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讀這些書,家長永遠不知道給孩子的家庭教育錯在哪兒!| 好書推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感謝您關注中國教育報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我

你是一個好家長嗎?

你會回答「是」吧,接著絮絮叨叨地列舉自己對孩子多麼關心,多麼負責。

可是請聽清問題——你真的是一個好家長嗎?

不是潑冷水,關心、負責甚至重視教育都未必證明你就是一個好家長。

當你在親戚朋友面前大談育兒經時,如果被優秀的教育者聽到了,他們可能正在心裡默默地替你的孩子惋惜!而家長呢,卻永遠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所以,請試著了解下面這些書的內容。

它們在告訴家長們,怎麼讓你的關愛、責任感在孩子身上開花結果。

家長不成長,怎麼給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呢?

四本總價:24+21+26+25.5=96.5元 包郵

任意三本組合均包郵

已經「一見鍾情」的家長請點擊下列書名直接購買,還想了解更多的家長請向下繼續閱讀:

1《孩子,你很重要》[芬蘭]本·富爾曼 著 ¥24

2、《家教對了,孩子就一定行!》陳錢林 著 ¥21

3、《好習慣成就孩子的一生》晏紅 著 ¥26

4、《重新發現兒童》高峰 著 ¥25.5

【單本詳解】

你能分清哪些是教育哪些是你在發壞脾氣嗎?

[芬蘭]本·富爾曼 著《孩子,你很重要》(點擊購買)

【推薦】

·0-12歲孩子的父母、教育者的必讀書籍,暢銷世界20國。

·芬蘭式不責罵孩子的教養,利用五大法則,輕鬆養出自主思考的孩子。

·搭配活潑插畫,一看就懂,馬上應用!

·如果你希望擺脫焦慮的情緒,與孩子共同快樂成長,並從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那這就是你想要的書。

·學習使用書中的養育之道,慢慢地,你會發現自己對孩子的喊叫少了,與伴侶的爭吵也少了,你會越來越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親子時光。

【書摘】·自序

孩子需要尊重與欣賞

多年以來,世界各地關於如何成功教養孩子的問題討論不斷。

究竟是嚴厲的方式更為有效,還是柔和的方式更為有效?有人認為,成功的施教必須藉助嚴厲的教育方式,也有人認為,只有柔和的教育方式才能帶來更好的效果。

而我本人則青睞後者,因為我受到了中國的古老智慧的啟發。

兩千多年以前,中國一位名為老子的聖賢曾提出「以柔克剛,以弱制勝」的哲學。

有一次,他的學生問他:「您如何證明柔能克剛,弱能制勝?」老子答道:「如果你覺得我說得不對,可以看看老人家的嘴裡。

那堅硬的牙齒早都沒有了,但柔軟的舌頭卻還在!」

本書講述的是如何以一種柔和而尊重的方式教育孩子,如何在教育中讓孩子和父母都獲益匪淺。

本書願意幫助家長及其他照料者擺脫焦慮的情緒,學會在施教的過程中欣賞孩子、獲得自我滿足。

此書獻給所有想要重拾養兒樂趣的人們,盡情去享受孩子的成長、學習與成熟的過程吧!

世界上存在一種普遍的認識: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們必須讓孩子尊敬自己,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但時過境遷,過去的方法已經不再適用。

現在的孩子,無論來自哪裡,都與以前大為不同了。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去指責甚至懲罰他們,似乎都無濟於事,甚至會讓事情更加糟糕。

現在的孩子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平等的交談,願意同父母及其他照料者們共同解決問題。

現在,我們面對的是新一代的孩子,他們需要得到不一樣的對待。

他們是有智慧的「小大人」,能夠理解我們的心意,願意同我們一起去解決問題。

當然,這需要我們溫和地與他們溝通,即使在孩子們犯錯誤的時候也能讓他們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與欣賞,而不應該用規則、要求、懲罰與結果來對待他們。

柔和地施教,這不僅能夠愉悅你的孩子,也能讓你擺脫緊張與焦慮的情緒,獲得更大的快樂。

學習使用本書中的養育之道,慢慢地,你會發現,你對孩子的喊叫少了,你與伴侶的爭吵也少了,總而言之,你會越來越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親子時光。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今天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將成為他們日後在學習、工作以及社會生活中對待他人的方式。

教育家老爸現身說法:高分高能的孩子是怎麼煉成的?

【推薦】

本書是資深家教專家、全國知名校長陳錢林 20多年家教經驗總結,是近年來少有的優秀家教著作。

陳老師的家教秘訣是「自立教育」。

幼兒期,從遊戲、探究入手,讓孩子享受玩中學的幸福;從習慣、家規、志向入手,幫孩子形成自律生活;從引導孩子決定自己的事入手,幫孩子形成自立人格。

學齡期,從綜合素養入手,拓寬基礎的寬度;自選作業,超前學習,培育自學能力。

尊重與恰當要求相結合的家教方法,讓孩子幸福成人,輕鬆成才!

【書摘】·自序

我們家有一對龍鳳胎。

兒子陳杲,小學跳級三年,14 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18歲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全額獎學金攻讀博士。

女兒陳杳,初中跳級一年,16 歲入讀南方科技大學首屆教改實驗班,20歲獲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名校全額獎學金攻讀博士。

他們健康生長,品學兼優,確實是我們的驕傲。

很多人問我:「在家庭教育方面,你有什麼秘訣嗎?」

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教無定法,但是,家教的確還是有規律的。

陳杳與陳杲 1994 年 8 月出生在浙江瑞安。

那時的瑞安,正流傳著蔡笑晚先生培養出 6 個優秀子女的故事,這促使我義無反顧地投身家教。

要做好家教,最要緊的要弄清楚:到底教什麼?怎麼教?

我研讀了陳鶴琴等名人的經典著作,確立了家教的核心思想為自立教育,細化為:自律生活、自主學習、自立人格。

具體教什麼?我選擇了 12 項重點:健康、性格、習慣、情商、知識、能力、遊戲、探究、志向、規則、幸福感和價值觀。

這些內容就如同房子的 12根樁基。

怎樣教?我嘗試應用兒童教育的經典方法,並在實踐中逐步創新了一些家教方法。

如多元評價法,我創新「100 個好」評價,引導陳杳與陳杲走向自律。

如自主決定法,我常說「你覺得呢」、「照你說的辦」,讓陳杳與陳杲決定自己的事,兩個孩子獨立性越來越強。

如自主學習法,是有點冒險的創新。

作為教育體制中人,我不忍心讓陳杳與陳杲受到題海的煎熬。

陳杲讀中學時,每天下午都在家自學;陳杳讀高一時,隔天在家自學,讀高二時隔周在家自學。

結果,兩個孩子不僅擁有輕鬆、自由、快樂的童年,而且因此鍛鍊出了特別的學習力。

我曾問兩個孩子:「爸爸的家庭教育,對你們影響最大的是什麼?」

他們討論後說,第一是志向,他們每天都有追求;第二是自學,這使他們的學習效率比較高;第三是家長和他們平等對話,這讓他們很自信。

想到蔡笑晚先生總結的家教經驗,是早教、立志和自學。

我們兩家各自總結出的最核心的家教經驗,居然有兩點是一樣的。

志向與自學,可以說得上是家教的兩把金鑰匙。

這說明,並不是我們兩家的孩子都是天才,而是我們做父親的,都很幸運地找到了家教的金鑰匙。

看來,家教對了,孩子就一定行!

當前,人們面對霧霾,備受困擾。

我想,孩子生長的教育環境,又何嘗不充斥著霧霾?

社會上,道德失范行為層出不窮,經網際網路放大之後,人性的陰暗面赤裸裸地展現在孩子面前,對孩子的毒害甚於霧霾!學校里,應試教育依然大行其道,升學競爭白熱化,孩子如陀螺般地生活在題海中……

好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家教,並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家教經驗。

我願意把我的家教經驗呈現出來。

希望能給「霧霾」中的家長几分清新,希望更多的孩子,因為「家教對了」,而「一定行」!

哪些「坎兒」6歲前不跨過將會牽絆孩子一生?

【推薦】

晏紅,清華大學著名早教專家,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理事。

在本書中,全國著名育兒專家晏紅結合自己長期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實踐,精心挑選了幼兒習慣培養的重要內容,包括培養幼兒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交往習慣、品德修養習慣、情緒管理習慣。

全書以「一個具體習慣+案例+理論支持+教育良策」的形式,兼具理論性與實用性,適合父母讀、教師讀,為困惑的家長和幼兒教師提供了一整套影響孩子、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書摘】·序

好習慣是生活中的美

看到這本培養幼兒好習慣的書,想起豐子愷在一篇文章中講過的一個天真、可愛的兒童,忍不住想要跟大家分享。

有一個兒童,他走進我的房間裡,便給我整理東西。

他看見我的表面合覆在桌子上,給我翻轉過來。

看見我的茶杯放在茶壺的環子後面,給我移到口子前面來。

看見我床底下的鞋子一順一倒,給我掉轉來。

看見我壁上的立幅的繩子拖出在前面,搬了凳子,給我搬到後面去。

我謝他:

「哥兒,你這樣勤勉地給我收拾!」

他回答我說:

「不是,因為我看了那種樣子,心情很不安適。

」是的。

他曾說:「表面合覆在桌子上,看它何等氣悶!」「茶杯躲在它母親的背後,教它怎樣吃奶奶?」「鞋子一順一倒,教它們怎樣談話?」「立幅的辮子拖在前面,像一個鴉片鬼。

孩子稚氣的語言讓人忍俊不禁,同時,你又不得不佩服他豐富的同情心和安適的心境。

這個孩子隨手整理物品的習慣處處透著美,透著對萬物的關愛。

他關愛著一隻表、一雙鞋子的心情,體諒著一個茶杯、一件立幅的安適,讓它們的位置舒舒服服,自己看了心情也舒舒服服。

的確,好習慣應該是讓人賞心悅目的行為,好習慣會讓擁有它的人覺著舒舒服服。

常常聽到父母埋怨孩子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玩具、衣物扔得到處都是,卻不曉得收拾整理。

反覆給孩子講道理,時時督促,處處提醒,父母的這些做法對於孩子養成好習慣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會讓孩子因父母嘮叨而倍加反感。

試想一下,在這樣別彆扭扭的心情下,孩子還能感受到好習慣的美嗎?好習慣還能對孩子產生吸引力嗎?

面對年幼的孩子,父母的未雨綢繆確有必要。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時期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也是最佳期。

如孔子所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幼兒時期養成好的習慣,就猶如自然天生一樣,會伴隨人的一生。

我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會重視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因為養成好習慣終身受益,養成壞習慣終身受害,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

問題的複雜性在於,應當培養什麼樣的習慣?應該怎樣去培養?事實上,許多父母面對孩子的時候,常常感到千頭萬緒不知從哪裡入手。

手中的這本書或許可以幫助父母減少一些困惑。

作者晏紅是在清華大學長期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研究者,她了解幼兒的生活和發展的需要,精心挑選了幼兒習慣培養的重要內容,她熟悉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生活實際,提供了幼兒習慣養成教育的適宜方法,並給出了每一個具體習慣的教育策略。

書中豐富的案例,總有一些能讓您看到自己孩子的影子;書中溫馨的提示,也會有一些能啟發您自己的教育智慧。

好習慣是生活中的美,一本培養幼兒好習慣的書也應該是一本美好的書。

讓我們用欣賞美的眼睛來閱讀這本書吧!

一位教育學博士校長給老師和家長們的教育隨筆

高峰 著《重新發現兒童》(點擊購買)

【推薦】

高峰,北京市海淀區玉泉小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教育學博士。

「以兒童為本」是現代教育的邏輯起點,但兒童常常被遮蔽、被誤解,教育中常常不見兒童。

作者通過敏銳的觀察、切身的實踐,試圖「重新發現兒童」,進而發展兒童,「讓孩子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這是一次兒童觀的系統梳理,也是重建學校教育的系統嘗試,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借鑑。

【書摘】·自序

讓兒童站在正中央

翻開我們的文化經典,如《論語》《道德經》、「唐詩宋詞」等,再看看儒家、法家、道家、佛家的論述,我們可以發現,自古以來我們中國的兒童都是生活在成人的世界裡,都是被教訓、被教導、被馴化的角色。

幾千年來,中國兒童從未「站在正中央」成為一個具有獨立價值的人。

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曾告誡世人:小孩子最好有什麼吃什麼,不要靠近熱鬧的地方,不要養小鳥、狗、貓之類的小動物,不要打球、踢球、放風箏……清朝崔又尚在《幼訓》中強調,不許孩子捉蟲子、踩螞蟻、遊戲……我們的道德家、教育家們總是嚴禁孩子們玩耍,因為他們認為孩子不應做「無益之事」,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最好都用到學習、讀書、習禮等「有益之事」上來。

胡適先生曾說過,你要看一個國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們怎樣對待小孩子;第二,看他們怎樣對待女人;第三,看他們怎樣利用閒暇時間。

我們是怎樣對待小孩子的?

清末以來,隨著現代學校的興起,我們正逐步把兒童當成一個完整的人來對待。

但是到了今天,雖然孩子已成為「小皇帝」、「小公主」了,看似我們把兒童當成人來對待了,但我們又把孩子看成大人的「工具」、「手段」、「臉面」,將兒童視為簡單的「物」或私有財產,並試圖把他們「塑造」成一個什麼「東西」。

兒童不是小大人,兒童有獨立的、不同於成人的生活。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是成人之父。

保護好兒童的天性和自然、探索和好奇、純真和質樸、童心和童真,就是保護人類的真誠和善良、公平和正義、美好和未來。

從這個意義上說,兒童是一個民族的未來和國家的明天。

以兒童為本位是現代教育的邏輯起點。

我們在2001年提出「幸福教育」的辦學理念與實踐模型,不懈追求的便是回歸教育的原生態,讓每一個孩子擁有幸福的童年和幸福的人生。

我們成人常常自以為是地去發現和對待兒童。

其實,這是大錯而特錯的。

兒童是神秘的、詩意的、藝術的,需要我們成人重新發現和探索兒童的世界。

唯有如此,才能做到讓孩子站在正中央,創造出適應兒童成長的教育生活。

與孩子共同成長,家長們還可能需要:

1、《給孩子軟實力》+《陪孩子一起成長》為父母量身打造的親子教育讀本¥55

2、《最好的方法給孩子》著名主持人王芳不心急帶出好孩子 ¥26.8

見習編輯 | 齊曉君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就給小編點讚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卓越的家庭教育一定讓孩子更有能力

我們常說,希望自己的孩子更有能力,那麼,究竟什麼才是能力呢?究竟怎樣才能培養能力呢?相信這是很多家長的困惑。資深教育專家、全國知名校長陳錢林在做父親的過程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能力,包括智力和特...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爸爸媽媽的關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爸爸媽媽要注意孩子的各方面的合理培養!培養孩子不能只注重智力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非智力因素是指不受智力影響的行為、習慣、性格、品德...

自理意識+技巧 培養兒童良好生活習慣

本報訊(記者 宋超)「怎麼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總依賴家長,怎麼辦」11月3日,市計生協會第二期生育關懷幼兒家庭教育與悟性提升大講堂走進市直機關幼兒園,邀請全國家庭教育專家團講師湯發良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