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逗小孩是陋習」? 網友含淚列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期,在廣西和四川發生兩起和孩子喝酒相關的悲劇事件,都是因為長輩逗小孩喝酒,結果一個小孩繼發性腦損傷,另一個酒精中毒搶救無效身亡。

事發後有人指出,悲劇的背後除了相關法律監管缺失,更是「中國式逗小孩」陋習作祟。

有媒體在網上做了隨機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有將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周圍有小孩被大人灌過酒。

哪種逗小孩方式你不能忍?

哪種逗小孩方式你不能忍?

哪種逗小孩方式你不能忍?

調查顯示,最常見的「逗小孩」做法是「對小孩說『媽媽不要你了』」(38.14%)。

排在第二位的是「不熟悉的人親小孩或者摸小孩的臉」(16.1%)。

緊隨其後的是「問小孩『愛爸爸還是愛媽媽』」(14.83%)。

而「把小孩舉起來拋」和「對小孩說『讓媽媽給你生個小弟弟/小妹妹』」也是受訪者最常見到的「逗小孩」做法。

另外,選擇「彈男孩『小雞雞』」和「逗小孩喝酒」的受訪者比例分別為4.66%及4.24%。

最遭討厭的「逗小孩」方式是哪種?「彈男孩『小雞雞』」選擇比例達31.36%。

「逗小孩喝酒」則排在第二位(19.07%),「對小孩說『媽媽不要你了』」這種嚇唬小孩的做法是受訪者第三討厭的方式(18.22%)。

網友有話說

「中國式逗小孩是陋習」登上熱門話題榜以後,很多網友表示痛苦的童年被喚起,紛紛就自己最受不了的逗孩子陋習含淚發聲。

【拍磚派】

蝸牛聲聲慢:「媽媽不要你了」——最討厭有人和我孩子說這個!還有老人當孩子面表演吐煙圈!

泛歌燈火:我最討厭的是當小孩聽到大人們在討論什麼的時候小孩很認真地說一句自己想說的,大人無論什麼時候第一句話就是:大人說話,小孩兒別插嘴!去一邊兒去。

[別煩我]從不認真聆聽或回答。

就算孩子的思想不成熟,這不正是你開始引導的時候麼。

這等於扼殺、忽略和不尊重孩子成長中的思想!

熊豆豆的姐姐:小時候院子裡大媽老是逗我,你媽不要你了啥的,當時生氣瞪她們,那群女人就會大笑你看還生氣了,哈哈哈.。



當時媽媽還在旁邊捂嘴笑。

當時覺得真的可不被人尊重了。

真不知道那群女人是閒的慌還是更年期。

Curieux-:小時候就被說是垃圾堆撿來的、關鍵最噁心的就是說我媽是蚯蚓或者是賣紅薯的,真的太噁心了,我也不知道我們家的大人,都是有沒有常識,導致我現在見了蚯蚓就噁心,從來不吃紅薯。

陳歡歡歡樂多:我體會較深的是,當我有了弟弟的時候別人逗我說你看你爸媽嫌棄你是女孩,都給你生弟弟了。

我想我是當真了,所以曾經有那麼一個時候我不喜歡弟弟,現在想來挺慚愧的。

moici:當時聽到一句,簡直覺得說話太有學問,說話人臉上滿滿的洋洋自得:讓你媽媽再給你生個弟弟好不好?」

立立子:年長者應該有危險意識,應該顧及到孩子的感受!給小孩子喝酒真是……!我也被逼過,用筷子沾酒[吐][吐][吐]

【理性派】

青光楚辭:中國傳統思維,很大程度上是把未成年人當成寵物,而不是有思想和情感的獨立個體。

其實,最大的陋習是給孩子穿開襠褲,暴露生殖器,養成隨地便溺的習慣,影響環境衛生不說,還對個人健康非常不利。

雙小玉:以前老一輩人生活條件,思想上都和現在不一樣,但他們的心跟我們現在一樣是愛孩子的,但是沒我們現在那麼小心,去想什麼對孩子好怎樣又不好,但我們也這樣健康的長大了不是。

現在社會更文明了,那我們教孩子文明是有必要,但不能因為出個案例就隨便罵別人怎麼逗小孩子。

隨機行者:不管怎麼樣,反正我不會讓這一切發生在我以後的孩子身上。

巴黎春天的雪:都是沒文化惹的禍。

硫磺書:我認為這個應該叫傻逼式逗小孩,不應該叫中國式逗小孩,中國不應該為一部分傻逼的惡習背黑鍋。

專家:中國人逗弄孩子很普遍

早教專家周令瑜表示,大人像耍猴一樣逗弄孩子做一些不合適的行為,慫恿孩子說髒話以取樂,這在農村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中比較多見,後果是污染孩子的心靈,讓孩子不能區別善惡和混淆是非,而在城市中則可能常見一些言語的戲弄。

比如說,有人會逗孩子說:「你媽媽生了弟弟不愛你了。

」或者說:「你媽媽回不來了。

」孩子沒有獨立的生存能力,會把大人的玩笑話當真,聽到這樣的話會覺得很恐懼,沒有安全感,有的小孩會因此驚慌哭泣,大人卻以此取樂。

而孩子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孩子出現行為偏差,具有攻擊性,傷害自己,其實就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早教胡萍表示,很多中國人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一個玩物、動物或玩具。

「逗」字直接體現我們對孩子的不尊重,沒有把他們當成有獨立人格的個體來看待,這是中國文化當中的缺失,才會導致大家覺得逗孩子是件開心的事情。

很多成年人沒有從上一輩那裡學到正確的育兒方式,從祖輩習得的都是不尊重別人,這也導致他們以類似的方式對待下一輩。

支招:孩子被逗,家長怎應對?

「當親戚朋友逗我們的孩子,大人要怎麼辦?可能礙於情面不好拒絕,如果父母不站出來制止,對孩子又會造成傷害。

」周令瑜說,「但是如何制止也是需要智慧的,既不要忍氣吞聲,也不必發脾氣跟別人大吵一架,可以很智慧地藉口帶孩子走開,或者直接說,孩子不太習慣這樣的方式交流。

大人聽到這樣的話,一般會比較知趣。

周令瑜表示,在這種情況下,父母的反應也是孩子的榜樣。

我們的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當中,總是會遇到不喜歡的場景,這是他要生活的環境,如何增強內心的力量,輕鬆學會應對也是一門學問。

只要家長不要當幫凶,不是沉默無語,只要家長能夠站在孩子身後給他一些支持和幫助,做他的後盾,也給孩子起到示範作用,教會孩子如何與別人交流,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

「到孩子長大一些以後,他也知道如何去面對。

」。

不要抱著誰逗我們家孩子就跟他沒完,甚至撕破臉的心態。

一開始就懷有很大的敵意,那又是滑到另外一個極端去了。

而且這樣會給孩子傳遞一種信息:誰都不要來惹我!這也是不好的,孩子一點都逗不得,那肯定也不是好事情。

①回文章頂部,點「辣媽育兒」進行訂閱

②歡迎關注辣媽育兒的微信號:hotmom-yuer(長按可複製)

辣媽育兒是集育兒、生活、購物三位一體的時尚辣媽交流平台,提供在手機微信上的各種交流,真誠的期待您的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式逗小孩的弊端

【導讀】繼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教育後,又一熱詞——中國式逗小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紅透了網絡。可這一熱詞的背後,卻是令人痛心的兩則新聞:攀枝花2歲男童被灌酒後中毒身亡以及廣西2歲男孩被灌酒後變...

情商提升的方法:戒掉中國式逗小孩

繼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教育後,又一熱詞——中國式逗小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紅透了網絡。可這一熱詞的背後,卻是令人痛心的兩則新聞:攀枝花2歲男童被灌酒後中毒身亡以及廣西2歲男孩被灌酒後變痴呆。看...

逗小孩的正確打開方式

中國式逗小孩的陋習一直存在,今年在廣西和四川發生兩起和孩子喝酒相關的悲劇事件,都是因為長輩逗小孩喝酒,結果一個小孩繼發性腦損傷,另一個酒精中毒搶救無效身亡。 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話題。逗小孩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