常用很多不著邊際的語言挑逗孩子,讓孩子難以區分真假,孩子也會學著大人的樣子亂說,這很不好的。

家長要幫孩子分清什麼玩笑話,什麼是真話。

優竹教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恭喜你,你的孩子會撒謊了!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自主觀念的增強,寶爸寶媽們又要開始擔心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寶貝們萬一學會了說謊,怎麼辦?那,孩子為什麼會說謊呢?年幼的孩子們豐富的想像力讓他們暫且還分不清想像與現實。但是父母...

怎麼判斷兒童是否在說謊?怎麼應對孩子的撒謊?

兒童的想像力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意想像到有意想像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孩子的想像具有誇張性的特點,也就是說他會把大的東西說得特別大。寶寶個案有一天從幼兒園回到家裡,萌萌想吃冰淇淋,「媽媽,我想吃冰...

媽媽,老師今天打我臉了……

「媽媽,老師今天打我臉了......」「老師為什麼打你?」「因為我不睡午覺,老師用手打我臉,我就睡了。」聽到小叮噹這樣說,媽媽又是心疼又是氣憤,當即給老師撥電話,但電話卻沒接通,媽媽心裡更加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