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哭鬧,到底該不該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打寶寶出生開始,周圍的人似乎都變身育兒專家了,這個說寶寶一哭就抱,會慣壞的,那個說哭一會又能怎麼樣,哭累了就消停了

以上做法我絕!不!贊!同!

當可可大哭的時候,我條件反射的第一件事就是:抱在懷裡。

可是總有些育兒觀點,認為給嬰兒吃飽了、穿暖了、及時換尿片了就足夠了。

如果他仍然哭,只要不回應,他自然而然就會逐漸停止哭泣。

扯呢!寶寶哭了都不抱,難道你是後媽?

還記得懷孕的時候育兒圈裡很火的一個帖子《美國媽媽帶娃的17個絕招》,其中最為受到追捧的就是哭聲免疫療法和完整睡眠訓練,大部分人認為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減輕媽媽的負擔,又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然而真相總是讓你驚訝不已。

這類方法是源自南加州著名的兒科醫生約翰•華生,上學的時候老師就講過他,在百度上就可以搜索到,因為危害極大,招致差評不斷

寶寶哭了就抱抱,那是他情感的需要

1歲以內的嬰兒,說不清楚,又拿不到,身心能力發展有限,他們是多麼仰賴父母的照顧,他們對父母有無限的情感依託。

寶寶到了六個月大,開始認人,看到陌生人就焦慮,一旦熟悉的人離開就哭鬧,這些都是情感性依附的表現,也是很自然的現象。

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

抱一抱他吧!抱一抱代表接納,意味著安全,能減低他的焦慮。

發展心理學強調的是對孩子的需要敏銳地覺察,做出適當的反應。

孩子哭了,除了抱,你的反應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抱,可以過去和孩子講話,唱歌,撫摸他們的皮膚,檢查他們的尿布是不是濕了等等。

如果不能第一時間趕到,也可以跟她講話啊:媽媽沖個奶,馬上就來咯!關鍵:這是一個長期的互動模式,1歲前的寶寶還大多都還不會利用假裝啼哭來達到目的。

這是由他們的發展規律所決定了的。

父母必讀

1、不會寵壞嬰兒。

通常認為,12個月之前,家長怎麼寵孩子,都不會把他們寵壞,因為那個時候,他們的思維還沒有高級到利用假哭來指使別人。

2、穩定有規律的回應有利於孩子建立安全依戀。

嬰兒通過媽媽迅速、穩定、重複的行為來認識自己和媽媽的關係。

積極的給予寶寶回應與關注,這樣孩子往往能建立安全依戀感。

這樣長大的孩子,會成為心理學所說「自我實現」的人,他們會發自靈魂深處對生命充滿熱情和創造力,與人友善,同時會堅定的捍衛自己。

3、不穩定不規律的回應對孩子有傷害。

有些父母根據自己的心情來對待孩子:心情好的時候,迅速滿足孩子的需要;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忽略他們。

還有些父母有意或無意地長時間地忽略孩子的哭聲。

這些方式都損害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因為父母給他們的回應不穩定、不規律,導致這些寶寶反而更容易哭,而且一旦哭了也不容易被安撫下來。

瑪戈特-桑德蘭開辦了一個舉辦研討會和講座的機構——名為「兒童精神健康中心」,她說,嬰兒因感覺不適而啼哭時,體內的壓力水平就會升高,而且這種較高的壓力水平長時間持續的話,就會引起腦細胞死亡。

所以經常長時間啼哭會導致嬰兒在今後的生活中出現神經情緒紊亂。

如果孩子大哭20分鐘以上,大腦就會受到損害,寶寶出生後處在和母親一體的感覺中。

也許你只是掐著表延遲了5分鐘回應哭泣的寶寶,寶寶的整個世界已經開始崩塌,承受地獄般的煎熬。

不要跟三歲以前的嬰兒談獨立。

跟這個年紀的嬰兒談獨立無異於推它去無助的境界裡自生自滅。

我們要給予一個孩子足夠的耐心和愛,而不是抱怨和惡意。

有時候會聽到身邊一些父母或者爺爺奶奶會跟兩三歲的孩子說:抱什麼抱?你都這麼大了!哭什麼哭!又或者是你為什麼這麼不懂事!!如果在嬰兒小的時候你把嬰兒推遠,如果這個嬰兒能平安長大,就要對他長大之後跟對你的情感漠視有心理準備。

而不是又去指責別人不管自己~

說了這麼多原因,說說我作為媽媽的心聲:

多抱抱孩子又怎麼啦!

也就孩子前三年有機會抱抱,

等長大了,能抱的機會越來越少。

所以——

親愛的寶貝,

哭了,就來媽媽的懷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哭鬧不能抱,你是懶還是糊塗?

前幾天,一位媽媽留言:我家寶寶3個月了,經常哼唧求抱抱,一抱就好!周圍人都不讓抱,怕養成壞習慣;又怕不抱會讓寶寶缺乏安全感,鬧哪樣啊,我迷茫了…」小編不禁感慨:唉,現在當個媽真不容易呀,連寶寶哭...

寶寶哭鬧,抱好還是不抱好?

作為一個一歲孩子的母親,同時也是一個育兒小編來說,對"孩子哭鬧是否需要抱抱"這個問題,有著深切的體會……家長對此話題無非分為兩種陣營:正方:孩子哭應該抱我要抱,寶寶哭的撕心裂肺,當媽媽的真的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