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各位佛系父母:你不努力你的孩子再努力都坐不上頭等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什麼是佛系父母?

佛系父母最愛說的話就是,小孩嘛,隨便養養就好了,不想那麼辛苦,畢竟現代社會,大家都很累啊。

什麼?小孩要上那麼貴的幼兒園?家門口找個近點的就行吧。

花這麼多錢上培訓班,瘋了嗎?我還沒玩夠呢,大家湊合湊合過可以啦。

現在就給小孩提供這麼好的物質條件,將來他怎麼努力?還能有一點上進心嗎?他想要的東西,要讓他自己奮鬥才對。

這種佛系父母通常家裡有個一兩歲,還沒上幼兒園的小孩。

就做家長這份職業來說,還處於剛剛度過手忙腳亂期的新人期,稍微開始有點鬆快,忽然就多了一份揮斥方遒的豪邁,覺得職場上這些老前輩這麼拼這麼焦慮,真的好庸俗好看不開噢,開開心心做這份工不好嗎?

在職場上,這些人會被稱之為老油條,是一群雖然每天打卡,按時上下班,你交代工作他也會一聲不吭開始做,不過很強調自己的能力,能力範圍內可以,能力範圍外,對不起,辦不到啊。

這樣的人從事家長這份職業後,美其名曰,給自己按了個佛系父母稱號,一邊對自己的小孩講,喂,你自己爭氣點,我們一家將來靠你了。

一邊心想:我小時候不也是這麼長大的嗎?爸媽什麼都不會教我,晚上我做作業他們看電視,我不也混得還行?憑什麼現在要陪小孩寫作業?

不久前我也是一名佛系媽媽。

因為當佛系媽媽很開心,放養小孩什麼都不管,看到小孩跑來跑去,心裡還發出讚嘆的聲音:小孩嘛,就是該好好玩的,那些瘋狂給小孩上培訓班,簡直就是在抹殺孩子的天性。

我要給他一個完整的童年。

這就好比老油條員工對著手上的項目,打算任由發展,我們各自放各自一馬,看你能變成什麼樣吧。

佛系父母無疑都做著「萬一孩子是個天才呢」這種美夢。

如果你對孩子的玩耍,業餘時間,看作是無足輕重的,有空陪著玩一下,沒空隨便他幹嘛,你認為父母更重要的職責是「那些照顧孩子飲食起居的繁雜步驟:叫他們起床,沖澡,吃飯,穿戴整齊,穿暖冬裝,按時出門上學,然後這一天要結束時還要確保他們安全到家,吃晚飯,做好作業,按時睡覺」,用《不平等的童年》這本美國社科讀物的研究報告來說,你屬於工人階級和窮人的家長。

作為一名佛系家長,我曾經覺得陪小孩一起玩球,玩樂高,實在太蠢,太浪費時間了,我是個大人,為什麼不能做點自己喜歡的事?

遺憾的是,美國的中產階級家長,最重視的就是孩子的活動,他們對孩子的生活十分關注,以至於時常都會覺得太累了,你要上班,完了你還得回家陪伴孩子,帶他們去上足球課,鋼琴課,周末要跟小孩一起去參加比賽,各種室外活動。

你就像一個被孩子捆綁的大人,然後你覺得不甘心,你心想至於這樣嗎?

我們小時候,只要這五個字出現,80後都能想起小時候的樣子,我們小時候大部分家裡都很窮,大部分父母都沒什麼文化,有時候買雙鞋買條褲子,父母也會有點埋怨,怎麼又破了,怎麼又不夠穿了?於是根本不需要他們督促,80後小孩心中長滿了慾望,已經開始很有志氣地考班級第一名,讀好學校,畢業後努力奮鬥,終於可以肆無忌憚地買衣服,買名牌,你可以出國旅行,你也可以偶爾坐坐頭等艙,吃吃米其林,你覺得你的孩子,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將來肯定會比你好吧?

開什麼玩笑,自己不努力,就想讓小孩上哈佛?

美國那些中產階級家長為什麼不快樂育兒?日本家長為什麼處心積慮要送小孩上私立中學?常有人告訴我,北歐小學可放鬆啦,下午一點半就放學了。

這些下午一點半放學的孩子都去幹嘛了?回家看電視?連看五集《小豬佩奇》?

前兩天我寫了一篇《媽媽,我們為什麼不能坐頭等艙?》,旨在反省自己的佛系態度,結果蹦出來一大批中國媽媽,教我千萬不要助長小孩的虛榮心,碰到這種問題,就該教育他們好好努力,想坐頭等艙就要努力讀書。

對不起,如果你當家長不努力,你的小孩再努力,都坐不上頭等艙。

你想著隨便來個小學上上,這種小學叫做菜市場小學,簡稱菜小,裡面的孩子被稱為菜娃。

有一次我聽到家門口菜小的幾個小學生在抱怨,上學不開心,因為老師老是罵人。

什麼,21世紀的小學還會有老師罵人?裡面的老師還跟90年代我遭遇的那些一樣,既沒教養又粗暴?恐怕是的,中國傳統教育講究嚴師出高徒,現在打是不行了會被舉報,罵是唯一的出氣辦法。

打罵都不行,老師也只好變成佛系,義務教育嘛,哪能保證每一個小孩都變成精英?

以前我看北野武,很受鼓舞,北野武說現在的小孩太沒有慾望了,不像以前的孩子,他小時候想吃好多東西,想要那天吃蛋糕吃到飽,吃鰻魚吃到飽,就因為很多東西吃不到,慾望也特彆強,買跑車就是這麼回事。

他的孩子沒被輸入這種慾望,在他看起來就是淡泊名利,沒有慾望。

我是現在才明白,有錢人才會對小孩大大咧咧說什麼你快樂就好。

高曉松說希望女兒心安理得混日子,一個年入千萬的朋友也這麼說,希望小孩好好享受時光就好了,住四千萬豪宅的年輕媽媽告訴我:我們隨便養養就算了,差不多行啦。

這些跟坐頭等艙一樣,是有錢人的特權。

像你我這種八輩子都跟財務自由沒關係的普通人,到底哪裡來的勇氣,說「小孩開心就好了?」

《不平等的童年》中,中產階級家長最會剝奪孩子作為一個孩子的快樂,窮人的小孩可以在跟同伴的遊戲中,獲得最真實的快樂,這些窮人家長都堅信小孩能夠自然而然地茁壯成長,根本不需要特殊的玩具和課程,小孩和大人各有各的圈子,互不干涉。

「這樣的生活比中產階級的麻煩更少,步調也更閒散」,相當佛系了呢。

書中的中產階級家長,只會毫不留情地逼著孩子不停地學習。

佛系家長肯定又會跳出來說,噢,那樣小孩也太可憐了吧?

書里給出的答案恰恰相反,窮人的孩子和中產的孩子,最大的區別就是,窮人的孩子在進入更大的世界時,經常有一種侷促感,以前只跟隔壁小孩一起玩,誰知道跟大人該怎麼打交道?而中產階級的孩子都覺得自己很特別,自然會生成優越感。

參加足球課,鋼琴課,唱詩班,演講班,這些有組織的活動,會讓小孩知道競爭精神,心理成熟得較早,學到團隊精神,還「能夠發展他們在公開場合面對成年人時的表現能力,也包括在生人面前的表現。

作為佛系父母,我恍然大悟為什么兒子在家表現活潑大方,出門扭捏得一塌糊塗,不是因為出門少,是因為他沒參加過有組織的活動,也沒有家長費心費力指點該怎麼做。

你在外面看到一個落落大方的小孩,全都是因為父母經常有意識地教他。

而不是,小孩天生就應該很乖啊。

別傻了,小孩沒教過,誰知道該怎麼做?

佛系家長說白了不過就是家長職業中的老油條,或者對自己孩子有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幻想他是個智商180的天才,從小不上任何課外培訓班,隨隨便便班級第一,要麼就是幻想小孩書讀不出,將來做偶像也行啊。

朋友,你不妨去查一下今年《偶像練習生》那些小朋友家裡都有多少資產。

你不努力,你的小孩再努力也沒有用,因為社會已經變了,早已不是二三十年前人人都可以白手起家的年代。

即便是當年,我也依然記得有個我非常羨慕的,勤學苦讀英文超級厲害的女同學,她後來回憶說小學時去市區參加比賽,聽到那些市區的小孩在用英文討論一些跟電腦相關的東西,她根本一個字都聽不懂。

那是1995年。

那些小孩開口就跟外國人一樣,讓她自卑不已。

差距一直都在。

然而2018年,居然還有很多人在發著這種美夢,我這輩子是不想受罪了,不過孩子,你可要好好努力,將來讓我們一家老小都坐上頭等艙噢。

你這麼不要臉,你的孩子知道嗎?

再說一些悲傷的話題吧,這本該死的不停強調階層的《不平等的童年》,提到工人階級首選的教養方法也的確對孩子有真實的益處。

也就是所謂的快樂教育,你隨便怎麼玩,在家玩泥巴,過家家,大人不干涉的情況下,書里寫道:孩子們看上去更放鬆也更有活力,他們不會那麼疲勞,也不那麼沉悶或者無聊,他們玩起來很投入,看起來真的很開心,和中產小孩的疲憊不同,有著無窮無盡的精力。

不過呢,這本書的作者,十多年後又選了同樣的調研對象做調查,寫出一本《不平等的成年》,讀者「songshuang」因為參與翻譯,稍微給我概括了這些孩子的將來,當年都是9~10歲,玩得很開心的窮人孩子,和被爸媽逼著不停學習,不停到處參加課外活動的中產小孩,這些孩子長大後還是處於不同的社會階層,他們之間的差距在不斷擴大。

中產的孩子大部分從事收入較高的工作;而工人階級和貧困家庭的孩子沒有一人受僱於專業部門,且都背負著相當大的經濟壓力,和中產孩子相比晉升機會非常有限。

佛系家長們大概並不想知道這樣的真相,他們最擅長打打哈哈,聽到小孩問:媽媽,我們為什麼不能坐頭等艙?慨然回答:你長大可以自己花錢買票坐。

不是的,你買不起的東西,你的孩子也買不起。

請不要抱怨他不夠努力,誰讓你也沒有努力過呢?

菜小到哈佛?比天堂更遠。

文/毛利

十年時尚情感專欄作家。

長篇小說《我在三十歲的第一年》正在熱銷,京東、噹噹、亞馬遜有售。

公眾號:和毛利午餐,分享女性觀點,揭秘育兒生活。

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