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的情緒常常是起伏不定的,這到底與什麼有關呢,家長應該怎樣才能幫助孩子的解決這樣的問題。

家長應該特別注意孩子心理的細微的變化,去感受孩子會出現這樣情緒不穩定的原因。

表現一:「害怕」或「害羞」的情緒

幼兒園裡的新生傑傑小朋友,非常開朗,活躍,和小朋友們相處得相當不錯,是個適應性很強的孩子。

不過,當和老師交流時,他就完全判若兩人了:老師和他說話時,他就像做錯事似的,馬上將頭低下來,眼睛一點也不敢看老師;小手不斷地變換擺放位置,神情非常緊張的樣子。

老師提問時,明明他剛才和同伴們一起已經大聲把答案都說出來了,可是只要老師請他單獨回答,他馬上就臉漲地通紅,說話也結結巴巴、一字一頓了,聲音小得象蚊子。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其實他就是缺乏安全感,缺乏來自於老師的安全感。

因此,他在老師面前非常不自信,總是小心翼翼、唯唯諾諾的,生怕做錯什麼。

引導原則:撫愛式交流

當他與老師交流出現上述緊張表現時,首先:我裝作「不知其然」的樣子。

僅僅用「摸摸他的頭、蹲下來親切地看著他、對他和藹地笑笑」等肢體語言或者表情回應他的緊張表現,也通過這些間接向他傳達「老師是友善的」這個訊號,以「淡化」其不安的心理。

此時,我們若表現得很關注,或者用「語言」直接介入、問詢的話,反而會促使其更加的緊張、不自在。

第一次這樣做的時候,傑傑的反應是「戒備」的;而當我「第二次、第三次」依然向他如此傳達友善的信號時,他也終於從半信半疑到完全接受了,他開始會用「微笑」回應老師了。

心理疏導

在請他回答問題時,走到他跟前去,不斷地用眼神、語言、肢體動作鼓勵他。

當然,這種鼓勵要包含著使孩子能夠感受得到的真誠。

不論他講得對或者錯,老師都儘量尋找閃光點肯定他。

讓他進一步體會到老師對其表揚的「真實性」。

不久,在老師面前,傑傑的緊張表現緩解了。

回答問題從「結結巴巴」逐漸過渡到「完整的講述」,而後「舉手回答」且能「大聲而完整地講述」了。

有時候,傑傑還會跑到老師面前:沖老師笑笑或者拍拍老師後又走開了。

雖然他沒有說話,但這一個很小的細節,就足以體現傑傑對老師的充分信任了。

表現二:外表強悍與內心脆弱

愷愷小朋友平時非常容易和小朋友之間發生衝突。

只要未遂其意,他必定要用「拳頭」來取得「勝利」,若老師指出其錯誤,他則常常用「仰天長嘯」表示抗議或者直接「攻擊」老師。

為什麼小小的孩子會如此固執和偏激呢?

這一類孩子,往往家庭的氛圍不和諧,或者家長的態度粗暴,教育方法不得當影響到了孩子。

使孩子對任何事物都產生了戒備,牴觸的心理,從而將這種心理也反應在了行動上。

往往其外表的強悍反而更加證明了其內心的敏感與脆弱,也就造成了孩子「憤世嫉俗」的外部表象。

引導原則: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的確,由於缺乏安全感,會導致孩子:膽怯、畏生、敏感、內向而不愛交往、偏激而固執等一系列心理問題的外部表現。

因此,對於這一類孩子,建議家長先從自身做起:從權威型家長逐步向民主型家長轉變,逐步營造一種和諧,民主,講道理的家庭氛圍,充分發揮家長本身「榜樣」的作用,逐步引導孩子養成平和,友善的性格與交往習慣。

表現三:媽媽在與不在「大變樣」

我班孩子小妤,對媽媽的依賴非常嚴重。

在家時:和保姆阿姨在一起非常乖,一旦媽媽回來了,則粘著媽媽不放。

送入園時,保姆送來園的時候,情緒很好,但是只要是媽媽送,小妤非哭得一塌糊塗不可:「我要媽媽,我要媽媽,媽媽不要走……」沒有媽媽的場合,小妤是懂事、講道理的;一旦媽媽在身邊,小妤則相當任性,蠻不講理,甚至大聲哭鬧了。

為什麼媽媽在與不在的情況下,小妤會判若兩人呢?

究其原因,是孩子所獲得的「母愛」不夠而導致的安全感缺乏。

象小妤這一類寶寶,在平常生活中大有人在。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出現這種現象的比率日益增多。

許多父母由於工作忙碌,常常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保姆看管。

雖然說在物質條件上,孩子們並不缺啥,但是,對於學齡前的孩子,最關鍵的一環--母愛,卻往往不能保證。

引導原則:充分的母愛

儘管大量的零食玩具,漂亮的衣物都被家長用來作為傳達或補償「母愛」的方式,但是,恰恰是最重要的一點被忽視了:來自於母親無微不至的觸膚情感刺激,才是孩子安全感滿足的基礎;與孩子進行各種心靈的交流,才是孩子精神愉悅的先決條件。

小妤的「症狀」,是明顯的「母愛缺乏症」,由於缺乏最直接的親子溝通,導致孩子情感的不滿足,引發了孩子的不安全感。

致使孩子不能形成正確、正常的性格以及情緒情感,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情商發展。

給予無微不至的觸膚情感刺激,是嬰兒安全感滿足心靈平和的基礎,同時,母親給予嬰兒所需的各種心靈交流,也是嬰兒精神愉悅笑迎生活的資本。

為孩子購買一件新衣服,一個新玩具都是次要的,關鍵是要給孩子留下充分的時間,多與孩子遊戲,交流,滿足孩子情感的需要,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父母溺愛也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

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都會說:誰不給孩子安全感,孩子就粘誰!對這句話,大家不是很理解,因為她們從來沒有嚇唬過孩子——在一個不用「如果不聽話,大老狼會把你叼走」、「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嚇唬孩子早成為基本常識的年代,相信現在沒有人這樣做了,但孩子們為什麼仍然沒有安全感呢?這是因為我們太愛孩子了!

「愛」怎麼會造成孩子沒有安全感呢?這是因為心理不成熟的我們,會將自己的「愛」及「珍重」通過表情和語言一覽無餘地表現在孩子面前。

孩子稍微磕拌一下,就會哎喲大叫;孩子被其他孩子推一下,就會噢地驚呼;尤其是那些保姆和老人,因為是給別人照看寶貝,心理非常有壓力,為了告訴自己、也告訴寶貝的父母,就會將這種一驚一乍的行為表現得更為誇張。

我們的孩子正處在「吸收性心智期」,他們要從環境中的人那裡獲得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如果跟他在一起的人這樣小心亦亦,他就會認為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這就是沒有安全感的根源。

這樣的孩子一步都不能離開那個使他認為「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人。

如果父母、老人和保姆同時在帶這個孩子,而保姆最具這種特徵的話,孩子遇到不舒服和危險時,就會去找保姆而不去找自己的父母。

在孩子「吸收性心智期」,我們最好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吸收沒有任何內在建構的人的精神狀態而形成孩子自己的精神狀態。

看看布丁媽媽是如何詮釋的吧,作為媽媽的你是否有同樣的經歷呢?

我們這樣對待過布丁嗎?

一歲三個月的布丁隨地小便,完事後,剛想拍拍屁股走人,熟料一腳踩上,一打滑,哐當,了個腿朝天,頭朝下,布丁爺爺快速跑過來,義憤填膺狀,狠狠踹了兩腳地板,抱著布丁顛了又顛,哄了又哄。

某日,布丁在床上跳舞,旋轉著到了床沿處,正自我陶醉狀,我見狀驚恐萬分「啊.。



聲撲過去抱住布丁,顫顫悠悠地說「媽呀,幸虧沒掉下去」,布丁莫名其妙,其實人家完全能把握好度,知道啥時候該用華麗的轉身,完全不用擔心墜下舞台。

還有,布丁曾被kfc的門卡過一次手,我當時一個人帶著布丁在銀廣kfc門口,看到布丁的手硬生生的被擠進去,我有種萬念俱灰的感覺,在布丁的手拿出來後,我驚慌失措的一邊安撫布丁,一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用顫抖的聲音一遍遍喊老公的名字。

布丁無大礙,但我六神無主、高度緊張的樣子,嚇壞了她,布丁緊緊摟著我不敢鬆開。

都是源於愛,源於對布丁無微不至的呵護,才希望布丁生活的空間裡全是安全的東西,即使發生了不安全,也要從感情上淋漓盡致的把擔心把心疼表現出來。

但更多時候,我們對布丁有些不在乎。

剛會爬的布丁,喜歡向茶几底下衝刺,茶几的高度正好是她爬行時抬頭達到的高度,我曾用手護住茶几邊緣,防止她磕到碰到。

她姥爺禁止我這樣做,說「她碰到一回後,就知道低頭出入了。

」果不其然,布丁在被撞過幾次後,能準確得把握好低頭抬頭的頻率,順利通過茶几底部。

布丁現在知道開水,發光的燈泡,冒熱氣的粥都是熱的,她不會輕易的去動,我們沒有強制性制止她不許動,這些都是她自己靠觸摸和觀察摸索出的經驗。

我們生活的環境不是絕對安全的,我們對孩子的保護也有限度。

在我們能力範圍內,為孩子提供安全的環境,餘下的只有讓她自己去體會去經歷,給她足夠的愛心支持,適當的放手,她才能體驗到什麼是安全感。

「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他支持,不需要的時候給予他自由」

還有種說法是,有安全感的孩子能正視分離。

這點我贊同。

分離時孩子的哭鬧和平時的粘人是孩子表達感情的相似方式。

布丁一直能正視分離,在她很小的時候,我就會告訴她,媽媽離開,要去幹什麼,什麼時候回來,她都能欣然接受。

布丁從小是奶奶帶大的,在奶奶出門或回家的時候,只要給布丁

說明,布丁就會擺擺手說再見,因為她知道我們是愛她的,是說話算話的,會準時回來,所以她放心讓我們出去。

布丁是個不粘人的小孩,我很欣賞這個小孩通情達理的做派

更多、更全面的育兒心經、親子知識、父母課堂等資訊!關注「愛寶寶育兒親子教育」,讓您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少走一點彎路!,微信號:aibaobao1982(公眾號搜索「aibaobao1982」長按複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誰動了孩子的安全感

很多寶媽抱怨說:自從有了娃,哪都別想去,在家上個廁所都要在小傢伙的「監視」下,一不在他的視線範圍內就哭給你看,感覺心好累。但其實很多媽媽不知道寶寶如此過分「粘人」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有時寶寶出...

媽媽,你弄丟了我的安全感

帶孩子在外面玩,總會聽到媽媽們聊天說:「你們說,我每天上班的時候,孩子都抱著我不放,該怎麼辦啊。」這類的話題。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孩子沒有安全感,但是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只會覺得孩子...

寶寶缺乏安全感三種表現 媽媽須留心

幼兒時期的寶寶大腦生理結構發育趨向完善,接觸周圍環境日漸增多,促使情感、想像等心理活動逐漸發育,語言發育更為迅速。這一時期,寶寶的行為也常常被情緒所左右,他們的情緒外露、善變,往往腮邊還掛著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