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時,家長這樣「批評」比嘮叨99句都管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周末帶著孩子去輔導班上課的時候,看見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一個小男孩似乎忘帶什麼,在走廊外面和媽媽爭吵,對媽媽喊道:都怪你,都怪你,忘帶書了!害我忘帶書了!

男孩一邊哭一邊不斷用憤怒的小拳頭狠狠地捶向媽媽,嘴裡還不停地罵:笨死了!你笨死了!壞媽媽!

媽媽對孩子也束手無策,只能任由孩子對她拳打腳踢的。

直到老師過來,把孩子拉走,又給了孩子一本書,這場鬧劇才終止。

生活中常常見這樣的情況,孩子明明犯了錯,卻怎麼也不肯承認,有時脾氣甚至比你還大,為什麼呢?

1

一般來說,當孩子自己犯錯卻發脾氣,有這幾種原因:

【因為害怕,所以激起了戰鬥的衝動】

對於孩子而言,發脾氣就象武功戲中的拉開架勢,架勢擺得越足,內在的功力可能越淺。

有時候,當一個人開始發脾氣時,不是因為他太強大,而是因為他太害怕。

發脾氣對他們來說,就像是讓他自己穿上了「防彈衣」,他可以讓自己躲在裡面,不被外來的批評所傷害。

孩子自己忘帶了練習冊,但是他不想承認自己的錯誤,因為承認了就代表「他錯了」,而他害怕承認。

【沒有學習到更有效的表達方式】

在家中,大人對孩子過於寵溺,孩子發脾氣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只學會了用發脾氣的方式表達憤怒情緒,所以,在日積月累之後,用發脾氣的方式處理情緒也就成為了一種習慣。

每當他遇到讓他不舒服的情境時,他也就只用發脾氣的方式來處理。

【內心缺少愛的確認,希望獲得關注】

比如爸爸媽媽整天忙工作,沒空和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

孩子一哭鬧、發脾氣,爸媽才會放下手中的工作來哄哄孩子,和孩子說話,給孩子買好玩的東西。

孩子無意間發現的這種處理方式,可以讓他從中收穫他希望獲得的結果,所以他也就會在生活中更多的去應用這樣的方式,慢慢這種發脾氣的方式就會成為他處理問題的一個主要方式。

孩子犯錯了反倒表現倔強,還衝你發脾氣,其實是在通過「發脾氣」傳達一個信息:「我不舒服,爸爸媽媽。

我需要你們的理解、支持和幫助。

2

孩子發脾氣時,你第一句話怎麼說?

在最近播出的《不可思議的媽媽》中,四位明星媽媽正帶著寶貝們吃大餐。

面對豐盛大餐,胡可的兒子小魚兒心心念念的卻是自己的新玩具,他要求媽媽現在、立刻、馬上把新玩具組裝成「機器人」。

遭到媽媽的反對後,小魚兒立馬送上了「魚式怒目」,一場暴風雨眼看就要來臨了。

看著發脾氣的兒子,胡可溫和而堅定地說:「我知道你很想讓玩具'變身',你很想讓它變成拿著武器的機器人,但是要等到吃完飯以後,這是規則,你要遵守規則。

當小魚兒因無法帶走心愛的玩具而崩潰大哭時,胡可說:「我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現在拿不回家你心裡有點難過,但是這是規則……」

當小魚兒從水堡里出來因害怕而哭泣時,胡可說:「我知道你有點害怕,但是你表現很好、很勇敢,你堅持下來了對不對。

在整檔節目裡,但凡小魚兒鬧情緒,胡可必定第一時間送上「我知道」句式。

簡單的一句話,代表著你體會到了孩子的感受,理解他內心正在發生什麼。

而「我知道」三個字,意味著接納和共情。

3

永遠保持和孩子站在一起的姿態

孩子犯了錯的當下,無論他是有意還是無意,我們都該第一時間關注孩子的感受。

要讓孩子知道,你在意的是孩子這個人。

當孩子犯錯的那一刻,他的確不可愛,但也最需要你的愛。

你需要確保,哪怕全世界都去指責孩子,起碼還有你站在他身後。

下次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你可以試著這麼跟TA說:

媽媽/爸爸理解你的不開心,我以前也遇到過這樣的事兒,你現在是希望自己待一會兒還是讓我陪著你呢?

第一句是理解,第二句是共情,第三句就是給孩子找了個階梯下去。

當然,在安撫和接納孩子情緒的同時,也別忘了一個詞:溫柔的堅持。

這裡的溫柔,指的是面對孩子的情緒要溫柔以待,無條件接納,但對孩子的錯誤行為,必須堅持原則,不能妥協。

為人父母,我們都曾對身邊的小天使許下過「永遠愛你」的誓言。

永遠有多遠?它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的跨度,更重要的考驗是,當你的小天使轉身就化身為小惡魔時,你還能不能控制好情緒,接納那個「不可愛」的他?

4

生活中不對孩子敷衍

有的時候爸媽很忙,常會敷衍孩子。

比如說,孩子畫了一幅畫,興沖沖地拿給你看,如果你看了一眼,回答:「你真棒,畫的真好!」那你肯定沒有用心去看,自然就談不上誠懇地稱讚孩子。

而如果你認真看了之後,問孩子:「咦,你是不是畫的我們昨天讀過的書里的那個毛毛蟲啊?你的記憶力真好,觀察的也很仔細呢!」

或者我們可以說:「咦,這個色彩搭配很不錯哦,看得出你畫的很用心。

具體而誠懇的稱讚,會告訴孩子,你之所以很棒,是因為你觀察的細心,畫的很用心等這些努力的過程導致的結果。

而不是「你很棒」、「你很聰明」這樣籠統的結果。

這樣無條件地,不用心地稱讚多了,漸漸地你會發現,孩子變得不能接受任何糾正和批評,有了錯誤說不得,你一說他就鬧脾氣,更別說改正了。

5

父母要自我檢驗

孩子的脾氣,跟父母息息相關。

一個愛發脾氣的家長,最後往往教育出來的孩子就會變成愛發脾氣的人。

孩子總是喜歡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家長脾氣暴躁,孩子個性也不會太溫善。

被情緒化、常常發脾氣的父母帶大的孩子,情緒問題更多。

面對發脾氣的孩子,這個時候,最忌諱的就是,孩子憤怒,家長比孩子更加憤怒。

面對孩子的衝動行為,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是去區分事情的對與錯,而是幫助孩子面對情緒,接納他們表達情緒的權利。

當孩子特別激動時,過去抱抱他,他哭得那麼可憐難道自己不心疼嗎?心平氣和地撫慰,幫孩子從被憤怒控制的情緒中脫離出來。

可能有的媽媽會說,這些方法我都試過了呀,沒有用啊!

要知道,孩子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要想著一兩次就能看到成效,不管是教孩子管理情緒,還是想培養孩子一個好習慣,都需要至少二十次的重複才能起效!

在孩子的教養問題上,是沒有捷徑可走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