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懲罰孩子?這五個方法讓你事半功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可可老師

對於犯了錯的孩子,大人們想到的第一個辦法就是懲罰,讓孩子長記性,試圖通過說教或者行為暴力使孩子不再犯類似錯誤,可是事情往往事與願違。

當時可能真起作用了,孩子也保證下次不再犯,但是類似事情發生兩次甚至三次之後,孩子的老毛病會再犯,即使不犯同樣的錯誤,也會在類似事情上再惹大人生氣。

我們四年級有一個男孩小明,出了名的淘氣,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都是令大人很頭疼的孩子,。

每次孩子一犯錯誤,老師家長不是言辭很激烈的說教,就是動作懲罰,比如動手打。

當時可能因為懲罰的及時性,孩子打算好好合作配合,但往往不出三天,同樣錯誤會再次發生。

孩子陷入了犯錯—懲罰—再犯錯—再懲罰,這種惡性循環,根本意識不到錯誤的所在和應採取的正確方法。

我曾經見過一個媽媽,懲罰從來都是她所謂的教育,孩子不好好吃飯,懲罰你一天不許吃飯;孩子作業沒寫完,懲罰你作業寫三遍;孩子不小心摔壞了碗,懲罰你飯後打掃衛生。

家長往往站在一個制高點,以權威性的教育方式容不得孩子有半點反駁和質疑,殊不知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親子之間相處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對方,互相平等,孩子有義務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買單,但是沒有義務奉承你的權威。

社會思潮的變化告訴我們,家長不能採取獨權威制,民主平等也包含跟孩子之間的權利平等,而平等理念中是沒有所謂的支配權的,也就是父母是無權支配孩子做事情的。

所以,我們一直在倡導民主社會,父母在民主社會中無權來決定獎懲,但是中華民族獨裁的社會體系太根深蒂固了,這樣的方式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了習慣。

我們必須意識到,試圖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是毫無用處的,沒有哪種懲罰能得到持久的服從,現在的孩子更是寧可受到懲罰,也要維護自己的權利。

父母困惑但又無可奈何,錯誤的希望懲罰會帶來良性的結果,其實這樣一點用也沒有,懲罰只能給父母帶來短期的效果,。

當父母再三使用懲罰措施時,就會很明顯的看到這種做法是無效的,懲罰只能幫助孩子們發展出更強烈的反抗和挑戰。

以至於長期施用懲罰措施的家庭,媽媽越懲罰,孩子就越報復,這就是懲罰的結果。

既然不能粗暴懲罰,我們不如換個思維。

如果孩子犯了錯,就像一個社會公民犯了法,應該怎麼處分一定是規章制度決定的。

而這個規章制度的制定也一定是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制定的,這才能顯示對每個人的尊重。

如果想讓孩子合作,必須以尊重他們為前提,他們比我們少的只是經驗而已,所以我們只是引導者。

一個好的引導者應該鼓勵他的跟隨著,激勵他們做出符合情況需要的行為,孩子也一樣,當他們確定我們尊重他們時,就會接受我們的引導。

如果我們一旦動用家長(老師)特權,就會激起孩子的反抗,這就和我們教育孩子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所以最好的懲罰方式,一定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比如可以擬定一份家庭或班級公約。

在我們班,這份班級公約里的每一條都是由全班38個孩子一起舉手表決通過的,大家一起制定就要一起遵守,一旦觸犯,懲罰措施也是大家一致同意的「抄寫三遍公約」,任何人都不得特殊,包括老師。

這樣的懲罰方式既體現了老師對孩子的尊重,又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意識,通過相互監督合作的形式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培養責任感和滿足感。

在家裡就更好辦了,召開家庭會議,擬定家規,那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一定不能做,哪些事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做,舉手表決,一致通過。

讓孩子們作為家庭的一份子積極參與規則的制定。

當然,家規的使用範圍比較局限,那麼對於一些在家庭外的錯誤怎麼辦呢?

那麼可以採取以下懲罰措施:

1.自然行為後果懲罰法。

孩子犯了錯,造成了不良的後果,讓他親身體驗並承認自己所犯錯誤造成的不良後果,從中接受教訓,這種方法最適宜使用的場合就是孩子上學忘帶東西和不吃飯。

記得之前看過一則報導,美國一家私立學校明確規定,如果孩子上學忘帶東西,禁止家長送,讓他們體驗到學會為自己行為承擔後果。

2. 事先告知懲罰後果

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給予一定的處罰,能夠使孩子明白行為和後果的關係,同時也可以教會他什麼是責任,如果父母決定懲罰孩子,一定要事先向孩子解釋清楚行為後果,以此給孩子一個明確的警告。

3. 懲罰量刑要適當

懲罰必須以尊重孩子的人格為前提,不傷害孩子的自尊,懲罰的目的是激起孩子的羞愧感,讓他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所以要避免態度粗暴、生硬、諷刺、挖苦,更不能惡語中傷或體罰孩子,而且溝通時一定要注意言辭得當。

4. 及時對於好的行為鼓勵和獎勵

獎罰分明,才會給孩子樹立起父母的威信,孩子才會真正地認同父母的引導。

當孩子對於之前的錯誤行為有改進時,及時給予獎勵,讓孩子自覺往好的方面去發展與努力。

5. 引導孩子轉移注意力

有時候父母把孩子帶走,離開當時的處境,反而能夠使他冷靜下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比如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將要出手打人時,快速的帶他離開現場,冷靜之後再細溝通,這也是教孩子控制情緒的一種方法。

正確的懲罰是一種教育方式,更是一種藝術,父母一定是以平等的身份,同理心的感受融入孩子的世界中,切不可太把自己當家長似的對孩子」嚴加管教「,這不是真正的教育,而是」獨裁統治「。

父母無論使用哪種懲罰方式,都應該事先給孩子解釋清楚。

如果試圖嘗試一種新的懲罰方式,要堅持一段時間看看效果,不要總是變換不同的方式,這對孩子習慣的養成沒有任何好處。

文/可可老師,公眾號:師者公會

頭條號:熱愛一生, 公眾號:熱愛一生讀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爸媽注意了! 千萬別打這2個年齡段的孩子!

打罵並不是好的教育方法。長期在打罵下成長的孩子總是想逃離家庭,逃離父母的管束。不想後悔莫及,爸爸媽媽們就不要再做這樣的錯事了!1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不打孩子應該是一個理想的狀態。當孩子犯錯誤時,...

孩子真的是「不打不成器」嗎?

「 聽一位媽媽說「她的孩子經常無理取鬧,特別是帶他去逛街,到超市里看到零食就要買,不給買就又哭又鬧的,不聽勸。每次氣到回家大它一頓,但是打完了又後悔,又不知道用什麼方式去跟孩子溝通。」打孩子就對...

懲罰孩子別動武,好方法都在這兒!

作者:父母學習課堂,筍乾老師01「最近我發現,打罵的管教方式不管用了,反而孩子愈發屢教不改。孩子放學期間,是我一天中怒火最盛的時候。孩子不寫作業,要麼偷偷跑到同學家玩電腦,要麼躲在房間裡玩手機。...

孩子犯錯了?不打不罵,這樣懲罰更有效果!

 孩子做了非常糟糕的事情,應不應該受到懲罰?如何才能讓孩子長記性?生活中,小編經常看到很多「熊孩子」因為各種毛病被父母「收拾」,可是有時候打也打了,罵也罵了,最後不僅收效甚微,還會影響親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