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往東,孩子偏偏向西,總是不配合你,究竟是怎麼回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怎麼對待孩子的對抗行為?

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孩子總是歪著頭與父母對立,這說明孩子的行為發生了問題,再不加緊矯正,會埋下嚴重的隱患。

怎樣對待孩子的對抗行為 一般說來,正常兒童中有60-80%的孩子不能按父母的要求去行動。

幼兒的對抗行為與家庭教育方式直接相關。

嚴厲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和命令過多,處處限制孩子,甚至斥責辱罵,嘮叨個沒完沒了。

這樣的家教環境使孩子產生反感,漸而積怨,以至行為對抗,不想聽也聽不進父母的話。

幼兒順多行為的培養,是兒童社會化的基本前提。

要求孩子順從大人,絕不是把孩子當做大人的附屬品進行馴化,而是培養孩子具有順應環境的能力,即孩子按教育的客觀要求來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學前兒童若總是對父母持對抗行為,進入小學後也不可能很好地順從老師,適應學校和社會環境。

如何減少孩子的對抗行為呢?

第一,父母對孩子要溫柔。

大家都知道作用與反作用的關係。

如父母總是持過激態度對待孩子,則會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如父母態度溫柔,孩子自然會親近父母,聽從父母,順從父母。

第二,多表揚,少懲罰。

經常肯定孩子的積極行為,消除孩子的對抗心理。

第三,「熄火法」。

當孩子的對抗行為發作之初,大人應設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握住孩子的手,教他用深呼吸來平定情緒。

第四,「條件訓練法」。

訓練的第一階段:父母主動參與孩子喜歡的一促遊戲,觀察孩子的行為,不給或少給指示、命令。

如孩子與大人玩得很好,就讚賞、鼓勵他的合作行為。

訓練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父母主動要求孩子去從事某項活動,允許他有足夠的時間來考慮父母的要求。

當孩子按照父母的意見行事,並配合得好、完成得快時,應給予鼓勵。

如果孩子發脾氣,不合作,則當即停止遊戲,而且聲明是由於他不聽話才停止的,直到孩子接受父母的要求、一起合作為止。

這種「條件訓練法」運用得好,能達到幫助孩子克制自己行為、順應環境的目的。

支招:孩子與家長對立行為,主要包括發脾氣、摔東西、與家長頂嘴、不聽勸告等等,家長對此要保持冷靜的態度,這樣才有助於加強溝通,明辨事理,最終形成建立在信任和尊重基礎上的良好親子關係。

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心情不好的原因。

有的孩子學習壓力大,抗壓力有限。

對這些孩子,家長要耐心地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有的孩子極其喜歡玩遊戲,但是家長十分反對,造成了矛盾激化,對此家長應該有一個適當放寬的措施。

還有的家長自己的工作生活壓力比較大,心情不太好,不當的語言和行為也感染了孩子,這本身就是家長的問題。

其次,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多溝通。

孩子與家長對立,很多情況下都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控制與反控制、約束與反約束行為。

不少家長給孩子的生活畫了一個框框,這就使得孩子的行為缺少自主性,加上現在獨生子女多,孩子比較任性,難免有時候會表現得自以為是,因此他們很容易與父母產生衝突。

最好的辦法,就是雙方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把話說開了。

第三,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平等對話。

作為家長,不能總是高高在上,以命令的方式來管教孩子,讓他們這樣做或者那樣做。

相反,家長要學會做孩子的朋友,讓孩子願意接近,願意與之溝通。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也具有了在家長幫助下的一定的獨立能力。

家長要做的,就是營造溫馨家庭氣氛,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

(1)不要期望孩子每日按你的規定來做事。

因為即使你盡力去做,你的孩子也並不是一味完全配合的。

(2)不要在沒有提醒,或事先未通知的情況下,使日常生活發生突然的變化。

(3)不要提那些讓孩子可以用「不」來回答的問題,如:「你現在要洗澡嗎?」

(4)當某事對你很重要時,不要給你的孩子有選擇的機會。

(5)不要期待你的孩子會耐心等待或按部就班地做某事。

(6)不要下最後通牒,如:「你必須把飯吃完才能出去玩。

(7)不要因孩子的要求而感到心煩意亂。

作為父母,應該認識到孩子這些行為並不壞,也並非是對抗,而是因為他們還不成熟。

即使一些行為給自己帶來了麻煩,作為父母,也應欣然接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好奇心及行為的複雜性。

(8)當孩子說「不」或「不,我不」時,不要表現出驚訝或不安。

(9)不要反對孩子繼續玩弄髒了的、但他們很喜歡的玩具。

當他們吸吮手指時,不要埋怨他們。

(10)不要期望你的孩子會很輕易地同其他小孩分享快樂。

家,不單單是一個家,是你倆和你倆的父母,你的孩子的一個在家庭,孩子長大後的接物待人,為人處事,都需要我們耐心的去以身作則,耐心地去教導你的孩子。

孩子的教育可能比賺錢還要難,我覺得一個人的成功除了你自己的成功,還要你下一代的成功才是你這個大家的成功!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點關注,請分享給你的朋友,讓我們的孩子一起進步!

往期文章:

周圍的孩子見到自己的孩子,總是躲得遠遠的,只怪自己沒及時制止

孩子總是不聽話,不愛學習,總是逃學上網之類的現象,哪裡出問題了呢?

孩子變成這樣,就為什麼你沒有從小注意這樣教,從現在開始也不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