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把碗摔到地上了;孩子見到熟人不打招呼;孩子早晨不愛起床;孩子把髒襪子扔到客廳了;孩子寫作業太磨蹭;孩子做題又錯了……

提起孩子們犯的錯誤,大人們極其頭疼又無奈,不明白孩子怎麼總是處於「大錯沒有,小錯不斷」的狀態。

於是,批評、訓斥、吼叫、打罵,各種招式紛紛亮相,結果呢?孩子們不犯錯了嗎?似乎總是屢教不改的模式。

大人們為孩子犯錯而犯愁,孩子本身也不好受。

同事小冉曾說起這樣一件事:

親戚家有兩個孩子,一個是8歲的姐姐,一個是6歲的弟弟。

有一次,姐姐說起犯錯被批評的事,很感納悶:為什麼大人都沒有錯,錯的總是小孩子?說著說著,姐姐哭起來。

弟弟想起前幾天剛因為寫字太慢被媽媽數落了一頓,忍不住也哭了起來。

哭著哭著,同病相憐的姐弟倆抱在一起大哭,哭聲震天,驚動了家裡人。

大人們聽他們說明理由,都笑起來。

聽了這件事,我也笑了,笑夠了,卻很替孩子們難過,真的所有的錯都是孩子們的錯嗎?幾米可不是這樣說的,他化身小孩子,

在漫畫書里寫的是《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細思的確如此,小孩子為什麼會犯錯?他們在嘗試著,一點點學習自理、學習成長的過程中,犯錯不是很自然的嗎?我們大人怎樣對待他們犯的錯才是關鍵。

孩子們犯的小錯誤認真歸歸類,主要可分為四種情況。

一是因為控制能力差。

比如,孩子愛哭,愛搶別的小朋友的東西,什麼東西沒有拿到手就會鬧個不停。

這是孩子還小,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和慾望需要控制。

此時需要家長做的是引導,讓孩子了解規則。

若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只是簡單粗暴地批評、教育,孩子根本不明白自己錯在哪裡,只是暫時壓制住了慾望,等到家長的「威懾力」減弱,這種「錯誤」還是會犯。

二是孩子的判斷是非能力差。

他們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三觀,做不到按規則做事。

比如有的孩子還沒有物權意識,會不自覺地去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這時家長要做的是給孩子輸入正確的行為規範。

孩子接觸各種事情多起來,這類小錯誤就會減少。

三是家長溺愛,捨不得管孩子。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是自家的好」,做什麼都對。

但在外人眼裡,孩子故意摔打東西,對長輩大呼小叫卻不是有禮貌、有教養的表現。

四是家長標準太高,孩子達不到。

家長總希望孩子學習、做事能盡善盡美。

比如,有的家長特別喜歡看孩子打100分。

每次看到考試卷子的時候,眼睛盯著的只是那幾個大叉叉。

比如,掃地能掃凈,洗襪子也能洗白白,完全不給孩子一點點進步的機會,否則就都是孩子的錯。

這些因素的影響,孩子身上的「錯」便越來越多。

如何減少,就看家長怎麼做了。

如果孩子的自控力差,需要家長付出足夠的耐心,等著孩子慢慢長大。

如果孩子的規則意識差,需要家長將社會禮儀、道理一點點教給孩子,讓他們的是非觀念不斷得到強化。

如果孩子是在家長的縱容下行事,那家長就得反思自己是不是管得過於寬鬆,畢竟「嚴是愛,寬是害」。

如果家長的標準太高,孩子一時無法達到。

那就需要家長把步調放緩些,相信孩子會跟上來。

如此,孩子犯的錯誤才會越來越少。

可惜,家長們道理都明白,一旦面對孩子的錯誤時,失控能力差的就變成自己了。

急不擇言,有時會說出傷害孩子的話而不知,於孩子改正錯誤無補。

孩子的錯誤當然無法減少。

所以,孩子的錯,還是大人的錯。

有一句說得好:隨便發脾氣的家長,都不是好家長。

如果家長把自己的情緒控制好了,想清自己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改正錯誤,而不是為了指責孩子,那問題會簡單得多。

冷靜得下來的家長,不犯衝動的錯,孩子的錯也會由大化小,由小化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所有的不合理,都是因為家長不學習

生活中,有人說孩子童言無忌、天真無邪,也有人說孩子不守紀律、無責任感……但這裡有個問題,你想過沒有:所有這些,都是成人的觀感。孩子究竟是什麼樣的?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才最科學呢?

父母的愛該附加「條件」嗎?

孩子們在生活中會對父母提這樣那樣的要求,他們可能會要求父母買一些玩具,零食,或者是要求父母買新衣服,帶他們去遊樂場,讓他們出去和朋友玩耍,這些種種的行為都在於父母們是否答應,而爸爸媽媽們有時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