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孩子哭,你是親生的父母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言(化名)是一個懂事乖巧的女孩,初入園時不哭不鬧,一副大姐姐的樣子,還能幫助老師安慰其他小朋友。

但是老師發現,小言在入園的兩周時間裡,偶爾也會有情緒低落想家的時候,眼淚在眼睛裡打轉卻不會落下。

能看得出爸爸媽媽對她的教育很用心,一直在鼓勵她勇敢、堅強。

小言入園第三周時,因為生病休息了一周。

到第四周來園時,老師明顯感覺到小言的情緒波動較大:小言自從早上入園後,就一直憋著眼淚,看起來很難過的樣子,老師把她領到一邊,對她說:「小言,你想哭就哭吧,不要憋在心裡,你可以哭出來,等你覺得好點的時候,再做事情。

」於是,小言開始放聲大哭。

過了幾分鐘,小言對老師說她好點了,然後開始玩玩具。

這樣的事情一天裡發生了三次,早中晚各一次。

晚上,小言媽媽晚來了一會,班裡只剩下小言還沒被接走,她便開始哭泣,媽媽到了以後,她就一直抱著媽媽不放手。

老師就和媽媽交談,找尋小言突然這麼不適應的原因。

通過和媽媽的交談,老師找到了小言的癥結。

1、被語言束縛的堅強

小言的爸爸媽媽在生活中一直教導她要堅強,不能哭

在五個月的弟弟面前,小言更是被要求:你是姐姐,要堅強,不能哭,給弟弟做榜樣。

所以小言難過時,總是壓抑自己,內心的情緒沒有得到釋放。

2、被壓抑的入園焦慮

對於小言這樣一個三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哭泣是宣洩內心焦慮、表達自己低落情緒的最直接方式。

然而小言不敢哭,她已經形成了:哭就是不堅強的表現的潛意識

而且小言害怕自己的「不堅強」會引來大人更加的不滿。

3、安全感不足

小言在初入園的兩周里一直壓抑著自己,之後因生病在家休息一周,極度的粘著媽媽,尋找安全感。

當第四周再入園時,她的內心糾結、痛苦更加無法自我排解。

4、關於死亡的話題

在家休息時,奶奶和小言討論了關於死亡的話題,但是三歲的小孩子還無法從真正意義上理解。

況且安全感不足的她,本就總是怕家人會離她而去,導致小言有時晚上會哭著醒來,並說媽媽不要離開我。

當孩子的情緒被壓抑時有哪些表現呢?

1、「無端」哭鬧

幼兒心理壓抑時,受語言發展的制約,往往表現為情緒化,喜怒無常,「無端」哭鬧。

2、自我封閉

行為特徵:不吵不鬧,沉默寡言,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來,雙眼無神地對著窗外發獃,對成人的問話不予理會等,把自己的心靈之窗悄悄地關閉。

3、變相依賴

出於一種本能的應激反應,孩子會主動尋找一些安慰、安撫的方式,來緩解壓抑產生的衝動,如通過吮吸手指、咬指甲、玩弄生殖器、抓衣角等。

4、不安的睡眠

把嬰兒或咿呀學語的孩子和父母分開,孩子會很自然地感到焦慮,如果你的孩子長期睡不好,那一定是有什麼事情在困擾著他。

5、拒絕吃飯

如果孩子出現厭食,往往是孩子的情緒出了問題,如果對此忽視,就有可能發展成飲食節律紊亂。

6、攻擊性行為

咿呀學語的孩子也會發脾氣。

語言能力有限的孩子,減輕壓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負玩伴。

7、過度憂慮

會因為敏感話題而緊張,害怕家人的離去,朋友的離去。

在成人的眼裡,幼兒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大部分幼兒都有過壓抑心理的不良情感體驗。

情緒壓抑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1、空間、交往壓力

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的成長環境,往往是家中封閉的物理空間,並且在這個空間中交流的是有限的幾個成人,甚至在一天中的很長時間可能就一個人。

孩子活動空間狹小,缺少同齡玩伴。

孩子好動、好玩、好交往的天性受到壓抑。

2、心理健康問題的忽視

經常看到一些父母、成人在孩子哭鬧時,粗暴地下令:「一、二、三,停!不許哭!」父母總認為幼兒好哄好騙,一塊糖果,就可以讓孩子破涕為笑,卻不知幼兒情緒不穩定、易變的特點只是它的外在形式,這種經常被壓抑的情緒體驗對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是會產生不良後果的。

3、不正確的教養態度

一是過高的期望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夢想,卻給孩子無形中增加了身心負擔,把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強加於孩子身上,也不管孩子有沒有興趣,一廂情願、盲目地讓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訓練。

雖然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續,但不是你人生的重來!

二是要命的攀比

家長之間攀比嚴重。

別人家的孩子表現得有禮貌,那自家的孩子豈能是沒禮貌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會背唐詩啦,那自家的孩子也要會。

別人家的孩子開始學習藝術類課程,那自家的孩子也要跟上……這麼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何不去別人家當媽媽?

三是不正確的愛

家長對孩子溺愛保護過度,將掌上明珠養成了溫室中的花朵,導致孩子稍受挫折就會產生抗拒、挫敗、壓抑等反應。

「虎爸虎媽」型的「嚴愛」。

要求孩子必須處處爭第一,如若不然,家長便打罵教育。

所以說,父母並不是那麼好當的!

4、身心承受力低

幼兒受經驗、知識、能力的制約,挫折承受力普遍偏低。

外部世界對幼兒而言是陌生而神秘的,這種陌生而神秘感驅使幼兒有強烈的探究慾望,一旦這種強烈的探究感得不到滿足,或由於受自身知識能力制約而受挫時,可能給幼兒心理帶來一定的負擔,最為突出的是幼兒缺乏自信,懼怕新事物,甚至產生自卑心理。

解決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解決的第一步:認真觀察孩子,找到孩子產生壓抑性心裡的主要原因,對症下藥,不要盲目慌張。

1、減輕外界環境的壓力

在幼兒園、家中,都給孩子創造一個相對輕鬆、愉快的環境。

在幼兒園,師幼之間應建立一種友愛、融洽的人際關係。

教師對幼兒應充滿熱情和愛心。

言語、態度要和藹、親切,尊重幼兒的人格,保護幼兒的自尊,不隨便訓斥、體罰幼兒。

幼兒受年齡因素的制約,難免會犯錯誤,教師應允許幼兒犯錯誤,並給予改正的機會。

教師要一視同仁,關心每一位幼兒的成長,做到不歧視,不偏見。

利用集體活動,幫助引導幼兒建立友好的同伴關係。

在家中,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無原則的愛,反而不利於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

愛要適度,尊重幼兒的興趣愛好,不對幼兒提出過高或不切實際的要求,減輕幼兒的心理壓力。

2、正確對待孩子的需求

重視孩子的正當需求,在延遲滿足的基礎上,適度滿足。

當需求過於順利和過於苛責時,都會產生合理滿足得不到時的挫敗感、畏懼感。

時間越長,被壓抑的情緒體驗就越強烈。

例如,當帶孩子在超市購物時,孩子面對那麼多新奇得東西格外喜歡,一下子會要求很多,這時候可以說:稍等、不急,或者說,每次購物只能夠買一件你最喜歡的東西,這是原則。

3、提供情緒釋放的機會

情緒釋放是心理治療的一種方法。

允許孩子發發脾氣、大哭一場。

當成人發現孩子心理壓抑時,抓住最佳時機與幼兒進行輕鬆的交談。

首先應該讓孩子明白並體會到父母正在關心著他,耐心地引導幼兒將心中不快的感受傾訴出來。

將憋在心中的情緒通過不同的方式釋放出來。

這樣不好的情緒才不會在心中越積越多,最終形成心理疾病。

4、提高挫折承受力

在老師、家長有計劃、有目的的創設中,給予孩子受挫折、戰勝挫折、增強自信心的教育。

現實生活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挫折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沮喪,另一方面又能給人以教益。

一方面要避免幼兒經受重大挫折,防止嚴重的心理創傷;另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培養、鍛鍊幼兒的挫折承受力。

5、培養積極的情緒

在孩子獨立自主地完成各種活動後,要給予孩子正面的表揚和支持,從而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在遇到事情時能夠積極應對,接受挑戰,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情緒。

孩子雖然年紀小,卻也有自己的情緒。

面對開心和不愉快的事情,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泄方式和途徑。

愛孩子就要懂得如何去愛,要用正確的方法去愛孩子。

希望每位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自己也學會成長!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大愛幼教社」原創內容,如若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大愛幼教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剛入園,家長一定要這麼做!

孩子剛入園,家長一定要這麼做!一、家長看到孩子回家的第一句話:(1)好寶寶,和媽媽說一說:今天都幫小朋友做什麼事情了?(2)看到你的表現,媽媽真開心!二、準時接送,不中途探望送孩子入園,由於不適...

入園倒計時 家長應該這樣做

上幼兒園是幼兒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到幼兒園後,一切都陌生得難以接受了,幼兒就必然會產生不安感,由於這個時期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他們稍不合意就會發脾氣、大聲喊叫、哇哇哭鬧。因此,...

怎樣讓孩子去幼兒園不哭呢?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寶寶到了去幼兒園的年齡了,送寶寶去幼兒園總是哭,不願去幼兒園,不去又不行,硬是要他去,但是一天到晚哭個不停看著也不好受,這到底該腫麼辦呢?下面分享幾點經驗,希望對...

家長課堂丨一文幫你解決幼兒分離焦慮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他們的人生就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分離,每一個新階段的成長都代表著一次新的分離。進入幼兒園,是小朋友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幼兒從家庭邁入幼兒園,環境有了巨大的改變,此階段被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