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都在學習「正面管教」?正面管教到底講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生活中,很多人經常問,正面管教到底學什麼?

有些學習過正面管教的家長說,「正面管教是教給我們家長,不打不罵教育孩子的」。

提問的人更加疑惑了,「不打不罵能教育好孩子?孩子有時候就是要教訓才知道好歹的,不打不罵,那豈不是溺愛了嗎?」

有很多的家長相信,孩子要是適當地打罵的,「不打不罵」肯定不能教育好孩子,因此,也錯過了學習正面管教,甚至其他育兒理念的真正的精髓。

其實,「不打不罵教育孩子」,這種想法太初淺了。

在兩年多的學習與使用正面管教的過程中,我切身感受到,正面管教的真正的魅力以及發揮最大的作用在於,它有一套方法,能讓孩子自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犯的錯誤,並改正,這就省去了父母歇斯底里的吼叫,也不用氣急敗壞地打罵孩子。

這才是正面管教的關鍵,這也是我深深受益的地方。

的確,(如上圖A區、B區),A和B都是正面管教的內容,但是,正面管教的核心,也就是說我們教育最終的目的,是B 而不是A 。

所以,僅僅說正面管教是教授父母」不打不罵,鑑定和善地教育孩子「,這個還是太片面了。

不僅僅是正面管教的目標是教育孩子自省、自律、自覺。

可以說,任何的教育,其實最終的目標就是讓孩子自省,自我管理,自我覺察,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也能自律。

每天自覺寫作業,刷牙,好習慣的養成等等。

那既然我們的目標是奔著B去的,可是,我們父母面對的問題是,我們耳提面命地和孩子說,苦口婆心地勸,孩子就是不聽。

每天的小事情,比如刷牙,寫作業,這些瑣事都能升級成家庭戰爭。

怎麼辦?

那我們就來看看正面管教的工具中,有哪些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省和自律:

1、幫助孩子自省的工具卡—— 錯誤

以前傳統觀念認為,犯錯誤是不光彩的,是不應該犯錯的,要把錯誤扼殺在搖籃里,而正面管教告訴我們,錯誤是學習的良機。

這個工具卡為什麼能幫助孩子「自醒'呢?

我們經常鼓勵孩子,要反省自己的行為,卻往往忽略了,孩子犯錯誤之後,如果感受到外部的壓力,比如:擔心父母的批評,長輩的責罵,事情的敗露,這些來自外部的壓力和恐懼,會嚴重阻礙孩子的學習和自省。

生理和醫學的研究指出,人類處在對外界環境,感到不安全時,血液會流向四肢,準備逃跑,或者反抗來保護自己。

而當人類處在安全的環境中,血液才會更多地流向大腦,人類才會有更多的思考和創造。

那麼孩子也是一樣,當孩子犯了錯,孩子如果害怕父母責罵或者打一頓,他因此感到不安的時候,血液已經沒有好好滋養他的大腦,所以是沒辦法好好思考他究竟錯在哪裡?下次該如何做,以及從錯誤中學到什麼。

而如果,孩子感到環境是安全的,他會從這些擔憂中,跳出來,就會轉向現在的」自己內在思考「,怎樣在錯誤中學習。

這種由外部的恐懼壓力,變成內部的解決問題的動力,就是孩子自省的核心與實質。

所以這張工具卡,就是教父母怎樣引導孩子,我們只要做到卡片上提出的:

1、以同情與和善回應錯誤,而不是羞辱抱怨說教。

(為了讓孩子沒有外部壓力,如上所述)

2、合適的時候,用啟發性問題,幫助孩子探索錯誤的後果

(為了讓孩子自己思考)

3、分享犯的錯,以及能從中學到什麼?(總結經驗)

只要按照上面的步驟,我們就能輕而易舉地啟動孩子的」自省」模式,而避開了我們常用的錯誤的說教模式。

就算打一頓,罵一頓,孩子「聽話了」,但是孩子是因為害怕媽媽生氣而不敢犯錯了,但是,如果沒有大人看管,孩子會怎麼樣呢?他會自覺嗎?我們要培養孩子的是,就算知道大人不在的情況下,也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

所以,孩子並不是通過說教,或者打一頓,就能夠學會反省的。

要花時間訓練孩子。

沒有人能夠不犯錯,孩子會犯錯,我們大人也會犯錯。

學習過這個工具卡以後,才明白,錯誤本身不可怕,而是不會引導孩子正確看待錯誤,不會從錯誤中學習,才是可怕的。

上面講了自省,那我們再看看下一條,如何幫助孩子解決自律的問題,如何讓孩子自己刷牙,主動寫作業。

2、幫助孩子自律的工具卡——日常慣例

日常慣例表是一個非常就簡單的工具,可以解決一個大家都會遇到的挑戰,孩子「磨蹭」

並幫助孩子建立自律。

日常慣例表,為什麼是一個神奇的工具?

因為它的秘訣就在於,這個是孩子自己設計,自己構思,自己主動參與,到了刷牙的時刻,我們家長省去各種嘮叨與說教,直接問孩子「慣例表中的下一項是什麼?」就可以了,孩子從中體會的是自主、自己對自己負責,同時感受到了父母對他的尊重。

還有要注意,日常慣例表不是用來控制孩子的,這是孩子自己的慣例表不是我的,我只是協助,有了這樣的心態,慣例表才能發揮作用。

除了日常慣例表,我們幫助孩子建立自律的工具卡還有,積極地暫停、約定等工具卡。

幫助孩子建立自省的工具卡還有,自然後果,孩子的自主權等等一些非常好用的工具,這理應為篇幅和時間的關係,我們不能一一贅述,但是家長們可以立馬行動起來,買一本正面管教的書,按照書中的方法,把這些工具用在平時和孩子的互動中。

魯道夫.德雷克斯在《children: the challenge》中提出:

「如果我們不花時間去訓練孩子,我們將花更多時間去糾正未經訓練的孩子。

不斷的糾正,無法「教」會孩子,因為批評是會令孩子沮喪和惱怒的。

每一個父母都有兩次機會塑造自己孩子的生命。

遺傳基因是一次,它決定的一個人身體各方面的上限,而後天的家庭教育,則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夠利用自己的條件走得很遠。

所以,唯有父母的學習,才能把握住這第二次塑造孩子生命的機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放養,真能讓孩子快樂嗎?

點擊上方「育兒網」即可訂閱獲得專業育嬰師定製備孕至6歲育兒知識現在很流行放養這一教育方式。這一代父母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要努力,什麼都學,只有考上大學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等到他...

如何對待和教育孩子犯的錯誤?

孩子犯錯是常有的事,要怎樣教育犯了錯誤的孩子更是家長們值得共同探討的問題。在孩子的成長中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對待和教育孩子犯的錯誤呢?下面提供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家長如何正確的批評孩子?

批評是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之一。恰當的批評可以幫助孩子改正錯誤,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反之,則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起到相反的效果。怎樣批評犯錯誤的孩子,既能產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又不傷到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