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老師今天打我臉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媽媽,老師今天打我臉了......」

「老師為什麼打你?」

「因為我不睡午覺,老師用手打我臉,我就睡了。

聽到小叮噹這樣說,媽媽又是心疼又是氣憤,當即給老師撥電話,但電話卻沒接通,媽媽心裡更加忐忑了......

老師真的打孩子了嗎?

晚上,媽媽輾轉難眠,小叮噹揉揉媽媽的臉,說:「快睡覺!今天老師就是這樣打我,讓我快睡覺的。

」原來是這樣啊,媽媽慶幸沒有接通電話,不然可就冤枉老師了。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有時候孩子會講一些沒有發生的事

比如:

「我爸爸會開飛機」、

「我也有這樣的玩具,比你的還大」,

當然,有時候也會說:「老師打我了」

「小朋友打我了」......

這難道是孩子學會說謊了?其實呀,這不是真正的說謊。

於孩子而言,這僅僅是一種自我陶醉、自我逃避、滿足自我需求,或者是分不清現實和想像,對很多概念認識模糊造成的。

此時,孩子最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

3-6歲孩子「說謊」的原因有哪些?

1.概念認知模糊

由於幼兒認知水平的限制,對一些概念認知模糊,有時候會把「摸」、「揉」、「批評」等誤認為是「打」,就像案例中的小叮噹誤把老師的揉臉認為是打臉。

2.想像和現實混淆

幼兒記憶的精準性較差,想像力豐富,容易把想像和現實混淆,把即將發生的說成已經發生的。

比如,孩子很希望擁有一個汽車玩具,他可能會對別人說:「我有一個汽車玩具!」

3.模仿別人

3-6歲的幼兒模仿能力很強,但是缺乏辨別是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看到身邊的朋友或大人有說謊行為時,孩子往往輕而易舉的就學會了。

4.逃避懲罰

高控家庭的幼兒做錯事情或者沒有達到成人的預期,常會因害怕被批評或懲罰而說謊。

5.獲取關注

經常被家長說自己不如別人、長期得不到關注或者爭強好勝的孩子,會通過說謊來滿足內心的空虛,吸引家長或小朋友的注意。

孩子說謊,應該怎麼處理?

1.正確引導

切勿給孩子貼上「說謊」的標籤,正確引導孩子的想像力,幫助孩子學會分辨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想像的,讓孩子知道真實和想像的區別;引導孩子認識常見概念,鍛鍊孩子表達能力。

2.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要為孩子樹立誠信榜樣,不用欺騙的方式來哄孩子,答應孩子的事情要做到。

3.獎懲有度

當孩子犯錯時,不要一味責罵,應該引導孩子直面錯誤,並尋求解決方法;當誇獎孩子時,要實事求是,不要過分誇大。

避免孩子為了逃避責罰或者虛榮炫耀而說謊。

4.故事引導

利用繪本故事或小遊戲,讓孩子認識到說謊是不好的行為,而誠實和敢於直面錯誤,才是值得被讚揚的行為。

德國教育家施魯克教授曾說:

「孩子第一次有意義的說假話是他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進步,

孩子說謊標誌著他有了想像力,

開創性的行為與周圍環境打交道。

這麼看來,孩子的說謊並不是壞事,但是我們千萬不要把它變成壞事!面對孩子的「老師打我了」,家長一定要理智對待,不冤枉老師,不委屈孩子,並給孩子最好的引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樣應對「問題」兒童,比你吼100遍都管用!

有許多家長反映,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也越來越「難管」各種「頑皮搗蛋」的現象開始逐漸增多,扔東西、搶玩具、插嘴、甚至說髒話……而且幾次大聲制止之後,孩子會乖很多,但時間一久,便會發現怎麼說都沒用了。...

怎麼判斷兒童是否在說謊?怎麼應對孩子的撒謊?

兒童的想像力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意想像到有意想像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孩子的想像具有誇張性的特點,也就是說他會把大的東西說得特別大。寶寶個案有一天從幼兒園回到家裡,萌萌想吃冰淇淋,「媽媽,我想吃冰...

孩子說謊怎麼辦?家長應該這樣面對

【家長心事問答】Q:很多家長中都有這樣一個疑問,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紀就謊話連篇,長大以後個人品質是不是不好呢?A:這是家長們一直竭力避免發生在自家寶寶身上的事情。傳統觀念上,家長們總是認為孩子愛說...

為什麼孩子會說謊?大人不清楚的五大原因

一個4歲多的女孩,在樓下與鄰居阿姨聊天:「媽媽正在給我做西餐,媽媽做的西餐可好吃了!」其實,媽媽做的晚飯只是非常普通的稀飯、炒菜。日常生活中,女孩也經常和小朋友或其他熟悉的人說一些類似的無中生有...

當孩子變成「皮諾曹」,你會怎麼做?

事實上,說謊是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其實,五歲以下的孩子常常說大話,因為他們不能把事實和幻想區分開來,說大話完全不同於說謊;五歲以上的孩子不會再說大話了,但他們會因為某些原因而說謊。...

你的孩子是說謊大王嗎,如何正確引導

人天生就會說慌,而且孩子一般在兩歲開始就會說謊,說得越巧妙越聰明。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必經過程,不過父母別去表揚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如果孩子說謊得到了甜頭並且養成習慣,這對孩子的將來影響是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