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J對話小月|「起跑線」焦慮、升學要求和育兒初衷相矛盾怎麼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J的話
上周在國內的時候,我有幸和一土學校的小月校長做了一次直播。
一直到現在,我的新浪微博上的直播回放下面還是會不斷收到留言,說看的特別過癮,特別有啟發,全程都有很多火花碰撞的亮點。
(想看當天現場直播回放的,可以去新浪微博:大J小D,首頁置頂第一條就是)。
那天是我回國的第二天,時差肯定不用說了,而且在直播之前,我從8點開始已經進行了4個會議和錄製。
當天去一土學校的路上,我在計程車上就睡著了。
但是和小月校長一聊起來,我就來精神了,而且直到直播結束,我都處於很high的狀態。
我想這就是熱愛的力量,對於育兒我真的發自內心的熱愛。
而且我會特別享受每一次的思考、碰撞、交流,這都能讓我得到滋養,也能讓我對於同一個問題有了更加深一步的反思和理解。
公號至今3年了,我從來不是一個育兒專家或者教育工作者,但我願意把我所實踐的每一點感悟來和大家分享交流。
這次和小月校長的對話,又讓我有了一個新的想法,接下來我可以多進行一些這樣的對談,也許可以帶給大家更多全新的視角,你們說呢?
本文轉載於公眾號:一土教育(etuedu)
「我想讓孩子成為這樣的人」—— 起跑線的焦慮怎麼破
大J:
美國也有所謂的天才項目,有考試就會有補習班,就一定會有刷題機制。
教育資源在哪裡都是稀缺的,所以起跑線的問題永遠都會存在。為女兒考察幼兒園的時候發現,有的是以學業目標為主,有的以玩中學為導向,這些都是起跑線,已經不是單一維度了,選擇多了就有焦慮,怎麼保證我的起跑線能夠通到我想要的未來?
小月:
我們要回到教育目標,想好最終你想要的是什麼。
是知識技能重要,還是想要構建更底層的東西?這是哪裡的家長都逃不過的問題。
大J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加入第一份工作時的故事:當時我的老師問了我一個問題:「你的人生使命是什麼?」大學之前其實沒有什麼機會去想要過什麼樣的日子,成績要好,考一個好學校,選一個熱門專業,只是在父母列出的一項項目標上打勾。
人生使命是什麼?我想不出。
我的職業導師說,使命就是當你想到那件事兩眼就會發光,那就是未來你想做的事,當你結束一生的時候不會感到遺憾。
有了小D之後,我會反思我生命中缺失的這部分,我的使命是什麼?我想賦予孩子的人生使命是什麼?這個反觀讓我自己先去思考定義,我希望的幸福是怎樣的,成功是什麼。
在重新梳理的過程中意識到,我之前學過的東西都是知識,其實我們沒有學能力。
我會很感激我的第一份工作,教會了很多思維能力的東西,讓我明白構建大寫的人,下面的基礎框架有了之後,上面的知識獲取就會很容易。
這也是我教育小D的一些觀念。
當你明白了這些,會發現幸福感絕對不是世俗的成功。
後來發現我的人生使命,就是讓小D從小明白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我希望我的孩子從小就有這樣的自我認知。
我從小是被打壓的,你不行,你特別差。
我現在做父母的時候,就會有覺察,不能像我自己的父母一樣,下意識地去拿外部的標準打壓我的孩子。
外面的世界永遠在變,孩子只有從小建立牢固的「我是誰,我的能力是什麼」的認知,才不會人云亦云。
我女兒的幼兒園教給小朋友「community社區、共同體」這個概念,讓孩子先關注我,再關注周圍的環境,他們每天都有很好玩的東西,去社區outing,去菜市場、小公園、隔壁班級考察,對孩子而言充滿了儀式感。
老師說不能讓孩子們覺得他們的世界和生活就很小,需要讓他們思考每天互動的不同的場景是什麼,對我的影響是什麼,當你遇到一些事,和別人有一些互動的時候,才能從中得到反饋,才能更了解自己是誰。
家長自己在成長到30多歲的時候才會開始思考和追問這些東西,我是誰,我的人生使命是什麼,什麼東西是可以讓我投入時間去做的,眼裡閃光的。
而孩子現在就可以,她可以在成長的道路上去不斷發掘,我的特長是什麼,我為什麼願意去投入時間,去發光,這樣就會比我們更早地找到自己。
「目標堅定,方法靈活」—— 升學壓力不改育兒初衷
大J:
國內幼升小有識字要求,又不想在這個年齡段給孩子太多學習壓力,我們該如何處理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呢?
小月:
環境就是這樣一個狀態。
孩子的成長自有規律,我們做我們該做的和能做的。
學習的關鍵無非興趣和方法。
所以首先,不能打破孩子的興趣,如果一個事情孩子沒有興趣,請別做。
如果做了,這是以成人為目標,而不是以孩子為目標。
當他想做的時候,再去幫助他增長興趣,這是為什麼家長需要潛心去觀察和傾聽。
大J的經驗是,不要刻意教,而是創造環境。
我們吃那個4個月開始堅持親子閱讀,家裡有小書架,也會選擇一些帶有字符的玩具。
小D在不到4歲時會指著字母說AAA,她對此開始敏感了,再開始施教會很輕鬆。
數學概念也一樣,很多家長用擺凳子、數碗、數來了幾個人,如何分配等方法,用抽象的邏輯思維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把概念放在裡面,再來學習就很方便。
我們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設定目標。
如果你想上某個學校,就按照那個目標智慧地去使用方法,不能讓孩子對學習沒有了興趣。
但不能說,我想要把孩子丟到一個學校體系里,他就會成長為這個體系的孩子。
其實丟給哪個體系都不靠譜,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0-6歲是孩子的試錯成本最低的。
早教班要不要上?有能力就帶孩子去體驗,不是說要陪她去刷題,體驗是最重要的。
想讓孩子學習樂器,不喜歡就不要逼他。
小D一直都有音樂環境,童謠是最熟悉的背景音樂。
第一次放古典音樂時,她就停下來說「不一樣」。
媽媽就說「對,的確不一樣,這是古典樂,媽媽聽這個感覺就像一條河流,覺得很平靜」。
然後孩子就自己在旁邊聽,自己也很感興趣,就開始引進古典音樂,孩子慢慢發現鋼琴和貝斯聲音不一樣,為什麼呢?便開始引導,進入音樂早教班。
很難想像一個孩子前三年沒有接受過音樂,過了三歲卻要去學習鋼琴,是誰都不會喜歡。
不是說不讓孩子去學,只不過實現方式可以更加巧妙一點。
引進一些孩子們喜歡的東西,只是打開一扇窗,可能到明年或者後年,她就來告訴媽媽說,我想學這個。
最順其自然的就是到這樣的狀態下再決定要不要讓他學。
這是孩子的選擇,孩子內在要萌生的內驅力,環境是最重要的。
父母需要去發掘自己熱愛的東西。
成人如果對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是熱愛的,有不斷去追求新知的那種慾望的時候,孩子會是一樣的。
孩子崇拜地看著你朗讀的身影,一定也會愛上閱讀。
情緒不會騙人,我很努力告訴自己說我在享受陪孩子閱讀,但如果潛意識還是覺得是在教孩子,要改變她。
這份情緒孩子可以感知到,你越想給她,你就越給不了她。
放下想給她的心,去熱愛她的事情,用生命影響生命。
「學校、老師和家長是鐵三角」—— 我們應該這樣溝通
大J:
女兒上幼兒園後,就不再是我和女兒的單向互動,突然意識到學校、老師和家長是鐵三角的關係。
可當學校老師的理念和家長有所不同的時候,該如何用更好的溝通去實現對孩子更好的支持?
小月:
在互相全力支持的模式里,家校溝通才會實現鐵三角的關係。
是宣洩情緒還是解決問題,有多少家長能夠在和老師溝通前,知道我的目標是什麼?如果只是和老師說我的目標是這樣,老師說我們的目標是那樣,就永遠不會在同一個層面交流,不管多難的事,一旦我們在目標上有一個共識,你會發現很多事情有一個共同的途徑,只是實現方法不同。
這就是所謂的溝通技巧。
▍家長與學校:找到共同目標
成人溝通不需要指責和挑剔,不能單純去強調差異,學習一些話術,比如「我看到,我觀察到」。
當你用這個開頭的時候,就會發現所說的都是事實,對事不對人,用話術去幫助自己。
▍家長與孩子:給出具體、友好和有幫助的反饋
跟孩子的溝通也是如此,陳述事實而不是指責對方。
一土的孩子在給彼此反饋的時候會說「我看到,我想到,我想問」,就比「我覺得你怎樣」更加客觀公正,他們還會也會練習用「我覺得你怎樣做會更好」的話術進行具體、友好、有幫助的反饋。
▍老師與孩子:給你一個腳手架
一土學校採用的是項目制學習,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去做事情。
上一個學年一土做了花園的項目,這學期又在做。
孩子們進行各種種植,最終還有項目的呈現,有呈現就會有討論。
沒有想法特別正常,老師可以通過提問讓孩子彼此之間進行交流,在不斷的碰撞中產生想法,通過課程的引導,讓目標更加清晰和聚焦。
小土豆們在做項目的時候提出,我們要錄視頻,我想把種土豆的過程記錄下來,我想做兒童餐廳。
孩子不同,目標也就不同。
老師在大家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交流溝通能力,批判思維的能力,寫作的能力,創造力都會有體現,數學的能力、語文表達的能力、科學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都包含在內,所以換言之,項目的推進其實涵蓋了我們的育人目標。
孩子們覺得項目目標是我自己設定的,以為自己爬了這麼高,但其實是老師搭好了腳手架,老師把思維構建好,不斷提問,孩子就能爬上去。
在這樣的環境裡,沒有孩子是不適合的。
很多家長會說,我的孩子在公立學校也挺適應的,為什麼要來這裡?因為他要去遵守很多她不知道為什麼但一定得去遵守的規則。
很多學校都是以成人為中心,是「我要你學什麼,你必須怎麼樣」。
至於未來忘不忘那是你的事,但現在必須學會,因為在一開始教學大綱就訂好了。
但我們真正該做的是尊重孩子的表達,讓孩子覺得他們說出的話都是有價值 、有貢獻的。
做項目制也好,學科教學也好,都是以兒童為中心來開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以成人為中心做教育。
大J分享有一段時間小D不喜歡讀繪本,大J就安靜的讀,小D有時候就會湊過來說,媽媽你在幹嘛?小朋友們喜歡去探索,我自己享受讀書的時候他就會過來,你不去Push她,你讓她覺得做得這個很有意思,她就會來。
你越給我我越不要。
智慧的教育就是去引導他,成就他點燃他,讓他自己發現自己。
而不是我讓你知道,我給你設限,我要告訴你,我要指導你。
在核心本質上,以人為本的教育都是一樣的。
還原到人本身的需求,我們能夠傾聽、關注,學校、老師和家長就會成為鐵三角,一起做穩定的支持者,孩子一定會按本來的樣子去發展,活出自己的光彩和榮耀。
微信公眾號:一土教育(etuedu),基於IT技術的個性化教育創新學校項目,教育理念是「內心充盈,樂天行動」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閱讀
-
學齡前完成這三件事,遠比認識多少字,會多少算數重要!
-
4年一眨眼,那些我希望可以早點知道的育兒道理
-
6個月到3歲,這樣帶孩子逛超市,早教的錢都省了!
-
好父母勝過好老師|這樣帶孩子逛公園,效果比早教班好
-
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你自己懂得如何學習嗎?
大J,坐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
暢銷書《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跟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的作者,微信公眾號:大J小D
叼著奶瓶上早教 你被「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營銷蠱惑了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我們這代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一直與「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遙相呼應,意在告知人們要重視教育。但不知道從何時起,這句話成為了早教的護身符,宣傳的最大噱頭。
火爆|做一名好家長,需要過哪幾關?是不是合格?
家庭教育一直是家長們密切關注的問題。有的家長覺得自己缺時間:「我和孩子爸平時工作都很忙,有時候還得加班,真的沒有時間陪孩子,他學的怎麼樣也都全憑他自覺了。」有的家長覺得自己缺方法:「心裡很困惑,...
莫讓不正規早教扼殺孩子翅膀
早教的觀念已經為廣大家長所普遍接受,各式各樣的早教班也遍地開花,而且價格不菲。那麼早教的真正含義是什麼?要不要給寶寶選擇早教班?早教班的選擇標準有哪些?專家指出「家庭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陣營,父母...
家長不了解的早教問題
家長不了解的早教問題一、【那些你不知道的孩子敏感期】 最近李凌雲老師應邀到中國教育電視台做一期關於早教的欄目,而其中涉及的早教問題引起了家長們的廣泛關注。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寶寶即將出...
歌手陳美玲的三個孩子都進了斯坦福:決定生孩子就要自我犧牲
30多年前,她是日本歌壇與鄧麗君齊名的華人歌手陳美玲;是偶像雜誌上,人氣與山口百惠比肩的Agnes;是當年央視春晚上,《原野牧歌》中載歌載舞的少女偶像。
「孩奴」興起,年輕父母該如何育兒?
在一次同學聚會中,1984年出生、剛結婚一年的吳姓女同學大發感慨:「常聽單位里年長一點的同事們談論 孩子的教育問題,每個人都是一肚子苦水,害得我都不敢要孩子了。」原來,這位女同學總聽到大家談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