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要抱著走動才不哭?「遺傳程序」在作怪,只能接受無法改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寶媽有沒有過這種無奈:抱著寶寶走動,寶寶就睡得很香,媽媽一坐下,寶寶就開始大哭,手腳亂打亂踢的?有時候真的是走得腰酸背痛,只想跟著寶寶一起哭,有木有?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是來自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的一項研究:
在受試的孩子(不滿6個月的嬰兒)身上貼上心率監測裝置,然後讓媽媽抱著。
當媽媽坐下時,很多嬰兒就立即開始嚎哭,手腳亂舞,而且心率迅速上升。
可當媽媽站起來並開始走動時,嬰兒就立即停止了哭泣,手腳不再亂舞,心率也迅速降了下來。
可是,當媽媽再次坐下時,嬰兒又開始啟動嚎哭、手腳亂動、心率飆升的程序,並且這種心率忽上忽下的變化,轉換僅僅在3秒鐘之內就完成了。
這是進化過程的原因哦!最初時,我們人類經常會遇到危險,媽媽會抱著嬰兒隨時躲避,能迅速在這種危險狀況下安靜下來,不給媽媽添亂,顯然可以讓自己和媽媽能在更大程度上地生存下來,久而久之,這種抱著走著時不哭,放下來或是離開了媽媽就感覺不安全而大哭的行為模式,就寫進了遺傳程序里,嬰兒在被抱著走時,會覺得「我是安全的,我正在被保護、被照料」,只是這種遺傳程序,有的孩子清晰些,有的孩子「忘」了,所以,那些鬧騰得你無法睡覺的孩子,他們真的真的不是故意的。
而且這是預裝程序,還不能刪除,無法卸載,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著這個程序過期自動失效。
不過有很多家長都表示,這小孩子哭鬧是很正常的事,讓他們哭就行了,這真的好嗎?
細心觀察我們就會發現,當寶寶在哭的時候,開始可能就是小哭鬧,但當一直沒人理會的時候,那麼就會變成大哭,在我們這有些個別大人的說法,一哭你就抱以後你就要一直抱著睡了,所以這個時候狠心一點,千萬別抱,哭累的就會睡著的。
其實這個時候你注意去看孩子,明顯的會看到寶寶的臉會變紅,而且有發汗的跡象,這是因為寶寶體內的壓力水平提高了,而這種高壓力水平長時間的一直存在,則會引起寶寶的腦細胞死亡,如同發燒太過,則會燒腦。
根據一位學者的研究,「大約20分鐘就足以引起腦損傷。
」
寶寶哭鬧,不同月齡不同情境需區別對待:
0~3個月的寶寶
他們的哭聲是真實的信號,反映了他們的生理狀況,也就是說,這個階段,寶寶哭了,肯定是有真實的需要。
這個階段的小寶寶還沒有能力通過假裝哭來控制父母,因為他的認知和思維沒有發展到理解"行為和後果"這樣的邏輯關係的階段。
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的及時反應,並不會把寶寶寵壞。
7~9個月的寶寶
寶寶的認知和情緒飛速發展,哭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變得 "有意識"了,因為他們慢慢明白哭聲所帶來的後果。
這個階段你會發現,嬰兒喜歡對著某個特定的人哭。
9~12個月的寶寶
更是能夠把哭聲和一些身體語言結合起來,比如,一邊哭一邊看向主要看護者,向他們做一些手勢等等,來"訴求"他們的需要。
啼哭逐漸成為了有指向的社會行為。
12個月以後的寶寶
孩子的啼哭真正逐步變得有意識起來。
他們開始知道怎麼利用哭聲來控制大人了,而且通過長時間的練習和聲帶的發育,他們對哭聲的控制更加嫻熟,不僅會大哭,還會尖叫,變著調子哭,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個階段,寶寶一哭父母就飛速去抱,就會像很多媽媽抱怨的那樣,寶寶會越來越頻繁地利用哭來脅迫父母。
這個時候父母才需要注意,不能被孩子的哭聲所控制,不能孩子一哭就抱。
為什麼要得到一個「不哭的孩子」?僅僅是為了從照料孩子的疲憊狀態中解脫出來?
關於「寶寶哭鬧時要不要抱」的國外育兒說法,自提出以來已經爭議很久了。主要分為兩大派別:獨立派媽媽認為絕對不能一哭就抱。寶寶哭鬧時,如果每次都抱,會寵壞他,養成依賴後就得一直抱著,根本沒法放手了。...
會哭會鬧,才是健康小孩?
小新疊積木疊到最後一個的時候全倒了,他生氣地倒在地上大哭大叫!媽媽跑了過來數落了一番,小新擦擦眼淚跟媽媽說:「為什么妹妹一哭,你就笑笑地抱起來哄她?為什麼我哭你就罵我?」
嬰兒哭鬧,到底該不該抱?
打寶寶出生開始,周圍的人似乎都變身育兒專家了,這個說寶寶一哭就抱,會慣壞的,那個說哭一會又能怎麼樣,哭累了就消停了以上做法我絕!不!贊!同!當可可大哭的時候,我條件反射的第一件事就是:抱在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