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不給你!當孩子這樣說時,父母要注意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兩位年輕的媽媽帶著孩子偶爾在書店偶遇,本來是互不認識的兩個家庭,由於孩子年齡差不多,在媽媽們選書時,兩個小孩很快就在書店玩了一起。

可好景不長,兩個孩子為了一漫畫本書爭執了起來。

一個孩子拿著書就是不讓另一個孩子看,另一個孩子非要搶。

這一下原本安靜的書店一下子熱鬧起來,拿著書的孩子母親怎麼勸都不行,孩子始終不願意把書和另一個孩子分享。

在媽媽越勸孩子越是不給,甚至還開始生媽媽的生。

孩子的自私,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育兒問題。

年輕媽媽們千萬不要把這不當回事,認為這時孩子成長的過程「孩子小,哪裡懂什麼分享。

他認為喜歡的東西就是他,等長大了他自己就會願意分享的。

」?

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這不是孩子成長的問題,而是在育兒中的一個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家長們的這種過分溺愛帶來的危害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因為很多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在家中也是被溺愛的,開始時少有分享意識,當孩子走出家門,來到幼兒園或者學校時,面對的是不再以他為中心的同齡孩子。

孩子的想法是其時很簡單:「別人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他。

例如:

小朋友找他借玩具,他擺擺小手說:「不借,借給你,我就沒玩了。

」他手裡拿著好吃的東西,同學開口向他要,他也藏得緊緊地:「不給不給,給了我就沒了。

這個時候,不願意分享將會讓孩子無法融入這個新的大家庭中。

別的孩子圍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好東西,或者是有趣的事,不願意分享的孩子呆坐在角落的時候,他是不是會覺得孤獨和無助呢?

試問,一個從小不願意分享,只懂得滿足自己的人,如何在自己的世界裡成長呢?

在鄭州崑崙華府幼兒園的蒙氏教育中的混齡班,教師都會鼓勵不同年齡之間小朋友們的去分享事物,讓孩子們在一起享受幼兒園這個大家庭。

而家長們此刻也需要反思一下: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分享了?

外在原因:家長的溺愛形成了孩子的「自私」

現在的獨生子女,可謂是家裡的「獨苗」。

爸爸媽媽,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所有人都圍著「獨苗」轉。

「這個好吃,多吃點。

」「寶寶,這個喜歡嗎,給你買。

」萬般的寵愛和遷就,也就讓孩子覺得:「我要什麼就一定要得到,我喜歡的東西就是我的,別人不能碰。

只要稍稍不滿意,就用大哭或者其他方式來進行抗議。

結果就是:孩子想要的東西得到了,「我即世界」的想法加深了。

自身原因:孩子還處在自我意識萌芽階段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幼兒自我意識形成和發展的最初階段,他們心理活動都單純圍繞自我出發,接觸、了解與自己緊密相連的人和事,獲取自己想要的一切東西;他們所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是從滿足自己的生理和安全等需要出發的。

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去分享事物呢?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處於自我意識萌芽階段的孩子,會模仿所看的人和事。

作為最近的父母,應該起到示範作用。

例如: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員自私自利,愛貪圖小便宜,遇事斤斤計較,過於「小氣」;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員常常叮囑孩子自己的東西不給別人吃,玩具不許別人玩等。

孩子還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他們都會覺得父母說的是對的,自然也會這麼做了。

改變小朋友根深蒂固的「我即世界」的想法,需要引導他的意識,從心理方面幫助他養成分享的習慣。

其次: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除了「摘星星」這類的要求外,家長也是盡力滿足。

其實,正是父母對孩子的溺愛,造成了孩子的自私。

父母不要溺愛孩子,應該讓他知道,好東西是要拿出來分享的,而不是自己獨占的。

不要因為孩子的撒嬌哭鬧,就在他所有的要求面前百依百順。

父母對於孩子的要求要有選擇性的去滿足,對孩子提出的不切實際、無理的要求,父母必須堅決而明確地加以拒絕,並給孩子講明拒絕他的理由。

最後:通過小事和細節引導孩子

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

在家裡吃飯的時候,特意燒一些他愛吃的菜,並讓他把這些菜夾給父母或者外公外婆等家人。

如果不願意,告訴他這些菜明天還會有,應該大方一點;

在去幼兒園時,可以讓孩子帶上自己喜愛的玩具或者吃的,並叮囑他給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或者分給其他小朋友一起吃,讓孩子形成心理暗示:這些東西不是我一個人的,是要分享給其他小朋友的。

所以,父母需要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以正面教育為主,激勵幼兒分享行為的形成。

如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並告訴孩子,分享出去的只是一個座位和短暫的勞累,但收穫的是他人的讚美和心靈的快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不喜歡分享就是小氣嗎?

當你想讓寶寶分享的時候,你是否這樣說:「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玩吧。」「把你的零食和分點給其他小朋友吧!」而寶寶的態度是:「不給、不給,這是我的!」寶寶這麼堅決,感到很尷尬,心中有個疑

孩子被寵壞的7大表現,看你家娃中了幾條?

為了孩子健康成長,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愛,但愛得過度就變成了溺愛。溺愛是一種不健康的親子之愛。以下7大表現,就是孩子被寵壞的信號,請家長迅速自測,看看自己家的孩子中了幾項。1經常對家人和外人發...

正確面對孩子的「自私」,家長要這樣做

孩子到了自我意識萌生的階段,有時會出現一些「自私」的行為,比較常見的有霸占玩具、私藏東西、搶占家人等。很多父母感到很頭疼,對此「自私」行為所採取的政策就是斥責打罵, 希望孩子不要養成自私的壞習慣...

溺愛會帶給孩子四大問題

現在很多家庭中都是獨生子女,爸爸媽媽將所有的關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對其是有求必應。殊不知,這種溺愛過度的教育方式會帶給孩子極大的傷害,更是其良好行為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