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不滿女友分手將其掐死 「扶」屍到朋友家大睡,過於自由成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育兒訪談 | 男子不滿女友分手將其掐死 "扶"屍體到朋友家大睡,又因不忍想要「搶救」,卻又演變成勒索,善惡之間的徘徊,究竟是什麼的成長環境讓其至此?由愛生恨來自於畸形的成長環境。

一切都從自己的利益考慮,都是太過於無界限的自由成長惹的禍

新書收錄文章|書名|育人育己,教育其實就是成為人的一個過程|序言

新書收錄熱文 |父母需要不完美 訪談|27歲中國學霸在加拿大疑駕機自殺?(43.8萬閱讀量)

  • 文/ 教育思考者孔教官

  • 今日頭條認證「育兒達人」

  • 教育思考者(jyskz001) 微信公眾號作者


現象

對於住在湖北京山縣永隆鎮的小官來說,本月23日晚上實在是太駭人了,他怎麼也沒想到,當天晚上朋友權某扶進家門的女子

當時已經是一!具!女!屍!權某和這具女屍還在自己家裡睡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權某卻不見了蹤影,真是細思極恐。

隨著權某被抓,背後的故事浮出水面,其中細節更是讓人脊背發涼!!!

原來,沙洋縣23歲的已婚女子卓某,23日下午與權某外出後一直未歸,卓母在案發當天下午2點左右接到陌生電話,稱女兒在他手上,想要她活命的話,拿30萬元來贖,同時發來一張卓某雙腳被捆的半身照片。

經比對,無名女屍衣著與勒索的照片相一致,卓母也一眼認出了權某。

老人怎麼也想不到,前一天還說要請自己吃飯的女兒與自己已是陰陽兩隔。

屍檢結果顯示,卓某系因機械性窒息死亡。

這不但是明目張胆的棄屍,還帶敲詐啊。

畸情惡果不滿女友分手,將其掐死。

網戀結婚,後面女方提出分手,男子約出來準備挽回,女方不肯因此掐死算了的念頭誕生。

後面據權某交代,其與卓某屍體同眠一夜,出於不舍還掐其人中,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直到其鼻腔出血越來越多才罷手。

24日案件暴露,權某將他買給死者的一條金項鍊及死者的兩枚金戒指在典當行典押了7000多元現金。

還把死者被捆綁雙腳的照片發給卓某母親,勒索30萬「贖金」,製造卓某被綁架的假相,擾亂警方偵察方向,為自己外逃爭取時間。

(以上為新聞稿,非本人撰寫)

訪談

家長:男子不滿女友分手將其掐死 "扶"屍體到朋友家大睡,又因不忍想要「搶救」,卻又演變成勒索,善惡之間的徘徊,究竟是什麼的成長環境讓其至此?

孔教官:男子的行為,雖然看起來多變,但是卻並非無跡可尋,總的來說,由愛生恨的行為方式很大部分是來自於男子畸形的成長環境,從而導致他做的一切都從自己的利益考慮,不管是不滿女友分手將其掐死,還是後面不舍進行急救,前者是對方傷害到了自己而做出的行為,後者是因為自己還是對對方還戀戀不忘,要滿足一下自己的個人幻想而做出的行為。

演變成勒索的方式,也是害怕自己受到傷害,為自己爭取逃生的時間,總的來說,男子的種種行為都是根據自己的利益出發的,一切都是一個人為中心的。

家長:想想還真的是,那究竟什麼樣的環境才能讓孩子變得如此以個人為中心?

孔教官:如果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深入了解,男子在兩種環境中的一種中長大或者是兩種皆有的可能性比較大。

這兩種環境都是讓孩子太過於「自由成長」而導致的。

家長:是哪兩種環境呢?

孔教官:一種環境是家長過度溺愛,從孩子出生開始到孩子進入社會前,家長都是以一種「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口裡怕化了」的態度來養育孩子,事事都由著孩子,孩子一哭鬧,家長就服軟了。

長期下來,使得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失去了或者說是錯過從「我是整個宇宙的中心,所有東西都應該為我所存在」的意識到「我是世界的一部分,我需要尋找與世界共同相處的平衡點」的時期。

而孩子掌握與世界相處的能力是他能夠在社會上身心健康成長所必要的一部分,這個是在孩子4歲以後,孩子關於這方面的意識開始萌芽,家長就要開始讓孩子理解,並且適應這種方式,如果採用溺愛的方式,孩子這方面的「幼芽」將沒法生長,那孩子就會一直停留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

這個卻被一部分的家長忽略了。

等孩子進入了12歲後,這方面就很難再扭轉,除非有特別的方法和際遇。

導致了孩子長大後,不管是工作,生活,社交上,都會以自我為中心,一切事情都是服從於自己的利益去做的,也就是出現處理事情不正確的心理狀態

家長:幸好我沒有這樣寵溺自己的孩子,不然我自己就要嘗這個惡果了。

那另外一種成長環境呢?

孔教官:另外一種成長環境就是孩子一直處於一種散養的狀態,並且孩子一直內心的聲音沒有與之分享的人,也會讓孩子形成內心封閉的狀態,然後孩子以後不怎麼跟世界接觸,或者就是以自己的世界為中心。

而當一些事情失去掌控的時候,孩子就會通過各種方式去讓自己可以掌控。

而這個過程,孩子可能不會想到道德與法律的界限問題。

這個跟第一種情況有點不一樣,但是結果都會讓孩子成為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人,至少是擁有這樣的生活態度。

當然傲慢也是這個環境長大出來的孩子的表現之一。

這種孩子也就是大家現在關注的留守兒童,而我的界定不是在農村父母在外務工的孩子,而是所有心靈狀態是「留守」狀態的孩子。

當然還是會有一些孩子自身的心靈也跟著成長,但是沒有引導,進入「留守」心靈狀態的幾率會大大的增加。

家長:您剛剛說到,如果兩者都有的話。

孔教官:這個情況基本上就是上面兩種可能性的疊加,有可能會有一些不一樣。

但是總體來說,孩子都是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靈狀態和「自我受益即可」的生活態度。

家長: 那這個如何解決呢?

孔教官:對症下藥,既然是溺愛產生的毛病,家長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就要明確界限。

  • 1、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什麼事情是家長的事情,關於慾望的克制培養,家長應該從小事做起,比如水果、食物、玩具、服裝等涉及到孩子衣食住行的每一個方面。

  • 2、在孩子處於年幼階段的時候,我這裡指的是12歲之前,孩子的選擇應該由父母來主導,根據孩子在界限上的區分能力來適當地讓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但是最終決定權讓父母來決定。

    知道孩子12歲以後如果已經有是非的判斷能力的時候,才更大程度的放開。

  • 3、父母應該多陪伴孩子,保持與孩子的心靈連接,多溝通,多分享,多陪伴,在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裡,全心投入,不參雜自己的工作,因為孩子對這個的感覺是很敏感的,你是否有在真的關注他。

  • 4、合適的時候給予孩子合適的指導,關於社交的,關於戀愛的,關於生理髮展等等的。

  • 5、多觀察孩子,如果發現孩子處於一種不對外溝通的狀態,父母就要及時進行引導,可通過分散注意力,可通過一起到戶外玩耍等方式進行。

大體就是這樣,具體情況具體解決,這就要看家長們平時的學習能力了。

家長:聽完您這樣一說,我放心多了,至少我自己就是這樣對待孩子的。

本文觀點:這個男子的心理如此糾結,反覆無常,善惡之念來回切換,究竟是何原因讓其至此?究竟是什麼的成長環境讓其至此?由愛生恨來自於畸形的成長環境。

一切都從自己的利益考慮。

  • 你有什麼看法呢?

關注教育思考者孔教官,了解更多關於育兒和親密關係技巧的分享


教育思考者孔教官

生活技能與戶外生存求生技能達人、育兒實戰經驗先鋒,擁有育兒敏銳的觀察能力,善於觀察生活中遇到的育兒案例,有針對性地對父母帶娃的方式進行分析,根據每個孩子的天性尋找合適的育兒措施,具體來說就是「發現-觀察-分析-解決-後續引導」的過程,集中精力去思考並實踐,尋找如何培養一個人?孩子從0到21歲整個過程中需要的是什麼?

「教育思考者孔教官」和「水鏡書院新教育探索」頭條號作者,曾經的青少年培養教官,兩年來帶過了將近400位孩子,孔教官是家長們對我的信任和我工作的認可而留下來的,這個稱呼成為了對自己的一種自我提醒,保持在教育路上的自我覺知力。

現任數學與戶外老師,兼任一部分孩子心理行為語言的引導工作。

寒暑假,帶孩子國內遊學,遊學期間看到不同地區和文化影響下家長們育兒理念的差異,觀察到很多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實例。


來源:教育思考者公眾號

本期編輯:孔教官

更多信息請查看本頭條號

搜索「教育思考者」

(jyskz001)微信公眾平台關注

新書正寫|書名 | 育人育己,教育其實就是成為人的一個過程

原創心得,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