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父母7大家規,你做對幾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美國是個非常重視教養的國家,在公共場合很少看到亂跑、喧譁的孩子,如果有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大人也會馬上制止。

不僅不「熊」,美國孩子們還多給人留下「很有教養」的印象,這得益於美國家長從小教孩子good manners(良好的舉止)的重要性,這不僅要求孩子守規矩,還得懂得尊重他人、懂得與人相處。

下面是美國孩子在待人接物方面的一些優秀習慣,對應美國父母的7大家規,也許能給家長們一些參考。

家規1:不壓抑孩子表達欲,但一定要學會傾聽

「我經常陪孩子去社區的圖書館聽繪本故事,有時一場故事會有二三十個孩子和家長參加,小小的圖書館顯得很擁擠,但是孩子們都很安靜,更不會看見有人在打鬧。

如果偶爾有孩子控制不住自己想說話,大人會把食指放在嘴上示意他們安靜。

」一位定居美國的中國媽媽說道。

此外,美國家長還會教孩子打斷大人說話是不禮貌的,需要等大人說完後,再示意自己要發表意見。

一位美國媽媽的兩個孩子很好動,她為了不壓抑孩子的表達欲、又不顯得無禮,和孩子們約定:如果她在和其他大人交談時,他們要是想打岔,就捏住媽媽的小指,作為他們的「暗號」。

這樣媽媽會創造機會讓他們發言。

當然,不插嘴這一條在課堂上不適用,美國的課堂鼓勵孩子們盡情發表自己的觀點。

▋家規2:打噴嚏時,一定要擋住鼻子

在美國,小學入學後的第一堂行為禮貌課上,必定會教孩子們「cover your nose when you sneeze」(打噴嚏時用胳膊或者紙巾擋住鼻子),這是美國公共場合約定俗成的規矩。

在公共場合玩耍時,如果有孩子打噴嚏或咳嗽,爸媽會立刻告訴他們要cover your nose,這樣做是為了防止細菌的傳播,也是一種禮貌。

5歲以上的孩子,在打完噴嚏後,家長還會教他們說一聲」excuse me」, 意思是「抱歉」,能更好地體現出孩子的教養。

另外,在公共場合挖鼻孔,對著別人的臉打呵欠也屬於不禮貌的行為。

▋家規3:Wait your turn

這是一個不太容易翻譯的表達,中文意思是「得等到輪到你」。

「天氣熱時,我幾乎每天下午都帶孩子去社區的游泳池游泳。

紐約的高溫天,游泳池常常擠滿了孩子,門口買冰淇淋的小哥生意也異常火爆。

但孩子們都自覺排隊,有時候隊伍會繞草坪彎彎曲曲的排上十幾米,但從來沒有見過插隊的孩子。

」一位定居美國的中國媽媽說道。

此外,在美國坐升降電梯,大家也會自動分開在兩邊等候,電梯來後等裡面的人先下,外面的人再上去,很有秩序。

進電梯後,站在門邊的人會看一下後面還有沒有要進來的人,如果有,會扶住門等他。

最後門邊的人還會主動問站在裡面的人要去哪一層,幫忙按按鈕。

▋家規4:進門後,幫後面的人扶住門

在美國,無論大人小孩都有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進門後,會幫後面的人扶住門,直到對方走過來自己扶住了門,再鬆開。

孩子在這種環境中耳濡目染,自然也會學會這樣做。

想像一下,一個幾歲的小孩,賣力幫你扶住門的樣子,是不是很暖很感人?

▋家規5:只取所需,不要浪費

不知道大家去超市有沒有見過這樣的情景,有人或許只買了三個蘋果一盒雞蛋,他卻要把蘋果分成三個塑料袋裝,多餘的塑料袋是要拿回去裝垃圾。

其實,這樣喜歡多占便宜的事情,在我們身邊,並不少見。

Take one at a time——在美國的公共場合經常能聽到這句話,意思是「一次只取一個」,在圖書館上藝術課,家長會對孩子說,一次請只拿一張紙,參加社區活動有免費點心,家長會告訴孩子一次只拿一個餅乾,給後面來的人留一些。

盲目占有,是不道德的。

▋家規6:說話時正視對方的眼睛

據觀察,大多數孩子說話時,並不會本能地去看著對方的眼睛,但美國人認為,說話時正視對方的眼睛,是有禮貌的表現。

目光游移,會讓人覺得講話的人不自信、不能委以重任。

當你想要說服別人某件事時,如果可以目光陳懇地看著對方,或許就成功了一半。

▋家規7:見到人先打招呼,受人恩惠表示感謝

美國孩子們很小就要學一些基本的禮貌用語,這是美國人眼裡良好教養的重要部分。

Please(請):這個詞可能是美國孩子學會的第一個謙詞,被家長孩子們稱為magic word(有魔力的詞)。

Excuse Me(抱歉):在擁擠的地方,想要從別人身邊擠過去,最常用的詞就是excuse Me。

如果你有急事,別人聽到這句話都會自動為你讓道,也不會顯得無禮。

Sorry(對不起):學會道歉,是教養的另一個基本維度。

美國家長常常告訴孩子們,一句sorry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衝突。

自己做錯了什麼,及時表示抱歉,也是有風度和教養的表現。

Thank You(謝謝):美國人喜歡隨時把謝謝掛在嘴邊,和吃飯一樣自然。

美國家長從小就會教育孩子,無論別人舉手之勞幫助了你什麼,都應該得到一句謝謝。

不少美國學校專門有一門課,就叫做Learn Polite Words(學習禮貌用語),老師還會和孩子們專門做一個禮貌用語的展示板,隨時提醒孩子們。

很多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課堂還會用一個小遊戲訓練孩子的教養,叫做Mr. Manners(禮貌先生),玩法很簡單:父母或老師扮演Mr Manners,他們會分別講一些禮貌和不禮貌的話,請孩子們去辨別哪些屬於Good Manners(良好的舉止)。

以上7條家規,是美國父母對孩子的基本要求,我們也可以借鑑與學習。

要做事、先做人。

現在的孩子未來面對的肯定是一個比現在更廣闊、更文明的的世界,對教養也就有更高的要求。

給孩子定家規,教孩子禮儀,並不是因為擔心孩子被說沒教養,擔心沒面子。

而是讓孩子明白,教養是一種尊重,出自內心的主動尊重。

不但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我人格的尊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定要把這些教養教給孩子,不要太晚了

其實每個人都喜歡有教養的孩子。如果一個小孩兒跟大人說話有問有答很有禮貌;能在飯桌前安安靜靜坐著把飯吃好再自己把盤子收了;坐電梯會在一側等裡面的人出來再進去並且在電梯裡全程安靜。......大人就...

把握好這幾個細節,想讓孩子沒教養都難

周末和閨蜜一起在餐館吃飯,旁邊一桌坐著兩個家庭聚餐,其中有三、四個六七歲的孩子,一會兒拿筷子敲碗、大吼大叫製造噪音,一會兒追逐打鬧、亂跑如入無人之境,周圍的人都因為這些熊孩子的行為影響了進餐情緒...

家長注意!管住孩子,別讓他成為「熊孩子」!

這些孩子往往做出一些極壞的舉動,卻又讓我們哭笑不得,因為我們覺得畢竟是孩子,可這樣的意識卻成了熊孩子父母的擋箭牌「畢竟是孩子,你幹嘛和孩子計較。」熊孩子最可怕的地方在於他們意識不到自己的惡劣行為,

不要讓孩子輸在「教養」的起跑線上!

人們習慣以「沒教養」批評一些人的不良表現,但究竟什麼是「教養」?教養如同風一樣,存在於無形,須從個人的言行察覺、推測及判斷,不斷的省思與探討。既然教養如風,又該如何讓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