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潔發飆:憑什麼說我孩子慣性撒謊?良心何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慢成長

兩個海歸碩士媽媽、兒童心理諮詢師,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讓育兒更輕鬆

昨天早上微博又炸了,原因是何潔怒懟自媒體人,直接罵「垃圾」:

雖然我也是自媒體人,但這次堅決站何潔。

為什麼呢?

這次事情的起因是,何潔和兒子七寶上了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2》。

有一集為了培養孩子安全意識,給七寶的任務是「不讓陌生人進門」。

可天真的七寶在房間裡悶壞了,扮演壞人的小姐姐一誘導就開門了。

等何潔問起七寶時,七寶卻說「沒開門」。

其實在節目後來,七寶也承認了錯誤,說出了實話。

節目中的經歷對3歲的七寶來說是第一次,何潔在日常也沒有給他灌輸過「這世界上有壞人」的概念,單純的孩子就開了門。

事後被媽媽問起,孩子意識到自己「誤操作」了,就選擇了迴避問題。

這些反應,在七寶的年齡段,明明都是再正常不過了。

卻有人據此做文章,說七寶是「習慣性撒謊」,並指何潔「還為此找藉口」。

何潔當然被氣得不輕,於是發微博怒懟。

而同樣身為媽媽,我也特別想說:你憑什麼說一個孩子是「習慣性撒謊」呢?明明,比起人家母子的互動,這樣輕易給孩子貼「撒謊」的標籤、扣帽子,才是育兒中最大的錯誤!

孩子這麼小就撒謊,正常嗎?

當然正常!不僅正常,還說明孩子心智發育大有進步。

這是因為,要說謊必須具備幾個能力:

例如,孩子能夠換位思考,從爸爸媽媽的角度看問題,知道成人的想法,才會順著成年人的思路和需求去說;

再例如,孩子需要有處理多重信息的能力,將他所知道的「真相」暫時藏起來,而提供其他信息;

此外,還需要一定程度的語言表達能力、想像能力和推理能力,這樣孩子才能編出另一個版本的「故事」來告訴家長。

什麼?說謊竟然成了「好事」了?難不成應該鼓勵孩子撒謊?

當然不是這個意思,只是說,「撒謊」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伴隨心智發育出現的正常現象

大部分孩子都會撒謊,我們當父母的完全沒必要將其視為「十惡不赦」。

多倫多大學學者李康,曾經花20年研究兒童說謊行為。

在一個關於偷看撲克牌的實驗中,他發現:年僅兩歲的孩子中,已經有 30% 的人在說謊了;而四歲的孩子中,這個比例達到80%;四歲以後,比例會更高。

其實,別說是兩歲的幼兒,媽媽們仔細回想就知道,當孩子從還在襁褓里、是個小嬰兒時,就會「撒謊」了。

例如,用假哭來控制家長,明明不冷不餓沒拉,卻以此來吸引注意。

大部分孩子被發現說謊,都從三歲左右開始的,正是七寶的年紀。

這時,孩子們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並且開始知道,自己能運用一些方法、對策,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所以,這並不是什麼一上來就值得大動干戈、上綱上線的問題。

比起一味責備孩子,弄清「謊言」背後的真實需求,給孩子提供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幫助(哪怕這種幫助是一定程度的選擇性忽略),才是更重要的。

所以何潔的做法並不是在「給七寶找藉口」,而是她作為一個母親,不去給孩子貼標籤的正確選擇。

孩子說謊背後,隱藏著什麼心理?

學齡前的孩子,是非觀念上還比較懵懂,他們往往分不清社會道德層面的「好」和「壞」,而是從自己的感受出發,認為能讓自己覺得開心、舒服的事情,就是「好」,會讓自己難過的事情就是「壞」。

所以,孩子在說謊時,往往也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最常見的心理就是:

1、不想被爸爸媽媽批評

孩子做錯了事情,往往會受到父母的責備。

孩子出於自我保護、逃避責任,就不敢承認。

例如弄壞了玩具,打碎了東西。

今年五月時有一天,果果趁我不注意,自己跑到廚房,把一袋子櫻桃都吃掉了。

我知道後挺生氣的,說:「那些櫻桃都沒有洗,上面有農藥怎麼辦,吃了中毒怎麼辦?」果果立刻說:「我把櫻桃都洗過了。

這當然是謊話,孩子怕我生氣才順著我說的。

但提醒了我和孩子說話的態度讓她害怕了,所以後來我沒有再揪著不放。

吃都已經吃了,責罵也沒用,不如提醒她,「下次想吃的時候喊媽媽來洗乾淨,這樣就不容易生病了。

所以,如果孩子經常因為做錯事而說謊,我們父母也可以反思一下,平時對孩子是不是過於嚴厲,讓孩子害怕承擔責任。

2、想要達到某種目的

果果上了幼兒園以後,經常「滿嘴跑火車」。

例如,明明剛在幼兒園吃了晚飯,我接她回家的路上就開始喊:「媽媽我沒吃飽!老師不給我飯吃!」其實她的目的是,回到家想吃零食。

要是早上起不來床,就會撒嬌說不去上學:「幼兒園老師打我,我不去!」周末奶奶想讓孩子過去住一晚,她粘我,也會說:「奶奶總打我,我不去!」

其實這些事情當然都沒有發生過,明顯是她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胡編的。

這個時候與其和孩子討論謊言,不如聚焦於他的「慾望」。

孩子的「慾望」背後,往往藏著各種各樣的需求。

例如果果想要的,是媽媽的陪伴。

也許我們不能馬上滿足孩子,但依然可以注意到這些需求,做出一些改善。

3、獲得其他人的肯定

有時孩子「說謊」,是為了讓自己更加出眾,獲得同伴認同和羨慕。

例如「我們家有許多玩具車,有一千輛、一萬輛!」,又或者是「我爸爸游泳特別好,他能一直游到英國,游到北極!」

果果三歲以後就經常冒出一些誇張的言論,有一次說:「我能蹦,蹦得特別高,一直蹦到天空的雲彩里去!」這些類似「吹牛皮」一樣的話,恰恰說明孩子想像力的發展。

另一方面,孩子希望自己變強,博得肯定。

如果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優秀品質和行為,多一些肯定和鼓勵,不但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那些「牛皮」也會隨著孩子長大越來越少。

4、想引起家長的注意

學齡前孩子的世界中,最主要的角色就是父母和自己。

所以爸爸媽媽的關注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是安全感建立的基礎。

有些孩子說謊,恰恰是覺得自己沒能獲得爸媽的關心,但孩子發現,當做出一些錯誤行為時,卻能引起父母的注意。

因此哪怕是被責罵,孩子都寧願一再地說謊。

如果是這種情況,父母就一定要引起注意並作出改善了。

當我們能給孩子足夠的陪伴和關心,讓孩子發現「說謊」不是能獲得「愛」的唯一途徑,孩子自然而然就沒必要再這麼做了。

當發現孩子說謊時,最重要的,就是像何潔一樣,不去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撒謊並不意味著他/她未來就會成為一個品質敗壞的人。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有誰沒說過慌呢?

所謂的「謊言」不值得畏懼。

比起一句謊話的對錯,靜下來去了解謊言背後的意圖,才能讓我們更進一步靠近自己的孩子,傾聽到孩子的心聲。

當我們滿足了孩子的合理需求,孩子會更願意向父母表露真實的自己,那麼,那些謊言自然都會如陽光下的泡泡一樣,自己破滅不見。

所以,請不要在對一個幾歲的孩子說「慣性撒謊」了。

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惡意,要比那些童真的「謊言」可怕上一萬倍!

——End——

-作者介紹-

花時間。

童書譯作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PET父母效能訓練講師。

聯合國跑過會,法國游過學,創立公眾號慢成長,分享具有國際視野的早教發育、兒童心理、親子教育知識。

微信: babyhours001。

現在關注「慢成長」,回復關鍵詞,一起做靠譜爹媽

↓↓↓ 點擊閱讀原文,送你一本實用育兒秘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分不清現實和虛擬,孩子動不動就撒謊

千千一直是個很討人喜歡的孩子。可是,最近爸爸媽媽卻發現他總是有意無意的撒謊。有一次,阿姨帶著千千和幾個熟悉的小朋友在公園裡玩,他們你追我趕,玩得可開心了。玩著玩著,千千和另一個孩子不知道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