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5個心理障礙你懂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不吃飯、說謊、動不動就發脾氣……你會不會對孩子的這些行為束手無策、怒火中燒?其實,這些都可能是孩子心理壓抑的信號。
兒童期是孩子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家長[微博]要及時察覺他們的壓力,呵護幼小的心靈。
對此,《生命時報》邀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科主任崔永華、北京大學[微博]臨床心理中心辦公室主任林紅與廣東省社會醫學研究會心理諮詢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馬健文,為家長解讀孩子心理壓抑的5種表現。
亂扔東西愛打人
5歲的小威是個讓人「頭痛」的孩子:在幼兒園總是搶小朋友的玩具;做遊戲只能贏不能輸,否則就會耍賴;想要什麼就大哭大鬧,從不會好好說……小威媽媽深感無奈,只好帶他到醫院兒童心理科諮詢。
醫生髮現,小威的父母由於工作忙,很少帶他出去玩,以致小威缺乏與人交流和相處的機會,父母的冷落也讓他的心靈受到傷害,從而導致了「不合群」等表現。
一般而言,孩子的攻擊性在2—3歲左右開始體現,比如沒輕沒重地隨手把東西扔在地上,或莫名其妙地推別的孩子。
這是因為,幼兒是不會約束自己的。
對孩子的這些行為,有的家長覺得好玩而放任不管,反而會固化其攻擊行為。
據研究,攻擊行為有一定程度的遺傳傾向,但後天的養育也很重要,如果父母或家人過於粗暴,對孩子的關愛不夠,更有可能固化其先天的攻擊傾向。
對策:家長不要急著教訓孩子,首先要了解導致攻擊行為的事件始末和孩子內心的想法,弄清楚後再思考從何入手來教育孩子。
切忌不分青紅皂白就打孩子,以暴制暴只會強化攻擊行為。
對於只是偶然出現攻擊行為的孩子,只需給予適當的教育和引導,等孩子大一些,心理成長了,攻擊行為自然就會消失。
對於常表現出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家長可以安排一些簡單、需要耐心的遊戲,以確保他有足夠的時間完成。
總是不願意睡覺
上5年級的小洋晚上不願意睡覺,整天無精打采,還常常無故亂發脾氣。
醫生檢查發現他並無軀體原因,經心理醫生詢問得知,小洋在學校目睹沒寫作業的同學被老師懲罰,這讓他總擔心作業做不完,會受到同樣的懲罰,所以睡不著覺。
目睹同學被老師責罰,或許被責罰的人心裡沒當回事,可看到的孩子卻被嚇壞了。
這其實與孩子天生的氣質類型不同有關。
有的孩子天生憂鬱、敏感,情緒易受影響,容易受到創傷性事件的影響。
有的孩子區分不開想像與現實的世界,會被想像中的怪物嚇到,會因白天看到的動畫片、聽到的故事中有一個嚇人的怪物,而認為怪物就在身邊。
還有的孩子對公平和溫暖的要求很高,一旦老師和家長冷落了他們,或對他們有所不公,就會內心受傷。
因此,家長一定要讀懂孩子的心,關注孩子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有時候,許多困難在家長眼裡不值一提,但卻會讓孩子受到傷害。
對策:睡覺前和孩子聊聊天,給他們關愛和安全感,也給他們機會說出心裡話。
如果是因為看了什麼嚇人的東西,可以通過一些小故事引導他們克服恐懼,同時要讓孩子看積極快樂的動畫片和圖書。
如果在學校出了問題,家長應該與老師溝通,並與老師達成共識,善待孩子,多給他們一些鼓勵。
▲
經常性地說個謊
說謊是孩子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在成長中,孩子發現自己的某些行為能引起父母的重視,有時會靠撒謊來吸引父母注意。
成人常會使用善意的謊言來處理人際關係,可許多家長不注意迴避孩子,會被他們模仿。
因為某些願望無法實現,類似吹牛、說大話這樣的謊言,在孩子成長經歷中也屢見不鮮。
如果家庭環境過於嚴苛,孩子的撒謊行為就會被固化。
不少家長常常責備孩子,卻從不思考自己有沒有錯,有沒有對孩子關心不夠。
這種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下意識地逃避懲罰,而撒謊就是最便捷的方法。
謊言被識破,家長會更生氣,打罵得更狠;如果說謊成功了,就會加強孩子的僥倖心理,更加習慣撒謊。
久而久之,甚至會發展到品行障礙的程度。
對策:父母要因勢利導,鼓勵孩子說實話,這對於孩子心理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還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要告訴他們:「不要怕,跟爸爸媽媽說實話,把你的遭遇和困難都與我們分享,我們和你共同面對一切。
」有了父母的支持,孩子才不會選擇用撒謊來逃避。
此外,父母千萬不要輕易地將謊言與孩子的品質聯繫在一起,以為孩子不學好,這些想法會影響孩子對自己的評價,把自己定位成壞孩子。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說謊已經成了孩子的一種習慣,你就應該帶他看心理醫生了。
▲
哭哭啼啼招關注
孩子的有些哭泣是有心理需求的,表現一般是,偷偷抹淚,哭聲較小,哭泣中穿插一些行為來吸引大人的注意,比如發出聲響或做小動作等。
出於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家長一般不鼓勵孩子哭出來,導致他們的情緒無法釋放和表達。
不少家長在孩子哭泣時,會採取3種錯誤的處理方式。
1。
責怪與評判:諸如「走路怎麼不小心」、「這點小事也哭,太懦弱了」之類的話,使孩子得不到家長情緒上的認同和安慰,讓他們不敢再在家長身上尋找依靠和支持,損害親子關係;同時,孩子會將「懦弱」之類的負面詞語接納到潛意識中,降低自我價值感,容易導致他們缺乏自信。
2。
錯誤轉移:很多家長在孩子遇到挫折時,會給他們食物來轉移注意力,這導致孩子成年後會將食物或購物與解除痛苦的情緒聯繫起來,形成錯誤的壓力應對方式。
轉移注意力也是對孩子情緒的變相壓抑,剝奪了孩子表達情緒的機會。
3。
推卸責任:「都怪桌子不好,弄疼寶寶」,許多家長說過這樣的話,殊不知這會讓孩子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導致孩子長大後遇到挫折時,不會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總是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
這也會讓孩子不願意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不知如何從挫折中總結出經驗和教訓。
對策:孩子哭的時候,父母首先要接納哭的情緒,明白孩子有這個情緒需求,需要經歷哭的過程。
家長還要對此情緒持認同、支持的態度,比如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摔跤了很痛,媽媽也很心疼,別害怕,媽媽和你在一起。
」這是家長增進親子感情的一個契機,讓孩子感受到「在我傷心的時候,還有人在支持我」。
上學就喊肚子疼
有些孩子一提上學就喊肚子疼、頭暈,甚至嘔吐、暈厥,可到了醫院又查不出原因。
這就是孩子的軀體障礙。
焦慮時,人常常會呈現出一些軀體性症狀,如肚子疼、發燒、腹瀉、出虛汗等。
比如有的孩子害怕上學,就會每到周日晚上開始肚子疼,這並不是裝出來的,而是一種軀體障礙的表現。
還有的孩子心理壓力很大,不但會壓抑他們的發展能力,扼殺創造性,還會降低自尊和自信,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導致身體上的障礙。
對策:家長需要先帶孩子去醫院,排除器質性疾病。
如果查不出問題,那說明很可能是孩子心理有問題了。
家長需要詳細詢問,讓孩子覺得父母可以信賴,以便找出他們焦慮的原因,並想辦法解決。
父母如果發現孩子過度自責,就應該及時調整對他們的期望和要求,中止各種偏激的、有悖情理的「高標準、嚴要求」。
父母應該學會通過評價孩子努力的過程來肯定孩子,充分肯定他們所付出的艱辛和取得的進步。
對處在發展過程中的孩子來說,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孩子竟然說謊了,原因其實很簡單
「前幾天孩子跟我說,美術老師讓小朋友們帶48色的水彩筆去上課,她書包里36色的不可以。當時我就覺得奇怪,這麼複雜,小傢伙們根本分不清太細微的顏色區別嘛,而且背著48色的也挺沉的,老師也不怕你們累...
孩子「說謊」了 怎麼辦?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不少家長發現,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開始有意無意的說謊,孩子說謊是家庭教育里比較令人頭疼的問題。在發現孩子說謊時,父母常常感到非常失望與憤怒,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多的父母可能都在責怪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