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雪:要不要在吃上滿足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吃是兒童早期建立心智的一個重大領域。
吃能發展智能、建立自尊和意志。
比如說我們帶孩子去買東西,如果你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兒童的話,兒童會排除眾多誘人的食物而選擇他最需要的,這是一種意志力建立的過程。
但事實上我們很多父母是要干涉孩子的。
——孫瑞雪
為什麼孩子在吃上很「自私」?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很自私,跟孩子在一起吃飯,如果有孩子喜歡吃的東西,即使大家都喜歡吃,孩子也不會考慮別人,這種現象說明了什麼呢?
孩子這時還沒有「道德」意識,當然更無所謂「自私」,蒙特梭利認為道德觀念是在12歲以後建立的。
吃的東西對他太重要了,是他的全部世界,他只是坦然而誠實地使用他的自然本能,就像傑克•倫敦《熱愛生命》中的那個人,在經歷飢餓的九死一生之後,他「胖」得嚇人,渾身塞滿了四處拿來的麵包,飢餓的經驗使他現出本能。
但兒童2歲多的時候有「這物」「那物」「屬我」「屬他」「屬大家」的意識了。
也可以通俗地說,有了「私有觀念」和「共有觀念」了。
他知道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
在這時,應該給孩子建立一種別人的東西不能動、自己的東西可以自由支配的道德觀念。
這種秩序(可能還沒成為觀念)一旦建立,就是一個生活的基本準則,也是道德的萌芽。
吃是兒童早期建立心智的一個重大的領域。
吃能發展智能、建立自尊和意志。
比如說我們帶孩子去買東西,如果你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兒童的話,兒童會排除眾多誘人的食物而選擇他最需要的,這是一種意志力建立的過程。
但事實上我們很多父母是要干涉孩子的。
孩子要買這個東西,就說:「你不要買,那個東西不好吃。
媽媽告訴你,這個東西好。
」哄著孩子買她認為的好東西。
結果東西買下來,孩子情緒非常不好,甚至很痛苦。
實際上兒童非常欣賞他自己選擇的東西。
自主選擇是兒童意識獨立的標誌,這個獨立的出現、嘗試和應用,使孩子非常快樂和興奮。
這種買的過程對兒童是非常有幫助的。
但孩子也最容易受到挫折和壓抑,因為這裡面要牽涉到「經濟問題」。
我經常對家長說:「你是用這點錢滿足你孩子一個非常好的心態並使他成長呢,還是害怕浪費這點錢,非要買你認為對他實用的東西不可?」我們會發現很多家長會選擇後者。
要不要在吃上滿足孩子?
「吃」對兒童意味著心智的發展,意味著通過口對事物進行認識,意味著自尊,意味著選擇,意味著意志力的形成。
所以吃和玩是兒童兩大主要任務。
如果在吃上不滿足,兒童在自尊上肯定發展不好,自尊心不強。
他會經常看著別人的食物,他有時候不是為了滿足肚子,他完全是為了滿足嘴的感覺。
就像兒童剛生下來是用口腔來認識世界,什麼都要往嘴裡塞一樣。
這個時候他要認識外界的東西,而且是通過口來認識,吃就成為他發展的條件了。
這個世界很豐富,成人也喜歡「嘗試」,有時候只吃一點就不要了,有時只是想買,但買來後就不要了。
時間久了,成人自然就知道那個東西是怎麼回事。
大人都是這樣,更何況孩子。
阻礙他嘗試,就像阻止我們看這個近在咫尺的世界一樣。
儘量讓0至6歲的孩子滿足,他不會要超出他需要的東西。
記住:努力讓他滿足。
最好的辦法就是一周給他買一次。
把時間固定好,比如說星期天,那就每周的星期天帶他去超市。
我們曾約了三四個孩子的家長做試驗,時間一久,我們發現孩子買的東西不會超30塊錢。
你把權利給他,讓他自由去挑,你不要干涉他。
我經常對我兒子做這種試驗,我發現他只挑到20元左右就停止了。
你再問他,他說:「不要了!」然後很滿足地要走,一周一次,他也不向別人要東西,也不眼饞別人的東西,非常有自信心。
看他提著東西和買東西時那種充滿自信的樣子,是很讓人陶醉的。
經濟條件的好壞在我看來並不影響孩子的發展,錢多錢少都沒有關係,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決定給孩子買東西的錢數,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是否把選擇的權利交給了孩子。
在餐桌上,孩子的吃和成人的吃有著極大的不同。
成人喜歡桌上的食物豐富多彩,品嘗每一樣。
但兒童不同,兒童有時就吃一樣,然後什麼也不吃了。
有時兒童喜歡吃肉,抓住肉不放,之後可能一天甚至兩天基本上不吃東西。
成人開始擔心,並想方設法讓孩子吃,有時孩子為了安慰成人吃了東西,結果消化不良,發燒、扁桃體發炎。
想想森林裡的老虎吧,吃完一頓肉後總是幾天不進食,只喝水,餓了才去捕食。
我相信,孩子的腸胃絕對沒有老虎的好。
為什麼不讓孩子把肉消化了呢?我常發現我的孩子總這樣,有時吃一盤肉,有時只吃一碗飯,有時只吃菜。
但從一周的飲食來看營養是均衡的。
他看上去結實、快樂,極少生病。
長久的觀察讓我得知,兒童的身體是知道饑飽的,並且能自我調節,通過自身的感覺來調整飲食結構。
所以,我常常把不同的食物放在桌上,由兒童自己選擇——自己選擇吃的時間、吃的食物。
不要像孩子們所說:「我們多辛苦呀,又要吃東西又要睡覺。
」
看不過癮吧?想看完整的課程文字版請添加小北爸爸微信號:bmwjt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