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寵不慣卻依然養出熊孩子?原來家長從根上就教育錯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慶節帶孩子出去走走,在附近有一個小型的遊樂場,裡面有個搖椅,有個小男孩在裡面玩的不亦樂乎,旁邊是他的媽媽,女兒很喜歡,就跑過去看,小男孩本來已經玩的意興闌珊,可是見旁邊有小夥伴也想玩,就賴著不想下來,一會讓他媽媽推幾下,一會順著搖椅爬上爬下,女兒就有些想哭,因為她真的很想玩,我勸她先玩別的,可能她怕一會又被別人占了,所以倔強地等在一旁。

他的媽媽有點不好意思了,跟孩子說,「妹妹小,你讓她玩一會吧,你看她都哭了。

」,小男孩膩歪了一會,就跟著媽媽走了,把女兒抱上搖椅,我就在想,這個家長教育孩子的點是不是不對?她應該說,「這是公共場所,搖椅誰都可以玩,你已經玩了很長時間了,如果有別人排隊,你應該主動讓出來,這是規則。

」因為別人小而且快哭了才能把東西讓出來,就會給小男孩這樣的暗示:如果旁邊的人跟我差不多大,而且沒有哭,我就可以一直玩。

親戚來我家裡玩,孩子鬧得厲害,一直尖叫不停,老公因為上了夜班,正在臥室休息,親戚就對孩子說,「小點聲,舅舅正在睡覺呢。

」,孩子的聲音就小了很多,算是收斂了很多,但是這個教育的點貌似也不對,我們說小孩子接收信息都是很直接的,他直接在媽媽的話里提煉出這樣的中心思想:別人如果不睡覺,就可以大聲叫。

如果孩子下次還在大聲尖叫,可能這個媽媽就要發火,「給你說過嗎,不可以大聲尖叫。

」,可能孩子表面服從了,心裡就在納悶,沒人睡覺啊,我為什麼不能尖叫呢?

這個媽媽正確的說法方式應該是什麼呢?在別人家裡不能大聲尖叫,這是非常不禮貌的,即使沒有人在休息,這樣也是不對的,你在任何場合都應該保持正常的說話聲音,這是一個人的基本修養。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女兒喜歡玩水,在水管子上接水,婆婆就會對她說,「媽媽掙錢多辛苦,這水是花錢買的,不能玩。

」嗯,很好,女兒不玩了,跑到別人家玩,別人家的水不是媽媽花錢買的吧,她在姥姥家玩的歡著呢,後來被我發現,告訴女兒,「很多地方的小朋友都沒有水喝,水是非常寶貴的東西,我們不能浪費水,要節約。

」,還給她看了很多沒水地方的圖片,後來女兒就再也不玩水了,看到別人開著水管,還會大聲說「不能浪費」。

在電梯裡,有的孩子亂摁電梯按鈕,媽媽及時制止,「你再亂摁,當心樓下保安叔叔打你」,這樣的教育方式就是直接在告訴孩子,你做這件事會有人打你,而不是你做錯了,當這個孩子有足夠的判斷力時,一旦知道這樣做保安叔叔並不會衝上來打自己時,他會變得肆無忌憚。

大家發現沒有,上面的所有例子,大家教育孩子,都在把問題點歸結在別人身上,因為別人的問題,我們才會適當管教一下孩子,如果沒有別人哭了、別人正在休息、別人掙錢不容易、別人會打你,就會任由孩子這樣做嗎?我們應該一開始就告訴孩子,你本來應該怎樣做,即使沒有別人的問題。

這才是從客觀角度處理問題和教育孩子。

我們把上面的說法叫做「歸因錯誤」,它的最大問題就是讓孩子找不到對與錯和客觀依據,發生任何問題都在找客觀原因,這在本質上還是反應父母的待人接物水平,父母的三觀都在不知不覺中傳遞給下一代,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總會說不能這樣或者那樣,否則媽媽該生氣了,其實根本沒有找到事情的根源正確對待,而是找到孩子比較懼怕的點,讓孩子膽怯而已。

這樣發展下去,孩子就會一直試探父母的底線在哪裡,每次犯了錯誤,媽媽會生多大的氣,孩子的大腦在飛速發育,一旦讓他知道家長的底線在哪裡,他就可以肆無忌憚地犯錯誤了。

很多孩子長大後,總是在抱怨中過日子,抱怨父母不是那麼有錢,抱怨社會對自己不公平,抱怨女朋友嫌貧愛富,從來不在自己身上找問題,也就無從去反思和改正,這樣發展下去將是多麼可怕的人生,這就是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只要出現問題就是別人的問題,《巨嬰國》里提到巨嬰遇到事情就喜歡在外界找原因,不敢承認失控,失控會引發巨大的無助感,就是這個原因吧。

「一想到父母居然不用考試,就覺得真的是太可怕了」,誰也不是出生就變成熊孩子,關鍵是父母怎樣教育和引導,孩子的教育成功與否,關鍵還是要看父母是否堅持學習並且三觀正確,教育的點不正確,即使不寵不慣,孩子將來也會出現大問題,從現在開始,讓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