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幸福系統課兒童篇(一)安全感:擁有幸福的基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安全感,耳熟能詳,卻有很多人不知其意;孩子粘人,膽小,缺乏自信,愛哭,鬧人,不上幼兒園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嗎?我天天都陪著就可以讓孩子的安全感好嗎?

結合大V媽媽課堂中羅靜的-「家庭幸福系統課兒童篇(一)安全感:擁有幸福的基礎」課程,我們預設了一起探討的話題,話題有:

1、安全感是什麼?安全感好的孩子有哪些表現?

2、安全感的重要性

3、影響安全感的因素有哪些

4、職場媽媽如何與孩子培養安全感?

5、我們應該怎麼辦,如何做更好

6、其它,自由探討。

以上話題歡迎大家提前思考喲,在明天課堂時一起參與分享喲。

在分享/提問的時候建議格式如:寶貝年齡-出現的現象-家長的看法/做法。

下午好,今天借用大家中午休息的時間來分享羅靜的-「家庭幸福系統課兒童篇(一)安全感:擁有幸福的基礎」課程

一、安全感是什麼,

安全感是一種感覺,是一種穩定而可控的感覺

安全感是幸福的基礎,孩子幸福的基礎是安全感

安全感的敏感期,0-6歲是安全感的敏感期,3歲以前是更重要的安全感敏感期

上腦爬行動物腦是人的本能

下腦哺乳動物腦是後天的控制

安全感好的孩子的表現:

一個人的安全感越充足,他就越自信而有力量,自在地享受生活,愉悅地投入工作。

安全感好的孩子自控力、專注力會非常好!

人們的安全感從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已經開始建立,年齡越小時,安全感的狀態越重要,對人一生的影響也越大。

而孩子的安全感最重要的來源就是身邊的父母,父母對待他的態度以及父母自身的安全感狀態會對孩子產生重要影響。

二、安全感的重要性

安全感是生命的底色,深深影響著每個人的存在狀態。

人們只有在擁有基本的安全感後,才可能放鬆下來,更多地體驗到輕鬆、愉悅、自在、歡樂等美好情緒。

否則人們會掙扎在恐懼當中,耗費巨大的能量去尋求安全感,很難有精力和心情真正地享受生命。

安全感缺失的孩子通常有以下表現:

1、有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會在睡覺的時候很不踏實,翻來覆去,容易哭鬧,有的時候還會時不時的摸摸或者看看自己身邊是否有人在陪著。

2、有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會在家裡有客人來或是外出的時候見到親朋好友、陌生人,會緊緊抱住父母、不敢抬頭其他人,神情有些慌張的樣子。

3、如果沒有建立好安全感,有的孩子就會表現膽小、不夠自信,覺得父母不夠愛自己等,到了上幼兒園的時候表現出分離焦慮的程度更大一些。

4、如果在幼兒園也很可能影響到人交往,比如不太會和小朋友們玩到一起、建立良好的人家交往模式、有的也會和小朋友玩得還好但是見到老師或是遇到老師提問表現的很緊張。

5、另外對孩子過度保護、溺愛也會有影響,可能家裡有老人幫忙照顧孩子這兩點就更需要注意了,老人對孩子總是格外疼愛,事事遷就代勞比較常見,長久下去,孩子遇到問題、困難就會害怕,剝奪了孩子體驗和實踐的機會。

6、孩子常常會情緒化也和缺乏安全感有關。

有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平時很願意聽好聽的話,一旦聽到對他自己的不滿、意見、就會反應比較強烈,馬上不開心、哭泣、抱怨、缺乏抗挫能力。

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就是家庭,父母又是對孩子最重要的人,所以,父母應該更加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安全感,這樣孩子才會更好的應對成長過程遇到的問題、才會更好的面對未來的生活。

三、影響安全感的因素

外部環境:照顧的人是否穩定,0-1歲不要頻繁換撫養人,頻繁換人對孩子的反應不同,孩子獲得的感受不穩定,不穩定會破壞安全感的建構,也會破壞專注力。

任何需要有敏感反饋。

敏感反饋媽媽要迅速做出反應,敏感反饋不代表立刻滿足。

內部環境:作為一個獨立個體被尊重,形成「我是被無條件愛著的」心理。

如何做到無條件愛著

1、哭的時候有回應:會說話的孩子不一定比不說話的孩子哭得少,哭的時候要及時的給安慰,及時的給到關注,及時的給幫助,就不會一直哭,哭得時候有原因,哭得時候一定要有回應。

影視演員孫儷,兩個孩子,寫評論的時候說,在第一個孩子的時候看了哭聲免疫發,哭了不能總是給他滿足,餓了拖一會,所以孩子比較愛粘人,遇到事情的時候就哭,遇到是事情不會自己主動去解決,由於媽媽沒有及時回應,對世界是不信任,不安全的。

後來在第二個孩子時候,一旦有需要,就立即有回應。

舉個例子:

媽媽可以允許孩子用哭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同時還可以用自己的表情、動作、語言表達對孩子的理解。

比如,溫柔地抱抱孩子:「你的玩具被搶走了,很難過是嗎?」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的情緒發散出來。

在這之後,用提建議的方式讓孩子自己做出決定:「你現在打算怎麼辦?我覺得你可以找小朋友要回來,或者請老師幫忙,也可以讓爸爸媽媽陪你一起去要,這些辦法都可以。

你還想到什麼其他的辦法了嗎?你的事情自己決定,媽媽支持你!」

這樣,不但孩子的安全感得到了保護,他還知道了其實面前有很多選擇,鍛鍊了自己做選擇的能力,由此自尊和力量感都能有所提升。

2、想說的時候有傾聽:不是插嘴教他,不是打斷他。

是在做閱讀的準備。

可以打通上下腦左右腦。

會獲得安全感。

有個小朋友想說話,媽媽說,你可以說,我可以聽但是你可以對著牆說嘛,小女孩說可以,於是小女孩對著牆說了一個小時,然後躺下很多睡著了。

第二天對著家裡所有毛絨玩具去說,然後媽媽發現能說很多的詞,很多的長句。

因此,說對於小孩子來說很重要,可以幫助閱讀做準備,會讓還在獲得安全感。

3、想做的時候讓他去探索:自由探索在可以探索的時間空間裡範圍內,給他留有空間時間,讓他去觸摸生活中一切可以觸摸的東西。

在可以預測的安全的環境裡,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兒。

不要限制孩子去做去探索,對人格的建構、意志力、目標感的把握很重要。

在建構自己的人格,建構自己的內心。

安全感一種可控的感覺,讓他探索讓他知道結果。

一個小男孩在海邊玩,在椰子樹上發現了一個果子,不停的用木頭劍去劈,奶奶看到說,你不能去劈,木頭劍會壞之類的,後來小男孩還是劈開,見到裡面的構造,小男孩說,我回去查查,這是什麼東西,好漂亮。

安全感特徵:穩定和可控

可控:一哭媽媽會來,媽媽會有回應,這個就是可控

穩定:環境周圍的人是穩定的,不要頻繁變化

1、前6年有父母作為撫養人,在爸爸經常不在的情況下,媽媽是穩定的,和媽媽的連接是可控的,有需求媽媽可以滿足,媽媽是可控的。

2、讓寶寶做動作練習,在工作而工程中,把握適的度,孩子就會知道什麼是可控的什麼是不可控的,不讓做事兒永遠不知道什麼是可控的。

常做家務的孩子比不做家務的孩子發展的好

一歲半可以給孩子布置任務,比如寶貝是不是可以把什麼從什麼地方給媽媽拿過來,幫媽媽那拖鞋,拿水杯,動作月純熟,手部動作,可以讓大腦迅速的的連接,可以更聰明,更快的學到很多知識。

不讓他們做事情,就等於扼殺他們成長的動力。

安全感孩子的表現,一個孩子快高考的時候,突然說,我不要高考了。

媽媽非常著急,怎麼辦呀!孩子說老師我的人生就像被撕碎的紙,拼都拼不回去。

他們想怎麼撕我就怎麼撕我,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很多孩子有能力反抗的,後果會很嚴重,父母都會很擔心。

3、不要搬家太多,穩定的環境,三歲前要見到相同的人,做相同的事情,孩子的學習方式是重複,一歲甚至三歲前最好是多做重複的事兒

舉個例子:永遠不說拋棄

案例:

媽媽:我們家小剛可不聽話了!不過,最近我找到了一個辦法治他:如果他不聽話,我就說不要他了!他還真害怕。

上次,我們一起去兒童樂園玩,他賴著不肯離開,我就說再不走就不要他了,然後真的頭也不回地走了。

他哭著一路跟上了我。

但是每次這樣之後,他都會哭很長時間,挺不好哄的。

孩子:媽媽總是說不要我了,我好難過,也好害怕。

心理影響:被拋棄的感覺很可能會讓孩子感到生存危機,懷疑自己的價值。

為了讓孩子聽話而恐嚇他,特別是以拋棄來要挾,這在孩子還沒有能力分辨出恐嚇和真話的區別之前,對孩子而言就是非常令人恐懼的真實情況。

他甚至可能感到生存受到了威脅,進而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

更為敏感的孩子還可能會為自己的處境焦慮,花費很多能量和精力去證明父母是否愛自己,以確認自己是不是安全。

滿足「安全」渴望的建議:永遠不要讓孩子有被拋棄的感覺。

父母的態度有時候對孩子而言是生死攸關的大事,特別是涉及拋棄這一基本的安全感。

因此請記住:永遠不要以拋棄、不理睬來威脅孩子。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父母是永遠不會拋棄他的,即使出於不得已的原因離開甚至是死亡,父母的心也一直與他在一起。

這樣,孩子就能建立起最重要、最基本的安全感。

案例中,如果媽媽能夠給孩子提供至少三個選擇,比如:選擇現在離開、再玩三分鐘離開、再玩五分鐘離開等,那麼孩子會更容易接受,因為他能在一定範圍內做選擇。

如果孩子堅持不走,媽媽也沒必要發脾氣,可以帶著對孩子的理解和自己的堅定,直接抱走孩子。

當我們溫柔而又堅定地執行規則時,孩子就會知道必須這樣做了,不再糾纏。

這種方式不會對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尊造成負面影響。

可參考如下對話方式:

媽媽:我們得離開了。

你是要現在走、再玩三分鐘,還是再玩五分鐘?

孩子:不,我不走。

媽媽:媽媽知道你不想走(共情),但不行,我們必須要走(界限)。

不過你可以選擇再玩幾分鐘(選擇)。

孩子:我要玩一個小時!

媽媽:不可能,沒那麼多時間了。

再玩五分鐘吧(建議)!

孩子:不嘛,半小時!

媽媽:不行。

這樣吧,既然你很想玩,我們延長到八分鐘(尊重)。

孩子:不,十分鐘!

媽媽:好吧,就十分鐘(尊重)。

十分鐘到了我提醒你離開。

四、職場媽媽如何與孩子培養安全感?

職場媽媽大部分因為工作的原因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少,但並不代表孩子的安全感就會缺乏。

父母與

孩子之間首先要建立的是信任關係,他相信你,所以才會願意和你互動,願意和你玩,願意做你引導他做的事情。

除了一下幾點,我們還可以多些與孩子互動,多些和孩子進行交流,多些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閱讀。

1.父母要為孩子提供融洽的家庭環境,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

2.父母要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多參加親子活動。

3.當孩子缺乏安全感時,父母要多找找原因,多向孩子解釋。

4.允許孩子哭泣發泄自己的不安的情緒。

5.父母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孩子犯錯切勿打罵,要悉心教導。

當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時候,父母要及時的幫忙疏通引導。

多陪伴孩子,多給孩子一個擁抱甚至是一個微笑。

不要做虎媽虎爸,要和孩子做朋友,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這樣孩子就會慢慢的有安全感。

五、職場媽媽如何與孩子培養安全感?

職場媽媽大部分因為工作的原因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少,但並不代表孩子的安全感就會缺乏。

父母與

孩子之間首先要建立的是信任關係,他相信你,所以才會願意和你互動,願意和你玩,願意做你引導他做的事情。

除了一下幾點,我們還可以多些與孩子互動,多些和孩子進行交流,多些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閱讀。

1.父母要為孩子提供融洽的家庭環境,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

2.父母要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多參加親子活動。

3.當孩子缺乏安全感時,父母要多找找原因,多向孩子解釋。

4.允許孩子哭泣發泄自己的不安的情緒。

5.父母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孩子犯錯切勿打罵,要悉心教導。

當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時候,父母要及時的幫忙疏通引導。

多陪伴孩子,多給孩子一個擁抱甚至是一個微笑。

不要做虎媽虎爸,要和孩子做朋友,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這樣孩子就會慢慢的有安全感。

六、如何做的更好

1、媽媽懷孕的時候,保證很好的情緒狀態,孩子吸收的到營養好,吃的到奶水也是很好的。

產後抑鬱,產後抑鬱和寶寶的關係不暢通,寶寶會敏感的察覺到,所以一定要跳出來尋求幫助,多出來活動,多曬太陽,敏感的察覺到勇敢的走出來,不沉浸在抑鬱的情緒中。

案例長期產後抑鬱,寶寶蕁麻疹,心理因素導致生理上的病症,憂生肺,肺主皮毛。

蕁麻疹在破皮膚上表現出來,孩子知道媽媽不開心就會很憂傷,幫不了媽媽就以這樣的方式表現出來

2、處理好夫妻關係。

夫妻關係遠遠大於親子關係。

夫妻關係好,親子關係才會好

3、家庭氛圍的建構。

4、處理孩子關係的應對,關係處理好,基本的三種關係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伴關係

5、爸爸媽媽不斷地學習成長

稍微增加一個小總結或者小建議.

需要我們注意的同時比較重要的有以下三點,

第一:敏感反饋媽媽要迅速做出反應,敏感反饋不代表立刻滿足。

第二:學會聽孩子講話,學會給孩子創設環境,讓孩子不斷的去探索。

第三:讓我們不斷成長快樂起來。

以上就是和大家分享的有關安全感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那麼一點點的幫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幾招教你緩解孩子上幼兒園哭鬧的問題

我們常常聽到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愛上幼兒園。每次早上送不好送,哭哭啼啼總找各種理由不去,晚上回來了也說不去幼兒園,但老師說到了幼兒園一會兒就好了。家長們往往就會苦惱,怎麼會這樣呢? 其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