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屢教不改的犯錯,如果不放棄我們該怎麼做才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屢教不改的犯錯,如果不放棄我們該怎麼做才好?

孩子老是犯錯誤,或者犯了錯誤接受教育後屢教不改,這樣調皮的孩子讓我們做父母的最是頭疼。

那麼我們將要如何來對待犯過錯誤的孩子們,這是我們面臨兒童期成長教育過程里的一大學問。

首先我們看一下家長和老師們在兒童犯錯誤時通常會採取哪些相應的做法。

1、斥責。

魚兒的姐姐很瘦,平時吃飯都很挑,有時候吃飯都是一粒一粒選著吃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米粒裡頭有蟲子呢?

有時候吃飯就包嘴包口的,包的太多了就嚼也嚼不動就,吞也吞不下去,還把腮腺兩旁鼓的高高的,像極了一隻小青蛙。

每當這個時候她父親就會拿個衣架敲打座椅,尖著嗓門喝令她加快速度吃飯,並限制時間,規定在半個小時之內吃完一碗飯。

這個時候她總是含著眼淚倔強的,慢吞吞的嚼著,看她吃飯真是心疼又心急。

2、懲罰。

當幾次斥責無效後,孩子她爸改變了對策,規定一碗飯半個小時吃完,沒有吃完,不准看電視,而且還要當場罰跪,跪半個小時後才可以起來寫作業。

3、堵嘴。

當孩子哭鬧沒完沒了的時候,有時候真想用個棉花或者膠布把孩子的嘴巴給封過來,以為堵住嘴了就會讓孩子安靜。

那次孩子為個橡皮擦哭的不可收拾了,我氣的用手捂住她的嘴巴,最後她哭的更為兇猛,而事後自己也感覺這個行為太惡劣了,並向孩子道歉取得她的諒解,這樣的封堵真的是將近失控的節奏了!

4、訓話。

魚兒不願意寫字,怎麼哄也不願意抬筆,就算好不容易寫了快一整版字了,她覺得不如意,就都會擦掉,也不管作業能不能夠完成,就這樣去學校了。

老師看到沒有寫完作業的她,還趾高氣昂的指點著其他的小朋友寫字,於是把她叫到一邊,你作業怎麼回事?為什麼沒有寫完?你知道這是第幾次了嗎?本來還在得意的她瞬間就淚眼汪汪,還被老師罰到一邊。





以上的罵、罰、堵、訓正是家長、老師們在孩子犯錯誤時最常見的教育方式。

其實這些都是兒童教育的誤區。

有教育專家曾經這樣說過:「犯錯是孩子的權利。

事實上,孩子正是通過不斷犯錯來得到成長的。

既然是權利,既然是成長中必須的,可見害怕孩子犯錯,不讓孩子犯錯,採用各種手段防範孩子犯錯,是當代父母正在做的事情。

孩子的犯錯,通常具有普遍性。

以為只有自己孩子這樣做,然後和其他母親一溝通,原來孩子都一樣,也就是說,同一年齡段的兒童,容易出現相同的錯誤。

如果家長和老師用防堵的辦法,從源頭上否定孩子犯錯,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反倒對孩子的成長體驗來說是一種損失,導致小錯不犯,只犯大錯,那個時候就為時已晚了。

我國當代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孫雲曉說過這樣一段話,很值得我們的家長深思。

他說:「孩子在小時候犯錯誤是很正常的,甚至是非常需要的。

如果藥家鑫小時候多犯些錯誤,並且知道犯了錯誤是有辦法解決的,他可能不會有今天這種悲劇,他是太害怕犯錯誤了,犯了錯誤就想徹底掩飾,結果導致殺人。

也許可以說,小的時候不犯錯誤的孩子,長大了要犯大錯誤。

小的時候溫順乖巧的孩子,長大了可能叛逆的驚人。

」如果我們能從藥家鑫事件中悟齣兒童成長教育的精髓,就可以避免許多人生悲劇的發生。

為什麼說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一定要有的體驗呢?

首先是學會生存的必要,其次是增長見識的必要,再其次是錘鍊意志的必要。

人類的孩子與哺乳動物小時候一樣,要從小培養他的各種能力,才能獲得生存的本事。

孩子小時候犯一些錯誤,通過這些錯誤來探究與外界或他人的關係,也可以獲得對錯誤的部分免疫。

因為只有不怕犯錯,孩子才能勇敢地去面對生活與學習中的一切情景。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人生應當做點錯事。

做錯事,就是長見識。

」羅曼·羅蘭說的是人的一生,成人尚且如此,兒童更不用說。

其實,如果我們的家長明白了這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就會用全面、發展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不會因孩子的一時失誤或表現不佳而大發雷霆。

當然,允許孩子犯錯,並不是鼓勵孩子犯錯,而是應該順應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輕鬆、自由、快樂的狀態下,在相對真實的環境中多感知、多體驗、多操作、多活動,他們有權利淘氣一下,搗點小亂。

孩子犯錯時,冷靜地對孩子進行正面教育,是一種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

但這種教育,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是要就事論事,別牽扯太多,更忌講大道理或是空洞地說教,引起孩子的反感。

如果是孩子在嘗試新事物的過程中犯了錯誤,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找出原因,並鼓勵孩子再次嘗試,讓孩子的自信心在不斷嘗試中得到保護和增強。

如果是老毛病未改,一犯再犯,則也要以寬容與耐心,給予孩子改正錯誤的機會。

注意冷靜地聽聽孩子的想法,幫助孩子分析自己屢犯不改的原因。

第二是對於犯錯誤的孩子,仍然要以鼓勵為主,恰當的懲罰為輔。

孩子主動承認錯誤時,父母要給予鼓勵,並指出錯誤的危害性,讓孩子在鼓勵中知錯改錯。

父母還可以借用自己犯錯誤時的情形,告訴孩子「這個錯誤我也犯過,讓我告訴你應該怎麼辦。

」幫助孩子從失敗和錯誤中走出來,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戰勝困難的信心。

德國一位兒童教育專家在談到許多家長對孩子管教不當的一個現象時說,父母們常常錯把「虐待」當「管教」。

他說:「虐待一般是以斥責、咒罵為開始,以不了了之、冷嘲熱諷和冷言冷語的警告甚至毆打而結束。

而管教一般是先說明白錯在哪裡,然後讓孩子知道錯誤,從內心醒悟;最後與孩子和好並擁抱孩子而結束。

」在這位兒童教育專家看來,管教變成虐待只有一字之差,而虐待容易導致孩子產生叛逆、頂撞、報復、搗亂的心理。

為什麼父母們容易把錯誤的虐待當成正確的管教呢?一個很主要的因素是父母總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審視孩子,缺乏給予孩子平等、信任的關懷。

如果父母能夠平心靜氣把孩子當成朋友,通過交流溝通,讓孩子明白犯錯與不良行為的危害性,孩子就會從錯誤中認識自己,從認識中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

總之,要敢於讓你的孩子多犯錯誤,但前提是你一定要懂得如何正確的管教孩子,記住孫雲曉教授的這句話吧:「孩子就是在犯錯誤中長大的,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在於有沒有讓他看到自己的責任,並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讓孩子在犯錯誤之中「增長見識」、「承擔責任」,這便是現代父母正真應該做的事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犯錯時,父母自我檢討過嗎?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事情,有挫折,有困惑,有快樂,有委屈。從寶寶降生,到咿呀學語,再到蹣跚走步,這一年一月的時間裡,總會學到很多東西。有的是通過自己摸索出來的,有的是從大人的身上模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