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耍賴時,大人要先釋放自己壓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友緣基金會
(圖片來源:mintchipdesigns@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巷口有一家便利商店,是四歲小威媽媽帶他上學的必經之地,可是這也是常讓媽媽頭疼的地方。
因為只要經過這個地方,小威常常不肯走,媽媽若不滿足他,他就會施展軟骨功──躺在地上不肯走,大哭,引來路人側目,最後通常是媽媽棄械(銀彈)投降,小威破涕而笑。
怎麼辦?已經讀幼兒園了,到底什麼時候才會講理啊!?媽媽頭又疼起來了。
這樣下去真不是辦法⋯⋯,於是媽媽有天終於給自己時間靜下心回想:
小威使用這個招數並非新招。
遠從更小的時候,當不滿足他時,他一開始會哭,然後大哭。
曾經想過不能因他哭就滿足他,可是他卻似乎跟大人比耐力,這時自己心裡或旁人就會有聲音出現,「讓孩子哭那麼久,對身體不好吧?!」、「好吵!罵他打他也阻止不了他!真煩!」於是大都滿足他。
可是有時狠下心來,他卻開始變本加厲,乾脆躺在地上,在家裡,可以不管他;可是在外面,面對眾人異樣眼光,自己更難招架,有時還加上趕時間,只好應允他。
沒想到他竟然似乎深知大人的想法,不斷使用這個招術。
溫柔堅定是關鍵
了解是這些現象影響著他們倆的互動後,媽媽開始採取一些行動:
首先,處理面子問題:知道擔心外界的想法是自己教育孩子的壓力源之一後,她常告訴自己:「孩子哭只是在表達他的失望,他需要時間消化及學習表達情緒。
我是好媽媽,孩子的情況我最了解,我知道自己要教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藉由這些內在語言緩和自己的壓力,才能有客觀的教育態度。
其次,處理當下的教養問題:當小威哭鬧不走時,告訴他:「媽媽知道你真的很想要那個東西,但是我們現在沒辦法買,等下次再買,你很難過想哭就哭一哭吧!」若孩子躺地上,就直接抱起他,反正媽媽的力量比他大,然後邊走邊以語言安撫他。
孩子發現哭鬧不走雖無法達到本來的目的,但情緒是被接受的。
漸漸的,他減少了這個方式,反而增加了口語表達情緒的能力。
充裕時間降低壓力
最後,處理時間壓力:儘量讓自己有充裕的時間出門。
但若真的很趕,也絕不讓時間成為跟孩子妥協的理由,有時甚至付出讓孩子遲到的代價,幾次下來,發現這樣是值得的。
不過,媽媽也發現,孩子有時哭鬧不走跟事情的不確定性也有關係,所以她事先讓孩子明確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買東西,而且是買那一類的東西,到時媽媽也會守信用。
這時孩子雖然當下失望,但因為幾次經驗後,發現對事情可以掌握後,耍賴的機會減少許多。
★本文由友緣基金會授權親子天下刊登,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關注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cn-parenting),好文章天天收得到
2歲寶寶一不滿足就哭鬧發脾氣,家長千萬別打罵,這樣處理最有效
兒子兩歲多,活潑好動,摔跤打針從來不哭,但如果他想要的東西或者他想做的事,大人沒有滿足他,就大哭大鬧,發脾氣亂丟東西。育兒路上,絕大多數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這些家長是如何處理的?
孩子只會"窩裡橫",我們該怎麼破?
表現①對家裡人呼來喝去這是過分溺愛的結果。一家子大人都圍著寶寶轉,會令他養成了自我中心的習慣,認為別人就是應該以他的需要為中心,無條件滿足他的,因此對家人呼來喝去,對他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有的...
無理取鬧的也許是大人,不是孩子
今天要講的故事,不是嚴格的故事,但卻是很多父母都容易走入的誤區。要從專欄上一位父親的來信講起。來信內容如下: 我曾經看到過國內某「優秀母親」的著作中提到如何應對孩子無理取鬧,其中的例子是這樣的,...
小傢伙肆無忌憚的大哭,看著就心煩啊!
對於年齡稍大一點的孩子,哭也是一種不愉快情緒的表現。有些孩子很愛哭,當不正當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或稍不如意就大哭一場。孩子動不動就哭,這不但別人討厭,父母也感到心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