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為啥不孩子?千萬別被他們迷惑了,中國父母其實沒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和同事經常在一起討論育兒問題,有個最經典的問題就是:「當孩子犯錯或犯嫌時,到底要不要打?」

同事小慧是8個月孩子的媽媽,她說:「我捨不得打孩子,我可能永遠都不會打孩子的。

而孩子已經2歲的蘇爸爸說:「該打還得打,有時候講道理講半天,孩子根本就不懂,反而你打一下就能解決了。

「那我兒子去上培訓班,因為不滿老師的批評,把老師的鞋子藏起來了,我是打他還是講道理呢?」糾結的朱姐面對7歲的淘氣兒子,不知道該用哪種教育方式才好。

作為現代的父母,我們都非常不認同「打孩子」的教育方式,尤其不待見那句簡單粗暴的古話——「棍棒底下出孝子」。

我們一貫認為打孩子會造成的不良影響有:

1、孩子會恨父母,跟父母之間產生隔閡,導致感情疏遠。

2、孩子會模仿父母的打罵行為,養成暴力傾向。

3、孩子被打,尤其是在外人面前被打,會覺得很沒面子,無形中就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

4、孩子做事時,會因為害怕遭到父母的懲罰而畏首畏腳,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

5、孩子因為害怕挨打,就會想方設法掩蓋自己的過失,為自己的錯誤找理由,於是就有可能學會撒謊。

最終你會發現,以上這些不良影響的產生,主要是由於父母總是帶著情緒去懲罰孩子,對孩子打得過多、過狠,甚至不問青紅皂白,只要發現孩子有不如意的地方,抬手就打孩子造成的。

打完孩子,當父母的總是一邊心疼孩子,一邊後悔自己的狠心,生怕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不良的陰影,那是不是就不打孩子了呢?

如果你參加多了各種育兒專家的講座,尤其是早教類的,他們大多會提倡一個理念,那就是國外現在流行的「不懲罰」孩子,要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對待孩子,最基本的就是不要打孩子,要尊重孩子。

我與同事們都一起參加過類似的講座,乍一聽很有道理,感覺是很科學的育兒理念。

回家後也會跟家裡人念叨,要學國外,打孩子沒用,要尊重孩子、尊重自己,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然而在與同事討論的過程中,我突然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英國等國家是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父母打孩子是違法的。

人家受國家的限制不准打孩子,當然優先考慮如何在不打孩子的情況下教育好孩子。

更多的事實卻是,他們的法律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然而我們卻經常看到國外家庭對孩子施暴的新聞。

蘇爸爸也說過他的親戚就定居在美國,孩子不聽話還是會打幾下的。

想想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去國外體驗過生活,又怎麼會相信美國的家庭都「不懲罰」孩子呢?他們看到孩子犯錯,就真的一點不想打孩子嗎?

當父母不了解兒童的心理,對孩子只做簡單粗暴的懲罰,那絕對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除了給孩子帶來身心上的傷害,讓他覺得活著是件特別糟糕的事以外,並沒有從中吸取教訓,改變自己。

而家長也覺得很累,每一次懲罰都只是暫時的制止了孩子的問題行為,並且一次次重複問題的懲罰並沒有讓事情得到改善。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總有不得不打的時候。

「打孩子」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其實無所謂對錯,關鍵在於你如何把控。

如果原則堅持得好,「打」也不失為一種積極的家庭教育方式。

1、0-2歲的孩子在靠近危險物時一定要打

2歲之前的孩子根本聽不懂話,偏偏又是好奇心最強烈的時候,要想幫助他們學會避免傷害,不能指望通過講道理來解決。

當小朋友對靠近危險物完全沒記性的時候,「打」可以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避免他被燒傷、燙傷以及受到其他肉體的傷害。


雖然很多人主張2歲之前的孩子不能打,那是在說孩子太小,心智發展還不成熟,管不住他們的時候,父母很頭疼。

有的家長受不了就啪啪啪的打孩子,企圖讓孩子安靜聽話,這採取的就是簡單粗暴的懲罰,自然是不可取的。

2、父母打孩子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父母處於暴怒狀態時,打孩子往往只是發泄自己的憤怒,很容易失手打傷孩子。

並且光顧著打,也很難跟孩子講清楚為什麼要打他。

孩子也會感到難堪,而且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哪錯了,但就因為惹父母生氣而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

為了避免帶著情緒打孩子,父母要先平息自己的怒氣,等頭腦清醒了,再實施懲罰。

3、孩子犯錯時,先對其進行溝通,道理無效時再打

當孩子犯錯時,最好是在打之前,就先跟孩子有個溝通交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了什麼錯,怎麼改正。

如果孩子明事理,認錯態度也好,那這頓打也就免掉了。

但有的孩子真是怎麼教都不聽話,尤其是被家裡老人寵得跟小皇帝似的,特別任性的孩子,當他犯錯後,父母講道理是無效的,這時對他進行體罰,可以讓他明白很多沒有道理的事情是不能做的,適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4、讓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父母要把打孩子當成一種教育的儀式,要明確告訴孩子,他為什麼會挨打,這次要打幾下,下次再犯錯誤要如何處理等。

這是一個立規矩的過程,要讓孩子知道,犯了錯誤就應當承擔錯誤帶來的不良後果,只有做好事,才會得到積極的獎勵。

5、打完孩子要哄哄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還是愛他的

當免不了要打孩子的時候,打完一定要哄哄孩子,讓他知道,打了他,爸爸媽媽也很傷心的。

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即使他錯了,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

打他只是為了讓他記住,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打罵孩子是否真的能有效起到管教的作用?

很多家長覺得打罵孩子可以激勵他們,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父母打孩子會給孩子造成身心創傷,會使孩子在遇到困難時產生心理壓力,從而造成孩子表現欠佳,認知能力難以得到發揮。家長為什麼要打孩子?1、孩子不...

為什麼我們會忍不住打孩子?到底能不能打?

近日,趙薇透露曾因養育問題煩惱。原來,她按照以前媽媽對她的教育方式——對小四月體罰。誰知卻換來小四月與她冷戰一星期!痛定思痛後,趙薇發出「她始終不是我」的感嘆。於是,「體罰孩子」這一話題又在網上...

話題 | 不打不成器?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

導讀中國有兩句老話叫「不打不成器」和「棍棒之下出孝子」。似乎我國傳統的教育手段離不開「打」字。的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讓父母氣憤難耐,甚至束手無策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就認...

忍無可忍了,能不能打孩子

當父母的總是會遇到下面這樣的場景:帶著孩子逛街,看到玩具就走不動,什麼都想買,怎麼說都不肯走,急了說他幾句,直接就撒潑耍賴就地打滾;約定好只看半個小時的電視,看了40分鐘還不願意關電視,說好多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