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從「執拗」變「合作」,達人媽媽秘籍大放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語:孩子不聽話、「執拗」是很多父母面對的難題,如何讓孩子從「執拗」變「合作」,溝通是關鍵。

家長不僅要掌握幾招簡單易學的溝通技巧,更要做好自身修煉。

作者:春芳



父母提問:執拗的孩子用什麼方法溝通比較有效呢?我家孩子六歲,可能是我對孩子耐心不夠,孩子軟硬不吃時,溝通經常陷入僵局,只能放任不管或者用鞭子解決。

小時候媽媽對我管教嚴厲,當時很希望有個溫柔善解人意的媽媽,現在我不自覺地會用嚴厲的方法對女兒,事後經常覺得愧疚。

嚮往西方寬鬆的教育方式,又跳不出自身受過的嚴厲教育方式,讓我無所適從,希望老師能教我一些方法,給我更明晰的教育方式。

孩子不聽話、「執拗」,是很多父母都會面對的難題,對於習慣強勢溝通的父母來說,當孩子成長到自我意識較強的年齡(比如6歲),孩子「執拗」乃至「叛逆」的頻率會更高,程度會更甚。

我曾經也是一個強勢溝通的嚴厲媽媽,經常體驗孩子不聽話的憤怒感和束手無策的挫敗感,我也曾為此深深苦惱和無助,直到我開始真正理解孩子,開始應用兼顧孩子和媽媽感受的溝通技巧,我的孩子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奇蹟般的轉變,現在孩子變得易於溝通、樂於合作。

下面就結合我的親身實踐和感悟,提供一些建議,希望對提問的媽媽有所幫助。

一、看清「執拗」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長期親子溝通不當的結果,接納孩子「執拗」的現狀。

問題描述中提到「執拗的孩子」,我推測孩子不是在個別情境下固執己見,而是多數情境下都不願聽媽媽的話。

這個問題的出現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孩子成長規律使然,6歲孩子的獨立思考和語言表達能力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幼兒園裡已經成為大哥哥、大姐姐,有的孩子已經步入小學。

他們感覺到自己的「本事」越來越大,自尊心和獨立意識也明顯增強。

他們要求跟家長平等對話,喜歡堅持自己的主張,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本來就是有些「執拗」的,他們用「執拗」表達自己的存在,他們用「執拗」獲取家長的尊重

另一方面家長強勢溝通,孩子長期感覺自己被否定、被忽視,內心積累了許多不滿甚至憤怒,在溝通時極易產生牴觸情緒

當孩子陷入牴觸和憤怒的情緒中,他們可能聽不到家長說了什麼,即便聽到家長的話也傾向做負面解讀,在行為上就表現出無視家長的話,「一意孤行」,甚至跟家長「頂嘴」。

第三方面,孩子習得了強勢溝通方式,在與家長產生分歧時通常也只會僵化地堅持自己的意見,易與家長「針鋒相對」,強化了家長對孩子「執拗」的印象。

看清孩子「執拗」的根源,就會發現孩子的問題其實是長期親子溝通不當的結果,因此,接納孩子的現狀,並轉變溝通方式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路徑。

二、掌握幾招簡單易學的溝通技巧,輕鬆讓孩子從「執拗」變「合作」。

問題描述中提到「嚮往西方寬鬆的教育方式」,我推測這裡的西方教育方式應該是尊重孩子、給孩子愛與自由的教育方式。

作為一名曾經的嚴厲媽媽,我在7年前接觸到愛與自由的教育理念時也頗受觸動,並決心踐行這一理念。

但是我遇到的問題與這位提問的媽媽一樣,就是不知如何做到。

理念與實踐兩層皮,打著愛與自由的旗號,卻延續著上輩人的傳統教育方式。

直到有一天我在諸多育兒書籍中與《如何說孩子才會聽》相遇,才讓我找到了理念落地的方法。

下面就介紹三個對我和孩子幫助最大的溝通技巧:

1.理解孩子,與孩子共情。

嚴厲媽媽在與孩子溝通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否定孩子的感受(比如:這有什麼好害怕的),講道理(比如:飲料喝多了對身體不好),忽略孩子說了什麼,直接給出自己的意見。

在這樣的溝通模式中孩子會覺得媽媽不理解他、被否定、被忽視,因此陷入負面的情緒中,難以做出積極的回應。

如果我們能夠認真傾聽孩子的話語、覺察孩子的情緒,並對孩子的情緒做出恰當的回應,孩子會覺得被重視、被理解,溝通結果往往出乎意料。

舉個例子:以前孩子晚上磨蹭不睡覺,我會認為孩子不遵守時間約定,故意挑戰規則底線,因此不由分說地嚴厲催促孩子,結果我越催他越不睡,我乾脆置之不理,孩子哭著說媽媽不愛他,既傷了親子關係,又沒達成早睡的目的。

後來我應用共情技巧嘗試解決孩子晚睡的問題,不再一味催促,而是首先說出孩子的感受:「這麼快又要睡覺了,還沒玩兒夠呢。

」這時孩子會主動說出還想聽故事、還想跟媽媽玩遊戲等願望,我會順著孩子的想法跟他一起商量如何既保證睡眠又能多一些時間玩耍,新方案從第二天開始執行。

結果孩子開開心心地去睡覺,時間管理觀念也增強了。

2.描述事實,說出感受與期望。

這個溝通方法對很多中國家長來說都非常陌生但卻十分有效。

下面這些情形是不是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親子溝通中呢?

  • 孩子進家把外衣隨手丟在沙發上,家長:「跟你說了多少遍了,衣服不要到處亂丟!」

  • 孩子不幫忙做家務,家長:「你都這麼大了,就不能幫忙干點兒活嗎?」

  • 孩子忘記餵狗,家長:「你答應得好好的,我們有了小狗,你每天餵它。

    但這星期已經提醒你三次了。

    我受不了啦,我和爸爸輪流幫你弄,都成我們的事了。

在上面的溝通方式中,孩子首先感受到的是家長的指責或抱怨,即便知道自己做得不對,也因為情緒的牴觸不願配合。

如果改為「描述事實,說出感受與期望」的溝通方式,孩子的合作意願會顯著提高。

  • 孩子進家把外衣隨手丟在沙發上,家長:「外衣放在沙發上,會讓家裡看起來很亂,請把外衣掛到衣櫥里。

  • 孩子不幫忙做家務,家長:「兒子,今天要刷的碗很多,我需要個小幫手,請幫我收拾下餐桌。

  • 孩子忘記餵狗,家長:「寶貝兒,餵狗。

3.在溝通中加入遊戲元素。

每個孩子都喜歡遊戲,家長如果能在溝通中加入遊戲元素,通常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孩子不想寫作業,家長用幻想實現的方式:「真希望我們家有哆啦A夢啊!」這樣既疏解了孩子對作業的牴觸情緒,也讓孩子明白作業還是要做的。

再比如:我曾經在孩子忘情玩耍的情形下,為了讓孩子趕緊吃早飯,製作了一張便簽,上面以雞蛋的口吻說:「我在煮蛋器里等了你好久,感覺越來越冷了,快來把我帶走吧,我好想趁熱進到你的肚子裡啊。

」然後把便條折成紙飛機「飛」到孩子面前。

結果孩子看完立馬開心地去吃早飯,並把便簽飛機保存了起來。

還比如:孩子曾經對英語學習喪失信心,我把英語比作小怪獸,重新喚起了孩子的鬥志。

三、覺察和管控自己的情緒,做好自己的成長功課,成為一名平和有愛的媽媽。

溝通技巧是一種技術,能否用得好要看家長自身的功力。

我在實踐溝通技巧的過程中,發現挑戰最大的是如何在與孩子的溝通中保持平和的語氣。

事實上,語氣對溝通的重要性遠遠超過溝通內容本身。

那麼,如何修煉平和的心態、保持平和的語氣呢,建議從三方面入手:

1.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孩子。

在嚴厲管教中長大的家長通常覺得自己不夠好,對自己很難全然接納。

在親子溝通中,家長有時會因為孩子某句話或某種行為而火冒三丈,這些時刻正是家長對自身不接納的部分,如果能夠深入覺察自己生氣的原因,就會找到成長的機會。

孩子是家長的鏡子,只有家長接納了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夠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2.修煉平和的心態。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身心靈修煉課程,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性地參加。

從我的經驗來看,堅持瑜伽練習或參加正念禪修,同時輔之以讀書是非常好的修煉方式。

3.學習在親子溝通中管控情緒。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無論修煉到何種境界都無法避免在親子溝通中的情緒波動。

因此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在親子溝通中管控情緒。

這裡有三個非常實用的技巧:一是當覺察到自己的憤怒情緒時,立即將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上,做6-10次深呼吸,幫助自己儘快平復情緒。

二是如果情緒難以平復,儘快離開溝通現場,待冷靜下來後再繼續溝通。

三是換個角度看問題,當我們跳出自己的想法,換位到孩子的處境和感受時,我們的憤怒可能會很快消失哦。

(作者春芳,金融企業高級經理,頭條號簽約作者,平和的瑜伽士。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遇見更好的自己。


「親子溝通如何說」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

有愛更要有方法,希望與同名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將我們與孩子的溝通變成彼此美好的經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不聽話?錯的可能不是孩子,是你!

路路媽最近特別發愁兒子不聽話:△ 不好好吃飯,大人批評一兩句,兒子直接把碗筷往地上扔;△ 馬上到去幼兒園的時間了,非要在家玩積木,怎麼說都不走;△ 說了很多遍不要在公共場所大呼小叫,可孩子好幾次...

學習當「惡媽」體驗更有趣且開放的親子關係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總對於他們有著滿滿的期待與各式各樣的要求,同時也盡全力響應孩子的需求,甚至對孩子的生活、課業皆「親力親為」。但是,這樣的教養方式真的對孩子有幫助嗎?或許,沒有人能夠真正地...

到底怎麼說話,孩子才願意聽

我們經常把「孩子不聽話」掛在嘴邊,那麼孩子不愛聽什麼樣的話呢?到底怎麼說,孩子才願意聽呢?孩子最討厭什麼樣的話指責「你怎麼這麼粗心,又把水弄得滿地都是,想累死媽媽嗎?」「你看,都是因為你早上太磨...

這幾本書才是教育孩子的真經!

0713本文策劃:劉言 溫珮瀅在啟蒙教育乃至終生教育中,家庭教育具有無可替代的獨特而關鍵的作用。而家長們特別是80後新生代家長對於家庭教育的關注度、重視度也在不斷升溫。但與之同步,家長們在家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