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無效的努力,就是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掏心掏肺的講道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互動丨陪伴丨關愛丨自由

陪你做了解孩子的好父母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朋友跟我敘述她女兒2歲半的時候,一個周末,老公帶女兒到附近的小公園去玩,在公園裡,女兒要玩一個姐姐的布娃娃,玩了好久也不願意還給人家,最後被姐姐搶了回去,女兒大哭追著要,被爸爸強行抱回來。

過了好一會女兒的情緒任然很激動,大哭著喊:「寶寶玩!寶寶玩!」我說:「那是小朋友的呀。

」女兒愈發委屈地喊道:「是寶寶的!」可見孩子此時完全陷於情緒之中,已經不顧事實了。

當孩子情緒激烈的時候,

首要的是處理情緒。

這個時候有經驗的媽媽通常會用「共情」的方法來處理孩子的情緒,就是說出孩子的願望,對孩子的願望表示理解和認同。

先抱起女兒,輕聲說:「噢,寶寶很想玩布娃娃是麼?布娃娃多好玩多漂亮呀!媽媽也覺得布娃娃很好玩呢。

寶寶還沒有玩夠嘛!」女兒在大哭的間歇中聽見媽媽的輕聲細語,通常大哭很快就變成了小聲的啜泣。

這時,媽媽就可以用其它事情或玩具引起寶貝的注意,當強烈的情緒高峰過去之後,寶寶的注意力也就轉移了。

成年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也是聽不進任何道理的,更何況是孩子。

在孩子強烈情緒的時候講道理,搞不好會引起逆反心理,孩子不僅不接受道理,還會故意反抗,很容易造成親子矛盾升級。

如果父母利用威嚴來壓服孩子,孩子即便用自己的嘴巴重複了父母的道理,只怕也是口服心不服,沒有教育效果可言。

講道理的更高境界,是將道理

與實際的生活場景結合起來。

父母不是向孩子宣布不容置疑的結論,而是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思考去體會、總結出道理。

自己體會著的道理,自然比直接從父母那裡接受來的結論印象深刻得多,而且孩子更知道如何在今後的生活中靈活運用。

因此寶媽們可以在寶貝情緒穩定後這樣說:「媽媽把自行車推出來,準備一會兒去騎車好不好?」女兒說:「好。

」她不哭了,高興起來。

「好漂亮的自行車呀!」女兒也美滋滋地說:「好漂亮呀!」 「一會兒去騎車,如果有小朋友喜歡,給小朋友拿去隨便騎行不行?」「不行!」女兒急切地護著自行車。

「那小朋友漂亮的布娃娃,如果寶寶喜歡,拿走隨便玩行不行呢?」女兒不說話了,低下頭擺弄自行車,一副自知理虧的樣子。

這時媽媽沒必要強求寶貝回答這個問題,我確信她已經知道答案了。

天性善良的孩子們是會把道理聽進心裡去的。

由此可見講道理的時機很重要,一定要在孩子情緒良好,親子溝通氛圍良好的時候來講。

和孩子講道理?沒用的!

「你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才能有好前途。

」這句話是30年前,從我們懂事起,大部分父母都會說的一句話。

表面上看這句話無懈可擊,找不到任何漏洞。

就像教室里的那條標語一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孩子們每個人都知道,也認同,但事實上他們大都不是那樣做的。

這讓我想起韓寒《後會無期》電影海報的標語:聽過許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很多人聽到這句話都說特別有共鳴,那麼問題到底在哪裡呢?

世上最無效的努力,

就是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

掏心掏肺的講道理!

孩子用感覺認識世界,父母用頭腦思考人生。

現在很多家長在拿孩子沒有辦法的時候,不再會像父輩那樣對孩子簡單粗暴的一頓拳打腳踢,而是講道理。

自以為已經「好媽媽」上身,對孩子循循善誘,諄諄教誨,可是卻沒有什麼效果。

(你是不是中招了?)講道理是最低效的方法,不僅會造成孩子知行分裂,還會破壞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還會讓孩子生活在恐懼中。

大人和小孩,思維模式本來就不在一個頻道,講道理就是沒道理。

每個家庭都有跟孩子互動

的方式,但是哪種方式用

起來孩子買帳呢?

我們在試圖說教前先充分了解和孩子之間發生的細節,通過這些細節剝離出孩子的語言和情緒分別表達了什麼,然後我們才能知道是否要回應,如何回應,用什麼語氣回應……捕捉孩子言行中微妙的變化,這個變化很細微,但蘊含著巨大的能量。

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首先要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維。

現在的父母越來越認同科學育兒,買來各種育兒書籍、瀏覽各種育兒網站、沉浸在各大育兒論壇,往返於各個親子教育諮詢現場,將內容生搬硬套的用在孩子身上,結果發現也許一時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那個問題又出現了,甚至是同樣、同類的問題重複出現。

做父母的經常會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單向度思維中,真正的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

孩子是一個生命體,他的問題是綜合的,多維度的,不是簡單的,單向度的。

父母需要的不是解決某個問題的技巧,而是從行為分析到心理揣摩的逆向思維,整體思維。

「一個人能否接納別人的觀點,首先取決於情緒,其次取決於對方的行為,最後才是對方的語言——成年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

」把孩子的情緒放在首要位置,然後用愛、理解和靜靜地等待。

走筆至此,忽然想起孟母三遷的故事,為什麼孟母不是苦口婆心的對孟子念叨「學而優者仕」?而是要不計成本,剪斷織機上的布匹,接連搬遷?我想大概也是孟母也知道這個原因吧。

念經式的講道理,和用生活實際來引導孩子思考,二者的效果大相逕庭呀。

育兒新觀念 互動是關鍵

WX號ID:育兒邏輯思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被欺負怎麼辦?這些正確的方法學起來

文|秘籍君懷孕後擔心胎寶寶的安全,發育,當媽後擔心寶寶被人欺負,營養跟不上,做父母真是操碎了心,寶寶上幼兒園,父母除了擔心寶寶不適應,更擔心的是寶寶會被欺負,所以有些媽媽會在送寶寶去幼兒園的時候...

寶寶被欺負怎麼辦?這些正確的方法學起來

文|秘籍君懷孕後擔心胎寶寶的安全,發育,當媽後擔心寶寶被人欺負,營養跟不上,做父母真是操碎了心,寶寶上幼兒園,父母除了擔心寶寶不適應,更擔心的是寶寶會被欺負,所以有些媽媽會在送寶寶去幼兒園的時候...

不能打罵,講道理也不聽,到底怎麼教育孩子

現在的家長都比較年輕化,有文化有耐心,為了孩子會學很多育兒方法,比如不能發脾氣、不能打孩子、要講道理、要誇獎孩子等等。可是也挺氣餒的!講道理的時候孩子表面上答應的好好的,一轉身就繼續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