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青春期孩子成長:莫讓教育「契機」成「棄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位德國心理學家曾說:「青春期其實就是孩子的雙腳分別踏在『兒童』與『成人』兩隻船上。

」他們一方面要接受不斷變化的身體,另一方面要調整內心適應這種變化;加之與角色相對應的社會責任增加,成長對他們來說可謂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家長該用怎樣的方法與藝術,來幫助孩子順利實現從兒童到成人的過渡?

【關注變化】糾紛並非壞事

當孩子踏入青春期,除了個子不斷長高,身體開始發育,他們似乎不再是那個靦腆可愛的小孩,他們開始對母親的叮囑不耐煩,放學就把自己關在房間,和父母出行一直戴著耳機……很多父母不禁問:「我的孩子怎麼了?」

「孩子的『叛逆』現象會在青春期的中期階段出現,只有經過這種衝突,孩子才能為日後的社會競爭建立自信心。

因此,做父母的要有原則地示弱,適當地幫助他增強自信。

」台灣教育從業者楊嘉敏指出。

北京市第二醫院心理科醫生鄧軍表示:「青春期的孩子面臨身體的巨大變化,身體發育要求孩子建立相應的健康生活習慣,一些常見疾病也需要預防。

另外,生理疾病容易醫治,心理問題卻難以消除。

父母應該及時關注孩子的變化,甚至在青春期到來之前就有意識地向孩子介紹他身體上即將發生的變化,做好預防和情緒疏導。

楊嘉敏強調了溝通的重要性。

「和青春期孩子相處,其實很簡單,就是需要父母尊重他、了解他,少指責、多鼓勵,多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問題、多聽聽他的心裡話。

當他與你無話不談時,才會樂意聽從教導。

在《德國人怎樣面對青春期》一書中,作者程丹梅也提到:「要讓孩子朝積極方向發展,父母應注重孩子的價值觀並支持其感情……而這種家庭教育和家庭關係應該從更早開始而不是青春期時或者問題來臨時才做。

如果父母與青春期孩子的關係已經十分緊張,程丹梅認為,幫助孩子裝飾房間,或在客廳擺放鮮花會有利於改善局面。

如果情況還不樂觀,嘗試領養小動物或許是一個辦法。

儘管有的家長可能並沒有養寵物的習慣,或者擔心寵物的衛生問題,但如果能振奮孩子的情緒,家長也應該試著做出一些改變。

【信任感情】早戀不是虎狼

李女士的兒子今年讀初二,前幾天曾帶女同學回家玩兒。

儘管李女士並不是早戀的保守派,但她對即將到來的孩子早戀問題也表示擔心。

「我不知道他和女生的關係如何,試過旁敲側擊又怕引起他的牴觸情緒。

我想鼓勵他去與異性交往,又擔心他受傷害。

」李女士告訴記者。

鄧軍表示:「青春期孩子在心理上有社會交往的需求,並且對異性充滿好奇。

但行動上往往充滿矛盾:心裡願意接近異性但又故意疏遠,同時對自己在異性面前的形象開始格外在意。

按照青春期孩子對異性的心理變化,鄧軍將他們對異性的態度分為疏遠期、吸引期、眷戀期和嘗試期。

其中的吸引期尤其容易引發心理壓力,該階段的男孩開始在異性面前展現自己的能力和勇氣,以贏得讚許;女孩的內心則會出現「假想觀眾」,開始注重自己的外在和行為。

該階段的一些舉動可能會顯得魯莽,甚至會使異性難堪和反感,並被嘲笑,從而導致心理壓力。

程丹梅在書中提到,一位迷戀已婚球星的女孩給一位心理學教授寫信,她說:「這完全是一種崇拜球星或者球隊的淺薄感情吧。

」 該教授回覆說:「這絕不是淺薄的感情!人在青春期的時候,會去體會各種成年人的角色。

他們會相信所有人,也會想像所有瘋狂的事,這些也是大腦所需要的:為了在真實生活中達到目的而嘗試所有的可能。

「家長應尊重孩子的成長,及時提供相關知識,這樣才能避免一些充滿偏見甚至不健康信息的影響。

」鄧軍說。

那麼,什麼活動可以既保護積極性又減少風險呢?鄧軍建議青春期孩子多參與集體活動,儘量處在「多對多」的異性交往中,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社會實踐等,增加對更多同學的了解。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還要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健全人格。

【享受成就】興趣觸發責任感

「豐富的興趣愛好和課餘生活,可以陶冶青少年的性情。

興趣匱乏的青少年往往性格比較內向,情緒較敏感,也更容易受到早戀的困擾。

」鄧軍說。

《德國人怎樣面對青春期》中提到,父母應為孩子的才能與興趣指明方向並提供條件,例如在體育和音樂方面。

成功和成績能增強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感覺,也能加強與父母的關係。

程丹梅表示,由於升學壓力,自己小時候積極參與過的集體活動在國內越來越少了,而她在德國卻見到了很多社團:樂隊、話劇團、划船隊等等。

社團里的孩子們經過了充滿熱情的練習,儘管表演起來的曲子有點跑調,「家長們也同樣報以熱烈的掌聲和跺腳歡呼——是啊,那上面坐著他們的孩子呢!」

此外,程丹梅還介紹了她在學校晚會上見到的業餘服務生。

「他們那樣子和上課時簡直判若兩人,他們自信、成熟、周到、有責任感,像個真正的飯店服務生。

老師和家長們都感嘆學校有這麼一個訓練有素的服務生小組。

服務生們則在自己辛苦的汗水裡,也看到了自己價值的實現。

「父母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守門員。

」楊嘉敏說,「在你捲起袖子準備好好『整治整治』孩子之前,或許可以先冷靜下來,看自己在方式上有什麼問題。

楊嘉敏認為,想要給孩子們良好且完善的教育,家長、老師及孩子是「教育三角鐵」,缺一不可且相輔相成。

不過,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質地再好的三角鐵也是有「保存期限」的。

許多學術數據顯示,這個期限只有十年。

「不管有多麻煩,一定要秉持耐心、愛心及用心的原則,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而不是兩手一攤,讓『教育的契機』成為令人氣結嘆惋的『棄機』。

」 楊嘉敏說。

(北京參考記者 付孺孺)

相關連結:父母協助孩子度過青春期的10條建議

在一部由德國教育心理工作者安哥拉·柯靈和艾克哈德·施貝特所寫的《青春期指導》一書中,他們總結了父母協助孩子度過青春期的10條建議:

1、要接受孩子離開家的要求,也要接受他們有獨自的空間或者更願意與自己的朋友活動而不是和家人。

2、幫孩子明確自己相信什麼,以及什麼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3、注重傾聽,即便在一個不可能的情況下,也要有對孩子青春期大變化階段有感同身受的態度。

4、堅持與孩子相互公平對待,要制定有時限的規則和解決方案,並對此遵守不移。

5、及時處理和解決矛盾衝突,而不是迴避。

6、即使相互已經不說話,也要保持接觸和聯繫,同時也要提供一起做點兒什麼的機會。

7、放手:逐漸地、越來越多地讓成長中的青少年掌握如何用錢。

8、對青少年在交往中所要承擔的責任給予支持。

9、利用恰當的時機與孩子一起探討生活、愛情和死亡的話題。

10、支持這一成長過程中孩子的個人信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限制孩子與異性正常交往易導致同性戀

孩子進入青春期了,生理上已經趨於成熟,心理和生理上都開始出現性的萌動和對愛情的美好期望,這本是個人成長的必然階段,也是這個年齡階段正常的心理生理反應。有性的萌動,這首先表明孩子的生理髮育是正常的...

案例解析:跟孩子談青春期的身體變化

青春期是指人在成長過程中,以第二性徵出現為起點,是身體和心理方面發生明最變化的時期。如果孩子不能正確面對自己的身體變化,往往會使自己陷入煩惱之中,從而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造成影響。楊凱上初一,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