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姐姐」盧勤總結的親子溝通九招,強烈建議收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院君說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把孩子如實地看作是一個人,一個還沒有長大的、但最終要長大的、獨立的人。

學習與孩子相處,是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最重要的課題。

文 | 盧勤

爸爸媽媽和孩子,三口之家的關係本應是和睦美滿的。

但現實中,「三人世界」的家庭並不太平,有的家庭甚至發生著「對抗」和「戰爭」。

父母傷心痛苦,孩子覺得活得很累。

怎麼辦?如何把對抗變為對話?把誤解變為理解?把阻礙變為溝通?

學習相處!父母要學會與孩子相處,孩子也要學會與父母相處。

美國哈佛大學做過一個調查:什麼樣的人最可能成為人生的贏家?調查進行了76年,跟蹤了268名哈佛19歲的大學生,結果表明,愛、溫暖和親密的關係,才是美好人生最重要的開場。

我們都知道父母陪伴孩子一起長大的重要性,但陪伴孩子是需要智慧的,過度的放縱和嚴厲,都會使得關係惡化。

那麼,如何與孩子相處呢?「知心姐姐」盧勤總結了親子溝通九招。

盧勤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高級編輯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首席專家、原總編輯

著名的「知心姐姐」

1

讓孩子傾訴——坐下來聽

靜靜地聽,有時勝過千言萬語。

心理學家認為,父母讓孩子通過語言把所有的感情,包括積極的和消極的,全都表達出來,是對孩子最大的保護。

作為孩子,總希望父母能與他分享快樂或分擔憤怒、恐懼、壓抑、悲傷,而我們父母,卻往往只愛聽「好消息」,不愛聽「壞消息」。

長此以往,孩子失望了,覺得什麼事情對父母說了也是白說,還不如將壞心情埋在心裡。

久而久之,消極情緒找不到發泄和消化的渠道,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突然爆發,變成一種對抗情緒,以致給自己和家庭帶來傷害。

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只有覺得而對方能真正理解他的想法時,才能聽得進對方的話。

家長在聽了孩子的想法後,立即用自己的語言重複其中的要點,並同孩子交流,孩子就會覺得我們在認真傾聽,對他是尊重並理解的。

那麼,孩子無論懷著什麼樣的心態,都能表現平靜,對問題的解決也是有利的。

跟孩子交流,有時候並不需要我們自己說,只要靜靜地聽孩子把話講完,孩子也就滿足了。

父母作為傾聽者所給予孩子的關注、尊重和時間,是對孩子最有效的幫助。

2

和孩子平視——蹲下來看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才能看懂孩子的心。

與孩子平視,是每個父母應遵循的原則。

父母要想被孩子接受,就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蹲下來聽孩子說話,了解他們的思想,知道他們要做什麼。

父母要有變換角色的意識,拋棄自己的偏見,用孩子的眼光來看他們的世界,才能看懂孩子。

3

與孩子商量——相互尊重

商量的魅力在於,使自己學會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兩代人的溝通,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而實現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方法是——學會商量。

商量能使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從而使孩子懂得尊重別人,並學會用商量的方法對待父母與他人。

商量使親子間增進感情,避免衝突和對抗,讓孩子學會從別人的角度來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學會民主和平等、尊重和友誼。

孩子潛能的開發,要靠個人努力,更要靠父母的尊重、賞識與肯定。

父母平等對待孩子。

真正尊重他們,讚美他們,他們才能有可能以自己的健康成長回報我們。

4

給孩子寫信——巧妙地表達

書信,自古以來就是人與人溝通的好方法。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有一肚子話要對孩子講,又不知道應該從哪裡說起,尤其是遇到比較敏感的問題,更不知道該不該對孩子說,怎麼對孩子說。

給孩子寫信,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心情,不失為一種與孩子溝通、交流的好辦法。

通過寫信,能把想法詳細表達出來,也能避免直接、正面的可能衝突,讓孩子真正體會父母的拳拳之愛。

5

替孩子著想——尊重孩子

尊嚴是人類靈魂中不可踐踏的東西。

孩子是在成人的尊重中學會做人、學會自尊的。

如果孩子在羞愧中生活,他將會自卑。

人類最不能傷害的就是自尊。

在某種情況下,教師不尊重學生會比父母不尊重孩子對孩子心靈的傷害更大,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師是至高無上的。

「學者為師,身正為范。

」在家裡,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者;在學校,教師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舉止甚至興趣愛好,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對待孩子,沒有比保護他的自尊更重要的事情了。

6

讓孩子決定——學會選擇

選擇是一種能力,學會選擇才能把握好自己的命運。

機會永遠只屬於有準備的人。

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自己選擇的能力,那麼就有可能抓住機會,走向一個又一個成功;如果事事都需要靠父母替他選擇,離開父母就束手無策,那麼機會就會與他擦肩而過。

選擇的能力是從小培養的。

父母對孩子一生負責,就要把選擇的權力交給孩子,切不可包辦代替,因為人生的道路還要靠孩子自己走。

7

向孩子道歉——說聲對不起

大人做錯了事,不妨大膽地認錯。

大人有時錯怪了孩子,這很正常,因為許多大人不知道孩子心裡想的是什麼。

孩子犯了錯,要向大人認錯,向被冒犯的人道歉。

但是,多數時候,大人犯了錯,錯怪了孩子,卻很少向孩子認錯,這是不正常的。

大人的權威就會受到損害,親和力就會降低,與孩子的交流就難以持久,大大損害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所以,真誠向孩子道歉,顯得大人光明磊落,也就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8

放孩子出去——認識社會

見識,是在實踐中增長的。

帶孩子出去玩,出去見世面,擴大視野,是家裡任何玩具、畫冊、遊戲機都替代不了的。

孩子認識人類,是通過一個又一個具體的人來認識的。

讓孩子多交一個朋友,就是幫助他多開一個窗口,窗口越多,視野越開闊,心胸就越寬廣。

相反,如果把孩子封閉起來,不讓他與人交往,那麼孩子或者變得孤獨、冷漠、不合群、不自信,或者變得夜郎自大、固步自封,與他人格格不入。

慢慢地,對人越來越疏遠、陌生,心靈的世界越縮越小,最後只剩下自己,結果是相當可怕的。

所以,不要把孩子的關在狹窄的空間裡,要適當地把孩子放出去,到外面的世界走走,多認識社會,結交朋友。

9

向孩子學習——能者為師

父母放下架子,會發現孩子可能比你強。

今天的孩子成長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資訊時代,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遠遠超過家長的想像。

所以,拜孩子為師,好處很多。

一方面,能使大人變得年輕,激活大人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另一方面,能使孩子變得自信;第三,能使親子間的感情增進。

父母拜孩子為師,就自然放下架子,與孩子平等相處;孩子受大人尊重,反過來更尊重大人,家庭氛圍就容易變得和諧。

放下架子,拜孩子為師!

10月29日,2016家庭教育國際論壇在中山成功舉辦,來自全球的50餘名頂級教育專家齊聚,現場2000多名觀眾和通過在線直播關注的萬千家庭,共同接受家庭教育方法論--"與孩子一起成長"。

此次論壇將家庭教育這一話題置於當下,為新時代家庭描繪了教育全景,聚集大家,問道小家,著眼全球視野、覆蓋全方位話題、推動全民關注。

編輯、製作 | 田小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向孩子認錯——成人「身教」的重要一課

文|李坤珊 (台灣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幼兒教育博士)當你犯錯時,會向孩子道歉嗎?也許,你並不以為然,甚至質疑:向孩子道歉,不是降低家長的威信麼?但其實,讓孩子看見成人的不完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