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對這件事,孩子鬧情緒,就是大腦發育最佳時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相信每個家長都為孩子的情緒失控頭疼過,寶寶聽媽媽交流群里,經常有媽媽問「我家孩子亂發脾氣怎麼辦?」那麼多養育書籍,該聽誰的?
美國腦科學權威、知名兒童發展專家「丹尼爾・席格」提出了順應大腦構造及發展特性的「全腦情緒教養法」,在美國受到了專業人士及普通父母的一致歡迎。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希望能對您把握孩子的情緒、培養高情商的寶寶有所幫助。
1
大腦是棟樓
二層25歲才能蓋好
席格博士認為,大腦就像一棟兩層小樓,上層大腦負責思考、規劃、想像,下層大腦負責管理身體運轉、生命的本能反應以及強烈的情感衝動。
下層大腦住著「腦幹」和「邊緣系統」,腦幹掌管呼吸、心跳、血壓等生命運轉體系,「邊緣系統」包括海馬體和杏仁體。
其中,杏仁體掌管情緒,它能讓我們隨時隨地對危險保持警惕,並能不經思考迅速做出本能反應,包括逃跑、自衛等等。
在遇到威脅時,杏仁體甚至能完全「劫持」上層大腦。
從原始人開始就有了一遇到危險就掉頭逃跑,一遇到攻擊馬上還手的這項本能。
所以,下層大腦又叫做「爬蟲類大腦」,這是孩子一出生就已經發育成熟的部分,因為這部分大腦維持著我們的生存、自我保護等,等不及一點點慢慢發育。
但,負責決策、思考、調節情緒、道德判斷的上層大腦要到25歲才完全發育成熟。
所以,席格博士將孩子的大腦比喻為「正在施工的房子」,樓下已經蓋好了,樓上還在蓋呢。
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在很多時候會亂發脾氣,會不講道理,會非黑即白的兩極化,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行為都是受「下層大腦」控制。
2
孩子的情緒是教養良機
打罵孩子影響大腦發育
如上所述,孩子哭鬧、情緒失控,是因為當時的他被下層大腦控制了,下層大腦是個對危險極度敏感的大腦。
所以,如果在這個時候家長用打罵、威脅、恐嚇或者任何讓孩子感到恐懼、痛苦的方式來管束,結果一定是——孩子的下層大腦迅速進入危險模式,反應行為就是攻擊或逃跑。
那這時候,家長到底該怎麼辦呢?
小朋友詞彙有限,複雜的感情他們能體會到但是說不明白,這時候我們要展現充分的同理心,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引導他們辨認,如「媽媽錯怪了你,你一定很委屈」。
孩子一旦察覺了自己的情緒,上層大腦就激活了,這個時候,上層大腦就從下層大腦那邊接手管理,家長可以趁機教會孩子辨認、調節情緒、學會獨立思考。
幫助孩子激活上層大腦,喚醒他的思考和控制能力,只有這樣他才會冷靜的想事情、調節情緒、理解你聽你講道理,孩子才能真正受到教育。
所以,孩子的每一個哭鬧時刻,其實都是家長激活孩子上層大腦、鍛鍊上層大腦的絕佳機會。
問題是,每當孩子哭鬧、犯錯的時候,我們大人也會忍不住生氣、焦慮甚至控制不了情緒,這很正常,於是毫無反應那是植物人。
所以,怎樣看待孩子的行為會決定家長的反應。
很多家長之所以生氣,是因為覺得孩子在故意耍潑哭鬧,但如果能抱著探究的心理去理解孩子的行為,就能得到更多訊息,也會更清楚怎樣教育孩子。
因此,在管教孩子之前,家長請自問三個問題:
❶ 孩子為什麼這麼做?
❷ 我想告訴孩子什麼?
❸ 怎樣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比如,孩子生氣的時候愛打人,那我們管教孩子的目的應該是教孩子處理生氣的情緒以及用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至於管教方法,冷靜的父母肯定能想明白:打罵、威脅、吼叫都會讓孩子的注意力從「自己的行為」轉向「家長的情緒」,於是孩子的下層大腦就被激活了,孩子就被哭鬧情緒控制了,家長也就喪失了教育的機會。
案例:
《全腦孩子》的著作者蒂娜・布萊森(Tina Payne Bryson)有個7歲的兒子,一天晚上,孩子剛回房睡覺又馬上跑進客廳,說自己睡不著:「我要瘋了!你從來沒有在半夜留紙條給我!」蒂娜非常驚訝,回應說:「我不知道你想要我留紙條呀!」兒子於是開始了一連串的抱怨:「你從來就沒對我好過!我要瘋了!我的生日還有十幾個月才到!我討厭寫作業!」
蒂娜是這麼做的,她把兒子拉到身邊,輕輕撫摸他的背,用安慰的語氣說:「有時候真的很難受,對不對?但你知道,我永遠不會忽略你,你一直在我心裡,你要明白你對我來說是獨一無二的。
」
於是,兒子在蒂娜的懷裡解釋說,有時候他覺得弟弟得到了媽媽更多的關注,而作業占用了他太多的課餘時間。
在他說話時,蒂娜能感覺到他在慢慢放鬆——因為,兒子能感覺到媽媽在聆聽、關注自己。
然後,蒂娜簡單地解釋了兒子剛才提出的問題,最後,母子倆一致同意明天早上再說。
蒂娜在和兒子的交談中,首先承認了他的感情,包括使用非語言溝通——身體接觸、語氣表情等等。
然後,蒂娜帶著兒子激發他的上層大腦,包括回答問題、承諾兒子睡覺時留張紙條給他、和他一起籌划下次生日、想辦法讓作業更有趣等等。
這些工作他們當晚做了一些,但大多是第二天做的。
等孩子平靜下來,再討論其不當行為造成的後果。
孩子情緒爆發時並不是吸取教訓的最佳時機,因為,規矩只對上層大腦有效。
這就好像你是下水去救孩子的救生員,在告訴孩子下次別到深海游泳之前,你得先救起TA。
3
大腦終身可塑造
什麼時候都來得及
美國腦神經科學家麥可・莫茲尼奇是神經可塑性領域的頂尖專家,他提出人的一生有兩個大腦塑造的關鍵時期:1、出生後第一年;2、從一歲到死亡。
沒錯,大腦是終生可塑的。
研究顯示,1歲以前,大腦無需自主學習下意識對周圍環境做出反應;而1歲以後,大腦會在有了一定「出廠設置」的基礎上,有意識地有選擇地學習,獲得技能,進行自我塑造。
簡單的說,假設人腦是一台手機,那麼,1歲以前是安裝作業系統的時間,1歲以後是下載各種APP的時間。
後期大腦自己會根據環境、經驗有策略地選擇安裝什麼APP。
大腦的超強可塑性也就是通過卸載、安裝app,優化手機的過程中實現的。
用席格博士的話說,經驗塑造大腦。
你所經歷的一切:你看的書、聽的歌、你的情緒感受、你的思想等等。
正如莫茲尼奇所說:「我們終身都有學習、改變的潛力,你的能力、幸福、人生都可以持續改善。
你是被你的大腦建構的,而你的大腦是可以掌控的。
終其一生,你都是你人生的負責人。
儘管人們不願意相信這一點。
」
所以,說到這,我要告訴爸爸媽媽們,兩個消息:
壞消息是:你家娃正在腦子裡蓋小二樓呢,短期之內,你是不能指望他善解人意了。
好消息是:小二層還沒蓋完,你可以幫著蓋,用你的教養,教出高情商、有同理心的孩子。
我們相信,這會是個完美的工程。
爸媽再抓狂,也不能對孩子說的話
「你不聽話,警察會來抓你!」、「媽媽沒有不乖的孩子」、「活該,早跟你說跑來跑去會跌倒」……教養孩子時,您是否曾說過這些話?大人的負面語氣與態度可能會對孩子的性格與發展造成什麼影響?怎麼說話才能讓...
當超級育兒師管教孩子時,你是否聽懂了孩子哭鬧背後的求救信號?
看過一集「超級育兒師」的內容,6歲小男孩不配合刷牙,媽媽把他從衛生間拖到客廳,抓住孩子衣服並無視他的哭鬧。孩子大概一時接受不了媽媽這樣對待自己,於是開始拉扯媽媽的頭髮。這時,旁邊的「超級育兒師」...
哈佛大學最新研究,看了之後你還敢打罵孩子嗎?
「嘭」的一聲響,隔壁又傳來了媽媽的訓斥聲和孩子的啼哭聲。經常在樓道里碰到這對年輕夫婦,一來二去就認識了。雖然才剛二十出頭,但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四歲的寶貝,叫「小豆包」,因為長得可愛性格又活潑,基本...
看到孩子哭鬧就頭疼,孩子一發脾氣就沒招了?
很多老人會說:「孩子就得靠打,多打幾次,打服了,他就老實了!」我們肯定知道這是不對的,我們也會堅持自己用科學的方法育兒,可是時間長了,我們也有身體特別不舒服或者心情特別糟糕的時候,這時候碰上孩子...
正確管教,KO寶貝壞行為
當襁褓嬰兒漸漸長成活潑靈動的幼兒,父母所付出的心力已不僅僅於食衣住行方面,「教養」問題才是真正令許多爸爸媽媽煩惱的問題。為什麼孩子總講不聽?為什麼孩子越教越壞?檢討孩子的調皮行為之前,是否成人應...
孩子犯錯,氣憤之下不宜管教
日常生活中,哪個孩子不是「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當父母的,是要為孩子們所犯的錯吹鬍子瞪眼,還是一味縱容,抑或耐心勸告?不論你如何管教,都要知道你的方式往往決定了孩子會不會繼續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