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些你還應該溺愛孩子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說:「你想要毀了孩子,那你就什麼都順著他。

」愛子之情,人皆有之,愛孩子是普天下的父母心。

由於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許多做父母的便對孩子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溺愛。

從字面上看,溺愛的「溺」兼有過分和淹沒的意思,人被水淹沒了叫「溺斃」,如果父母的愛泛濫起來,那也會「淹沒」孩子的,這就是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

很多出問題、走上邪路的孩子都是由於父母的過分溺愛所導致的。

愛孩子是我們做父母的責任,但如果過了頭,愛就會變味,給孩子帶來災難。

那麼,父母對孩子的溺愛表現在那些方面?

一是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

二是輕易滿足。

表現為孩子要求什麼,父母就滿足什麼。

無論自己多苦,也不能苦了孩子。

為了孩子,父母自己省吃儉用,但給孩子總是買好的吃,買好的穿。

有的父母還給孩子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

三是包辦代替。

許多家裡,孩子的一切生活問題都是由父母全權承包,甚至輪到孩子在學校值日打掃衛生,父母也到學校幫孩子完成。

有什麼事都是父母給找關係,走後門。

四是剝奪獨立。

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

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時刻不能離開父母或老人一步,摟抱著睡,馱在背上走;含在嘴裡怕化了,吐出來怕飛走。

五是姑息遷就。

對於孩子不良的習慣和缺點錯誤,父母視而不見,或輕描淡寫,認為孩子還小,不懂,大了就好了。

犯大錯誤了,父母也儘量為孩子開脫,或把責任推到自己身上,從而使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認識不夠,心理感覺不是我的錯,都是別人的錯。

六是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游遊蕩盪,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

心理學家認為,溺愛的害處很多,它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壓抑了孩子的創造力和進取精神

開始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有很強的好奇心,什麼都想自己試試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達到自己的好奇心。

但如果孩子從小就嬌生慣養,長期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就會降低對外界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表現為胸無大志,不思進取。

長大之後必然是庸庸碌碌。

2對父母形成依賴,缺乏獨立能力

有的孩子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父母對孩子的事都包辦代替,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這就會使孩子養成凡事依賴父母。

這樣的孩子到社會上往往很難適應;一聽批評的話就受不了,一碰到困難和挫折就垂頭喪氣。

從小依賴慣了,長大了必然怕苦怕累。

同時,從小在父母的溺愛下,只能成為弱不禁風的溫室花朵,到了社會的風雨中就凋零枯萎了。

3孩子容易形成任性固執、唯我獨尊的個性

對孩子的無原則的溺愛、寵愛,會使孩子覺得父母是疼我的,採取得逞政策,只要我要什麼,父母總會答應。

這樣日久天長,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而形成任性、自私的性格。

處處庇護孩子,使得孩子稱王稱霸,缺乏同情心。

4耐挫力和責任感差

很多孩子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父母都安排好了,什麼困難父母都幫著解決,當孩子離開了父母他就不知道如何面對挫折和困難了。

認為父母對我的好是天經地義的事,我就只管享受就行,而不用對父母履行什麼責任與義務。

到社會上也是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帶寶貝娃長大的路上,我們踩過的那些坑

帶寶貝娃長大的路上,我們踩過的那些坑第一次當父母的時候,內心是忐忑的、不安的,深怕自己不小心就會把寶貝娃給傷害了。那麼帶寶貝娃長大的路上,作為父母的我們,又踩過多少形形色色的坑呢?一、過分嚴格有...

家長溺愛孩子的6大「典型」,你家占幾種?

當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了解自己家裡有沒有溺愛。以下6種溺愛的形式,你家有嗎?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

寵愛孩子要有分寸,別過了界!

孩子那麼可愛,我們怎能不對他寵愛?但是我們絕對不能溺愛。寵愛是應該的,溺愛則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可是,有些家長卻不知道自己對孩子的愛到底算不斷是溺愛?這個分寸怎麼掌握呢?我們來看看溺愛的表現。...

窮養還是富養 看看這個

一、細數那些敗家子 現如今,被冠以「富二代、官二代、紅二代、星二代」等某某二代頭銜的孩子越來越多了,他們的父母不是資產雄厚,就是高官、明星、著名文人出身,所以他們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並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