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長心事問答】

Q:孩子越來越大,可是卻越來越推卻責任,_一點兒擔當意識也沒有,遇到什麼事總是說:「我不知道,不關我的事。

」這樣發展下去會不會越來越自私呢?

A:對自己不能負責的人,當然也不能對他人負責;對家庭不能承擔責任,當然也無法承擔社會責任。

因此,家長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應從家庭起步,從日常生活小事抓起。

【案例】

今天,幼兒園裡進行了一個數學小測試,交卷子的時候,小朋友們一窩蜂地擠了上來。

明明的胳膊一不小心碰倒了老師的水杯,水杯里的水全都灑在了卷子上。

交卷子的小朋友也立刻都安靜了下來。

小班長小雪立馬說:「明明,你弄濕了卷子。

明明說:「這不關我的事,是小強推我的。

小強說:「沒有,我根本就沒有和你站在一起。

三個人頓時吵得不可開交。

這時,老師走過來對明明說:「你是不小心打翻了,老師不怪你,但是你這種想推卸責任的態度是不對的,小強剛剛並沒有碰到你,你應該做的不是想怎樣把這個錯誤推卸出雲,而是應該想一想怎樣把這個殘局收拾一下。

這雖然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從這件事中又可以折射出很大的道理,由干我國以前家庭教育過於嚴厲,_學生在學校也受各種清規戒律的約束,很多孩子怕挨批評,因此犯了錯的第一反應就是如何把責任推卸到別人的身上,以求減輕自已的「罪行」,而造成孩子的這種心理反應,與我們大人如何對待孩子所犯鍺誤的態度密切相關,同樣,現在我們的家庭教育又變得極為寬鬆溺愛,對於孩子的「不負責任」_往往不嚴格要求,於是孩子又會產生一種得過且過的心理。

家長對孩子品格的形成也關注得不夠,要麼放任,過於寵愛,要麼是棍棒教育,都沒有教給孩子正確對待事情的方法。

【專家分析】

專家認為,責任心是孩子對自己、家庭和社會所付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相應的履行義務和遵守規範的自覺態度。

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墓礎,能促進孩子能力的發展。

強調孩子的責任,等於為他打下立足於社會的根基。

父母要教育孩子從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替孩子承擔一切,否則會淡化孩子的責任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須讓孩子懂得為自己的過失負責,養成可貴的責任心。

才能獨立應對生活的考驗。

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無論事情的結果是好是壞,只要是孩子獨立行為的結果,就應該引導並鼓勵孩子勇於承擔責任.如果家長總是替孩子承擔貴任,容易給孩子提供逃避責任的機會,不利於孩子責任感的養成。

另外.行為心理學認為,在父母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中, 罰雖然使人感到痛苦和厭惡,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卻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它對孩子責任心的養成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說:「必須教育孩子懂得他們不同的舉動能產生不同的後果,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一定會學得很有責任感的。

責任心的成長

孩子的責任心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伴隨孩子的成長而不斷養成的。

3一4歲的孩子屬於被動責任階段,能夠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一定的任務,同時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比較輕鬆,這一階段的孩子表現出來的只是順從,對責任心並沒有很深的理解。

5一6歲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還沒有完全的主動理解、屬於半被動半理解的責任階段,開始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朋友要互相幫助」等責任和規則,但常常需要他人提醒,要在這一時期對孩子的責任心進行重點培養。

6一7歲的孩子屬於理解責任階段,認識水平進一步提高,不但知道要對自己、對父母、對小朋友負責,還初步知道要對社會負責.例如出現環保意識.公益意識和集體意識。

但是他們的這種責任意識很大程度上還局限於認識層面,轉化為行動上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還較差,需要家長繼續培養。

微童年給家長的建議】

孩子責任心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不同。

那麼不同年齡段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該採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呢?

& 對3一4歲的孩子——語言措辭簡單明了,清晰傳達任務與要求。

這時的孩子抽象思維水平還不高,對籠統概括的詞彙很難準確理解,例如,媽媽要求「把玩具收拾好」,這對3歲的孩子來說就比較模糊,什麼是收拾好?怎樣做才算收拾好?媽媽可以把要求描述得便於操作,例如「汽車該回車庫了」毛筆和筆帽是好朋友,不要讓它們分家」......這樣的要求很具體,也很有趣。

& 對5一6歲的孩子一一「我式句型」,喚起責任意識。

這一年齡段的孩子自我認識水平提高了,大人不要以為孩子都懂事了,能夠說到做到,所以常常用「你式句型」;「你最好......」「你應該......」「你總是......」來命令孩子,這樣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不能很好地履行責任。

如果家長換成「我式句型」,孩子感覺自己被尊重,更容易喚醒他的責任意識。

「我式句型」的基本結構是:「當……時候,我覺得……」「當……時候」表示家長發現的問題,「我覺得……」是傳達家長的感受,說明孩子的行為結果造成的影響,使他自己對不適宜的行為結果有所認識,並以此來增強責任意識。

& 6一7歲的孩子——參加公益活動,提高孩子的責任水平。

孩子的品德是按照從近及遠的順序發展的,先對自己,再對家人和親人,再次是同伴,最後是集體和社會。

對社會負責比較抽象,家長單純講大道理效果不好,可以帶孩子多參加公益活動,並將其中的道理講給他們聽,鼓勵孩子為公益事業繪畫、簽名或捐贈等,這都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培養孩子責任心的幾個原則

&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注意對兒童積極責任行為的強化。

&通過自然後果處罰提高孩子做出責任行為的自覺性。

&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行為榜樣。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個漫長而反覆的過程。

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從小事做起,讓孩子在有責任感的氛圍下快樂成長,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責任心,養成良好的責任意識,從而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家長必看!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教育孩子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那麼作為家長,我們又應該從哪些細微之處入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