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教孩子最常用的方法,值得所有父母深思!早看早受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建議閱讀 5 分鐘 | 文:筍乾老師
超限效應過猶不及,做事要講究「度」
所有的教育方式都有兩面性,關鍵在於我們的態度,需要一碗水端平,否則就會過猶不及,物極必反。
下面這3種最常用的教育方式,往往會讓我們失去平衡,對孩子造成傷害。
吃苦趁早,要有意義
很多人自從當爸當媽後,非常提倡給孩子吃苦,平時讓孩子多做家務活,積極參加勤工儉學活動,大一點的孩子去參加志願者活動,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鍛鍊自己的手腳。
可是,很少人是真正付出行動,一般只是磨磨嘴皮子罷了。
相反家長們在施行另一套教育方式——溺愛。
雖然愛本身沒有錯,但嬌慣縱容會養出一顆「玻璃心」的孩子,這個不能碰那個太髒,太重了拿不動,長大後工作挑三揀四,動不動就辭職......
然後,父母又跳出來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這時再讓孩子吃苦,還來得及嗎?
因此,給孩子吃苦要趁早。
在孩子有一定行為能力的時候,就該讓他們多磨練磨練。
如果老家在農村,暑假就可以讓孩子回去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待一起,耕地除草,摘菜煮飯,先練就自力更生的能力。
這樣帶有目的性的吃苦才有意義,但大多數我們是盲目的,固執的認為「痛苦就是財富」,最後換來說不出的心酸和無奈。
因此,我們在讓孩子吃苦之前,必須要先明白:
吃苦的前提是相對的公平,如果沒有這一步,苦難就是苦難,會讓人自卑,變得狹隘,自私和貪瞞。
不得不吃的苦我們需要忍受,沒有困難還要給自己製造困難那叫自找苦吃。
吃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世界上有大量的人可以不做任何事,利用更簡單的手段幹掉他們的競爭者,如女人用臉,二代用爹,土豪用錢。
在這樣的環境下,讓孩子吃苦,只是為那些人當墊腳石罷了。
所以,在沒得選的時候,要讓孩子做好吃苦的準備;在有選擇的時候,不要讓孩子貿然吃沒有意義的苦,不要去刻意磨鍊他。
說教可以,杜絕打罵
說教的教育方式,挨家挨戶都在用。
它在一定場合非常實用,見效也快。
當孩子即將做出某種不恰當舉措時,或者犯錯前一秒,父母當下喊「停」,可以適當制止或避免問題加重。
前提是對事不對人,指出孩子這個行為不對,是錯的,而不是炮轟整個人。
但平時經常性的閒言啐語,嘮叨的說教方式反而是過度的,噼里啪啦講一堆孩子也不一定能聽懂。
還不如換一種方式,讓孩子自我檢討,自我反省,認知事情的嚴重性,要知錯就改。
其實,說教一般在理性家庭中比較普遍,而一些情緒易怒的家長,在孩子不聽話或犯錯時,慣用打罵這種代代相傳的懲罰方式。
認為既然犯錯就要受罰,父母站在上帝的角度去審判孩子的過錯,打完後母親會追悔莫及,上前一把抱住孩子在痛哭流涕,想盡力去消解自己衝動帶來的負面影響。
父親則置之不理,更不懂得善後,因此產生隔閡,親子關係出現裂痕,容易養出對立型人格的孩子。
一位從小動輒挨打被罵的朋友敘述了他的故事:
近兩年我才和父親恢復一定的關係,偶爾會聊正經的事情,但彼此保留一種陌生的敬意——我不再開口叫他爸爸。
一些親戚曾勸我說「打我也是為了我好」,希望我和父親和好如初。
儘管我能理解他,但我無法接受他用「打罵」的方式來傳遞那份「愛」。如今的我失去的很多,同樣有所得,學會了寬容,懂得善待自己與他人,也絕不把那些巴掌繼承給自己的孩子。
如果孩子真的錯了,我一定會反思自己的以身作則還做得不夠好。
所以,停止打罵孩子,減少說教,別讓衝動毀了你的理智,事後才知道悔過。
多鼓勵,少表揚
鼓勵與表揚兩個極為相近的詞,卻處於兩個極端,對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
"爸爸看到你成績提高,為你高興!"
適當的表揚讓孩子心情愉悅。
但過多重複的表揚會讓其大打折扣甚至變得「廉價」,因為孩子會認為你的表揚沒有誠意或在有意拔高自己。
-
"爸爸看到你這學期的努力,為你驕傲!"
多鼓勵孩子會讓他變得積極主動,由失落轉向重新振作,起到了正面引導孩子成長的作用。
因此,鼓勵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若鼓勵失敗時,我們可以採取一兩次的懲罰,起到震懾的效果。
前提是不能讓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受到傷害,達到讓孩子認知到錯誤並改過的目的。
所以,不管是鼓勵還是表揚,都要掌握好一定的尺度和火候,才能達到「恰當好處」的結果。
再好的教育方式也不能以偏概全,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而不能一直遊走在邊緣去不斷試錯。
因為教育的另一頭的受教育者是我們的孩子。
父母學習課堂
中國父母為什麼會對教育孩子有心無力?
心理引言:愛子心切的父母們在孩子懵懂無知的幼兒階段時,就開始張羅五花八門的教材,讓孩子學習英語、音樂,以及各種技藝等等。孩子天性敏感,尤其在感受父母的心意上,這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對自己的孩子寄...
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感覺不到「這是教育」
愛子心切的父母們在孩子懵懂無知的幼兒階段時,就開始張羅五花八門的教材,讓孩子學習英語、音樂,以及各種技藝等等。孩子天性敏感,尤其在感受父母的心意上,這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本無...
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感覺不到「這是教育」
愛子心切的父母們在孩子懵懂無知的幼兒階段時,就開始張羅五花八門的教材,讓孩子學習英語、音樂,以及各種技藝等等。孩子天性敏感,尤其在感受父母的心意上,這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本無...
好的「精英教育」,不是逼孩子學,而是讓孩子自己學成精英!
愛子心切的父母們在孩子懵懂無知的幼兒階段時,就開始張羅五花八門的教材,讓孩子學習英語、音樂,以及各種技藝等等。孩子天性敏感,尤其在感受父母的心意上,這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本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