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需要用退熱貼嗎?我好像白活了幾十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退熱貼因為價格低廉、方便易用,也不用口服,深受孩子父母的歡迎,加上父母潛意識裡對「發燒會燒壞腦袋」的恐懼,退熱貼儼然成了大部分中國父母必備的退燒神器。

學習了這麼多中醫知識後,才知道原來「退熱貼」一直是「我以為」:

我以為額頭不熱了,身上就不燙了;

我以為退熱貼涼涼的,可以給孩子降降溫、退退熱;

我以為貼在孩子額頭上,孩子會很舒服,還叮嚀孩子不要拿下來,這樣才會退燒;

我以為,退熱貼幫助挺大。

好多人認為發燒就是這樣的場景,退熱貼是必需品


原來,退熱貼是我的安慰劑,布洛芬是才是退燒的重要原因,找到發燒的原因然後對症治療才是主要原因。

後者先不說,先來談談退熱貼。


退熱貼的副作用

雪上加霜

我們都知道人體溫度是相對恆定的,基本在36.2-27度之間,人體一方面產熱,一方面散熱。

換句話說,當體內溫度高時,人體就會通過發汗和排便的方式來散熱,以此來達到體溫的平衡。

大部分的孩子發燒都是無汗發燒,無汗意味著毛孔的散熱通道不暢了,這是受到了外寒,這也是為什麼中醫治療無汗發燒都得解表發汗,如果帶孩子去推拿的話,推拿醫師也通常會說出來汗燒就退下來了,一樣的道理。

還有一種風熱發燒,就是一邊發著燒一邊出汗,但是體溫也不降,通常還伴有舌質紅、口渴等症狀。

這個時候用退熱貼和冰敷是比較合適的,因為它們具有寒涼的屬性。

但對於無汗發燒來說,本來就是有外寒了,再使用退熱貼或冰敷,就相當於人為的加重了外寒,這使得人體更不容易發汗,延長了退燒的時間。

有人會說,無汗發燒也不用非得出汗吧?用肛塞劑等瀉藥讓熱從大便走也能退燒,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雖然熱可以從大便走,但出汗是人體的基礎功能,如果連出汗功能都受到抑制了,就是說毛孔的散熱功能得不到恢復,那各種因為出汗功能受阻導致的後遺症也會伴隨著患者,只要有外寒閉表的情況存在,人體正氣一得到恢復就會試圖衝破這個阻礙恢復人體正常的散熱功能,而這種正邪對抗往往會導致發燒,或者會出現各種皮膚病,比如說有些蕁麻疹就是因為汗出不暢引起的,所以中醫上對於無汗的皮膚病都會用到解表發汗的方法。

導致誤診

另一個明顯的副作用是,退熱貼或冰敷絕大部分情況下只能局部降低皮膚表面的溫度,基本不會影響到內部體溫,這往往會掩蓋真實的發燒情況。

舉個例子:比如孩子已經燒到39度了,使用退熱貼或冰敷後量到的表面體溫可能只有38度,但實際上內部體溫還是39度或已經超過了39度!如果你跟醫生說量到的只是38度,醫生就可能當38度的發燒處理!

可能會引發驚厥抽搐

退熱貼和冰敷最嚴重的副作用在於容易引發高燒驚厥抽搐。

之所以會導致這種嚴重後果,是因為大部分發燒其實都不適合使用降溫貼或冰敷。

臨床中使用降溫貼和冰敷容易引發驚厥抽搐的發燒有兩種,一種是手腳冰涼的高燒,這種發燒的孩子就算不使用降溫貼和冰敷都容易出現驚厥抽搐,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種體會,但如果使用降溫貼和冰敷後,導致驚厥抽搐的幾率會大增,這種反應其實是高燒時體內外溫差過大導致的一種肌肉痙攣。

而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正確方法是以最快速度讓手腳暖和起來(簡單點用熱水袋溫敷或熱水泡腳都可以),而不是做相反的處理,細心的父母應該留意到,只要孩子發燒時手腳暖和,是不容易出現驚厥抽搐的。

另外一種是外寒伴積食的高燒,這種高燒意味著人體賴以散熱的主要通道都堵住了,一邊是寒氣閉表使熱不能通過毛孔有效散出去,一邊是因為積食內熱也不能通過大便有效排出,這時的人體就像內部起火的土房子,本來窗戶如果打開還不會燒得那麼快,房子裡的溫度也不會那麼高,但如果把窗戶都用水泥板給封上,大火就會往屋頂冒,房子內的溫度會急劇上升,房子很快就會給燒沒了。

火有往上走的特性,所以一般情況下高燒時人的額頭比起其它部位都熱,人在高燒時也容易出現扁桃體炎喉嚨腫痛的症狀,這都是火性炎上的屬性使然。

外寒伴積食的高燒如果貼降溫貼或冰敷,毛孔會閉合更緊,體內產熱有增無減,而此時體內的熱量既沒法從大便走(因為大便不通),也不能通過發汗排泄出去,更多的熱量就會往腦門竄,而中醫上有熱易擾心神的屬性(一個簡單的例子,人在高溫下工作都會覺得特別煩燥),所以高熱驚厥就出現了,嚴重的話燒壞腦子也是可能的。

這種高燒正確處理方法是既要解表發汗又要通便,另外要強調的是,半歲以內的嬰兒在高燒時如果濫用冰敷退燒,因為嬰兒大腦神經發育很不成熟,不能適應表面溫度的驟然下降,更加容易出現驚厥抽搐甚至死亡,千萬慎重。



找到發燒的原因最關鍵

說了這麼多,還是要提醒大家,退熱貼最好不要用了,作用不大還有風險,常用的退燒藥有兩種: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最安全,也是公認最有效的。

除非孩子表現的特別不舒服,精神狀態不佳,影響進食等,只要精神狀態好一般護理好就可以,不用服用退燒藥,原發病治好了燒自認就退了。

如果服用退燒藥,一定要按照正確的計量和間隔時間,一般間隔6小時,具體看說明書,否則會因為攝入計量大而導致嚴重的後果。

發燒本身不是病,它只是一種人體自身免疫力與疾病對抗的表現,所以,當孩子發燒的時候,退燒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找到引起發燒的原因。

比如風寒、風熱、積食、扁桃體發炎等,具體如何分辨下期介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高熱不退,只能著急應對?

一怎樣給孩子退燒?為了讓寶寶能更舒服一些,儘快達到降溫的目的,媽媽們通常會給寶寶採用藥物退燒與物理降溫這兩種方法。這其中有些地方是需要注意的,發燒本身不是疾病,只是一種症狀。一旦有病菌侵入,免疫...

寶寶發燒了怎麼辦?不是持續發燒,要吃藥嗎?

自今年年初以來,各大省市的醫院兒科門診量是平的3—4倍。夏季亦是病菌細菌滋生的最快的時期,兒童的抵抗能力差,一下子受到病菌入侵,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發作,導致醫院無論是候診區、檢查區還是輸液區,到...

寶寶發燒時家長的這些做法是錯的

有些體質不好的寶寶三天兩頭的總是病,流鼻涕咳嗽是經常的,更嚴重的是還伴有發燒,這就把家長給急的像無頭蒼蠅樣,於是家長傳統的做法就是讓寶寶發汗,捂著,但是這樣其實是錯的,還有盲目的直接在家給寶寶隨...

高燒不退,會不會「燒壞腦子」

高燒不退,會不會"燒壞腦子" 說到發燒是寶寶成長過程中常見症狀之一,它是機體受到有害刺激後的一種反應形式,一定程度的發熱可以喚醒機體的抵抗力,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對疾病的康復是有利的,所以情況尚...

漫談濫用退熱貼及冰敷退燒的危害

退熱貼是從日本引進的,冰敷是西方曾經流行的一種物理退燒法。自從引入中國後,因為方便易用也不用口服而深受歡迎,某些退熱貼的生產廠商和部分不明就裡的醫生把這種退熱方式冠以綠色無副作用的宣傳,加上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