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逗小孩的弊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繼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教育後,又一熱詞——中國式逗小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紅透了網絡。

可這一熱詞的背後,卻是令人痛心的兩則新聞:攀枝花2歲男童被灌酒後中毒身亡以及廣西2歲男孩被灌酒後變痴呆。

看完這兩則新聞後,媽網百科心中只覺一百萬隻草泥馬奔馳而過。

摔!這中國式逗小孩的弊端明明何其多,卻永無休止!那麼,家長們應該如何阻止這中國式逗小孩呢?

中國式逗小孩的弊端

灌酒、故意嚇唬、慫恿孩子做「壞事」……中國的熊大人們似乎總愛以逗孩子為樂,有時候逗弄小孩的方式甚至近乎惡作劇。

其實,這些往往都會在無意間給孩子帶來傷害。

下面媽網百科就來給大家細數中國式逗小孩的弊端。

一、讓孩子不能區別善惡和混淆是非

大人像耍猴一樣逗弄孩子,慫恿孩子說髒話以取樂,後果是污染孩子的心靈,讓孩子不能區別善惡和混淆是非。

二、使小孩喪失安全感

一些言語的戲弄,比如說「你媽媽生了弟弟不愛你了」等,會讓孩子把大人的玩笑話當真,並且感到恐懼。

而孩子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孩子出現行為偏差,具有攻擊性,傷害自己,其實就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三、讓孩子感知自己不被尊重

此外,被戲稱「小胖墩」、「小胖妞」之類的,會讓孩子感知到自己不被尊重。

在不被尊重的環境當中長大的孩子,也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別人。

中國式逗小孩的形式

從「媽媽不要你了」、「愛爸爸還是愛媽媽」到「你是從垃圾桶里撿回來的」、「讓媽媽給你生個小弟弟、小妹妹」。

那些年我們經歷過的逗小孩的形式,至今仍歷歷在目。

相關機構就以「中國式逗小孩的形式」為主題,展開了調查。

下面讓我們來細細斟酌調查結果,看看這些中國式逗小孩的形式吧!

一、被灌酒

調查結果顯示,有25%的受訪者表示印象中自己小時候被灌過酒,而另外四分之三的受訪者則表示小時候不曾被灌過酒。

雖然自己小時候被灌過酒的受訪者比例不高,但是受訪者周圍曾被大人灌過酒的小孩比例卻有將近一半,具體為48.31%。

二、用言語逗小孩

「對小孩說『媽媽不要你了』」以38.14%的高比例成為受訪者選出的最常見的逗小孩做法。

而緊隨其後的是「問小孩『愛爸爸還是愛媽媽』」,比例為14.83%。

另外,「對小孩說『讓媽媽給你生個小弟弟、小妹妹』」也是受訪者最常見到的逗小孩做法。

三、彈男孩小雞雞

儘管只有4.66%的受訪者認為「彈男孩小雞雞」是最常見的逗小孩方式,但是這種方式卻是受訪者選出的最討厭的逗小孩做法,選擇比例達31.36%。

四、其他

另外,「不熟悉的人親小孩或者摸小孩的臉」,比例為16.1%。

而「把小孩舉起來拋」也是受訪者最常見到的逗小孩做法。

中國式逗小孩是陋習嗎

「廣西2歲男孩被灌酒後變痴呆」的新聞一出,網上便罵聲一片,痛斥中國式逗小孩這一陋習何時才能休。

不過呀,媽網百科認為,中國式逗小孩未必是陋習。

只要把握好度,自然是祥和一片。

當然,一味地「亂逗」的行為肯定是要被禁止的。

愛逗小孩者,大多具有愛心,而且多為親近之人。

陌生人,不太可能逗你的小孩;沒有愛心的人,一般也不太喜歡逗小孩。

但是,逗小孩不要過度,過度了就不是逗、不是愛、不是喜歡,而是傷害和摧殘了。

如果造成悲劇,那更是得不償失。

中國式逗小孩不是洪水猛獸,只要方式方法運用得當,把握好了度,世間會充滿歡樂,社會會更加和諧;相反,一味地「亂逗」,肯定會「逗」出問題,輕則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重則對孩子形成獨立人格、健康心理造成影響,更有甚者會「逗掉」孩子的生命,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和遺憾。

中國式逗小孩的阻止方法

當親戚朋友不恰當地逗我們的孩子時,應該怎麼阻止才好?這時,適時地直抒胸臆是很有必要的,保持沉默或者陪笑都是不恰當的做法。

家長們可以藉口帶孩子走開,或者直接說,孩子不太習慣這樣的交流方式。

大人們聽到這樣的話,一般會比較知趣。

也可以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勇敢地拒絕別人逗他。

如果家長能夠理性而得體地處理逗孩子的問題,孩子會潛移默化地效仿家長,學習如何應對自己不喜歡的場景,學習如何為人處世。

不過,家長們千萬不能因為礙於面子而保持沉默或者陪笑,更不要替那些逗孩子的人解釋,那樣會讓孩子感覺孤立無援。

當然,也不要抱著誰逗我們家孩子就跟他沒完的心態,那會給孩子傳遞一種信息:誰都不要來惹我!這也是不好的。

中國式逗小孩如何正確引導

中國式逗小孩這一習慣源遠流長,在短期內自是不會消失不見。

對於親戚朋友不恰當地逗孩子的行為,我們無法避免。

但是,引導他們以正確的方式逗弄小孩還是可以實現的。

下面一起來看看如何正確引導中國式逗小孩吧!

當家長發現親戚、朋友們逗弄小孩的方式不對頭時,應當做到以下三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求把他們扳回正道。

第一,把不恰當的逗小孩的方式往給孩子快樂、讓自己滿意這一道路上引;

第二,時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第三,引導他們學會尊重孩子,讓孩子在逗趣中學到知識、健康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果有人用這9種方式逗寶寶,請勇敢Say NO!

經常看到大人逗孩子,那種「逗」實際是一種戲弄。孩子天真可愛,適度地逗小孩本無可厚非,但他們把孩子逗得出錯,或者驚慌、害怕甚至哭泣,大人們便笑了。逗孩子的那些大人並沒有惡意,甚至還是出於對孩子的喜...

男童被灌酒致死:中國式逗小孩陋習何時休

「攀枝花2歲男童酒精中毒身亡」,「廣西2歲男孩被灌酒後變痴呆」。最近,兩起幼兒喝酒致死致痴呆的新聞讓人唏噓不已。幼兒不能喝酒,這本應是常識的事卻多次引發悲劇。而悲劇的背後,除了相關法律監管缺失,...

「中國式逗小孩是陋習」? 網友含淚列舉

近期,在廣西和四川發生兩起和孩子喝酒相關的悲劇事件,都是因為長輩逗小孩喝酒,結果一個小孩繼發性腦損傷,另一個酒精中毒搶救無效身亡。事發後有人指出,悲劇的背後除了相關法律監管缺失,更是「中國式逗小...

我喜歡我爸我媽跟你有什麼關係?

前些天看了郭德綱「逗」安吉的視頻,看完之後立馬想起繼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教育後,又一中國式名詞——中國式逗小孩。這個名詞當初能迅速躥紅網絡的背後歸功於兩則令人痛心的新聞:攀枝花2歲男童被灌酒後中...

情商提升的方法:戒掉中國式逗小孩

繼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教育後,又一熱詞——中國式逗小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紅透了網絡。可這一熱詞的背後,卻是令人痛心的兩則新聞:攀枝花2歲男童被灌酒後中毒身亡以及廣西2歲男孩被灌酒後變痴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