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忽視父親缺位 和諧的親子關係讓家庭更融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千龍網綜合 父親缺位家庭教育,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現在仍然急需我們的重視。

通過對「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中400個中小學生家長樣本資料的統計分析顯示:家庭教育分工中,夫妻共同承擔不足四成,母親依然唱主角,父親「缺位」平均近一半。

現代家庭教育對父母的要求很高,一個完整的家庭是由爸爸和媽媽共同組建的。

對於孩子來講,爸爸和媽媽的家庭位置都很重要,如果缺少某一方,就會造成一定的教育空缺,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和人格成長。

現在很多家庭存在爸爸因工作忙而長期缺席,或者受到傳統觀念影響,爸爸對家庭教育不重視,以為只是媽媽任務的現象。

導致出現諸多「假性單親媽媽」、留守兒童家庭,造成孩子與爸爸的情感交流缺失,甚至出現對爸爸很陌生的感覺。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重要性

著名的心理學家格爾迪說過這樣一句話: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父親由於工作的外向性和社會性的原因,自身具有更多自信、堅強、果斷、獨立的品格,這些都會為子女教育帶來同母親不同的方式和效果。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幫助孩子形成自己的性別角色。

模仿是兒童性別角色認同的基本途徑。

對於男孩來說,父親是一個適當的行為模範,他們能夠通過父親理解人類行為的男性立場,模仿自己的父親,從而學會處理挫折、緊張和焦慮。

而對於女孩來說,通過與父親的接觸和交流,學會正確地與異性交往,消除對異性的神秘感和羞怯感,並且意識到自己作為不同於男性的獨特的性別角色特徵,形成並強化女性意識。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可以促進孩子社會交往能力和獨立性的培養。

在孩子的日常活動中,母親一般是看護者,不時地提醒孩子「別摔著」、「小心點」,這使得孩子沒有機會單獨探索,久而久之,孩子們容易形成依賴他人的性格特徵。

而父親則會給予孩子更多的驚喜,和孩子玩得更「瘋」,放手讓孩子自主地探索世界,培養他們的獨立性。

此外,由於男性的性格特徵表現為勇敢、堅強,若孩子經常與父親交往,則在人際交往的時候會更開放和融洽,賦予冒險精神和進取精神。

研究還發現:孩子智能發展的高低與爸爸接觸的密切程度息息相關。

心理學家麥克•閔尼指出「一天中,與父親接觸不少於2小時的男孩子,比那些一周以內接觸不到6小時的孩子,智商更高。

」更有趣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父親對女孩子的影響力要大於對男孩子,與父親密切相處的女兒數學成績更佳。

為此,我們建議爸爸們:

孩子的學習生活要多參與

因為爸爸的角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因此,爸爸們無論多忙,也要抽出時間多與孩子接觸。

爸爸們要知道,孩子的成長不會重來,而與其孩子長大了與他們鬥志鬥勇,不如從出生開始投入精力,給孩子一個理性又充滿愛的環境,讓孩子出色成長。

和孩子相處時一定要有耐性

爸爸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容易沒有耐心,孩子一煩,爸爸就不願意帶了,所以爸爸應該先學習孩子的生長發育特點,知道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是逐步建立的,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多解釋、並且還要等等他們,當理解了孩子,爸爸的容忍度也會相應提高。

每天至少15分鐘高質量地陪伴孩子

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建立需要長期的、一點一滴的積累,不能一蹴而就。

因此,每天花一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是至關重要的,以15分鐘為限,陪伴的時間當然是越多越好。

但爸爸們需要注意,這15分鐘不是簡單地陪著孩子,而是需要高質量的陪伴。

高質量的陪伴就是與孩子全身心地呆在一起,心無旁騖,全身心投入,一起享受當下的活動。

如果孩子在讀書,爸爸卻在旁邊玩手機,這樣的陪伴意義不大。

現代家庭教育,父母應該怎麼做

家庭教育是素質教育的起始點,素質教育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個性化教育。

根據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多元化地培養孩子,不僅需要方法,更要有足夠的勇氣。

另外,培養孩子社會性能力,即與人合作、社會適應、挫折承受能力,提高孩子生存和競爭能力應該是家長最關注的問題。

做法一:角色教育。

孝是一種倫理,倫理關係體現了秩序。

孩子在家裡只能是孩子,而不是「小皇帝」、「小公主」。

家長教育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商量的只是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內容。

因此,要從小養成孩子尊重家長、尊重長輩的習慣。

為此,家長必須做出示範和表率。

做法二:培養遊戲規則。

契約是現代社會生活的遊戲規則,體現了權利、責任、義務、平等、尊重、共贏的原則。

家長教育孩子,應該隨著孩子年齡的變化,根據他(她)的身心特點,主動調整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內容。

隨著孩子「自由度」的逐漸增加,親子之間可以以某種「契約」的形式達成共識。

這樣既可以減少親子之間的許多矛盾,又體現了尊重,還培養了孩子的規則意識,有助於他們的社會化。

把孝與契約放在一起,並不矛盾,而是體現了合理的平等關係。

做法三:跨越代溝的橋樑。

家庭關係應體現為三個維度:親密度、適應性和溝通。

溝通是對前兩者起促進作用的重要維度,而前兩者正是溝通的結果。

良好溝通是開放性強、問題性少的溝通。

溝通強調的是為所有家庭成員創造不受拘束的交往環境,孩子可以自由表達觀點。

親子之間存在不同的看法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代溝的出現是必然的話,溝通則可以在兩代人之間建立起橋樑。

溝通就會有成果。

做法四:青春期教育。

有的家長認為說到性教育無法啟齒。

只要你是家長,就存在著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職責、義務。

當然,對於孩子的性教育,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發展和實際需要逐步擴展。

性教育的內容應當包括:性角色教育、性倫理道德教育、性生理教育、性行為教育、性美學教育、性心理教育、性文化學等等,其核心是良好的人格教育。

既然這樣,哪個家長不應該關心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呢?

做法五:親子共同成長。

現在許多獨生子女已經成為父母,可是他們本身心理年齡還不成熟。

親子溝通資源交換理論認為,親子溝通類似於資源(思想、情感等)交換,親子溝通的方式不同,子女的發展也不同。

較低水平的一致性反映了家庭中更多的問題,而較高的溝通水平則體現了家長的社會化水平。

不成熟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可能會面臨更多的問題。

家庭教育中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父母與孩子應該是一種怎樣的關係?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正確關係應該是怎樣的?首先強調一點,就是父母應該向孩子學習。

有一種特別普遍的錯誤觀念,就是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一切都要向大人學,大人是孩子的天然的老師,與此同時呢,又認為大人無須向孩子學任何東西。

和孩子的正確關係,就是要和孩子平等相處。

一個人做父母做得怎樣,最能表明這個人的人格、素質和教養。

一個文明人最重要的品質是人的尊嚴,就是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對孩子也是這樣,要尊重孩子。

你要知道,孩子也是一個靈魂啊,就像紀伯倫說的,孩子只是借你們而來,並不屬於你們。

你們只是一個載體,大自然把你們用作工具把孩子生了出來,你們只是生了他的身體,靈魂不是你們生的,形象地說,是從上帝那裡來的,附著在了這個身體上。

隨著他的生長,他就會逐漸顯現出來是一個獨立的靈魂,一個獨立的人格。

所以,紀伯倫接著說,你們可以給他們愛,不可以給他們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你當作他的朋友,這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大的成功。

朋友關係最大的特點就是平等,有事情互相商量,不是誰說了算。

一個家庭里,夫婦之間,父母和孩子之間,形成這樣一種平等討論和交流的氛圍,這非常重要,也非常美好,大家都心情舒暢。

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會養成自信、自尊、獨立精神等品質,也會養成尊重和信任他人、講道理、合作精神等品質。

在家裡,凡是孩子自己的事,就和他/她商量,決定權在他/她,不過要讓孩子知道,第一要講道理,不能不講道理亂來,第二要對自己的決定負責,錯了就改正,不能怪別人。

還要強調一點,就是要尊重孩子的隱私,比如說他/她寫日記,不想讓你看,你就不要看,包括不能偷看。

尤其孩子大了,慢慢地會有自己的一些小秘密,那是她心靈生長的空間,你不可擅自闖入。

許多家長有偷看孩子日記的惡習,自以為是在關心孩子,實際上是極不禮貌、極不尊重孩子的行為,往往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創傷,孩子會因此而不信任你、防備你、甚至恨你。

最後,願天下的父母都能從學會無條件的愛自己開始,用一顆平等、尊重、欣賞與接納的心和孩子溝通,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親子教育父母要多反思,方法總比問題多

最近一直在收看南孚獨家冠名的一檔叫做《育兒大作戰》的育兒節目,因為看完後總是能學到很多新的思路,也覺得尋找孩子教育的方法是比問題的多的,所以家長更應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而小編在此打算將這次的成果...